袁敏
【摘 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上往往更多注重了語文的基礎(chǔ)知識和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語文這一學科的審美功能。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單要傳授語文學科知識,也要結(jié)合語文課文中相應的內(nèi)容,對學生滲透“愛”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理解愛”、“表達愛”、“感悟愛”,讓語文課堂在“愛”的教育中開花結(jié)果,完善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讓學生在一篇篇文章中潛移默化,感受人間的摯愛親情。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理解愛;表達愛;踐行愛
“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都會變成黑夜?!边@是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羅蘭向社會發(fā)出的呼號。現(xiàn)實生活中,父母的無私養(yǎng)育,老師的諄諄教誨,朋友的悉心關(guān)愛,讓學生們沐浴在陽光之中,他們應該感到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快樂。然而,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對此卻是無動于衷。這也許主要是因為當今社會網(wǎng)絡時代、高科技的東西充斥著他們的生活,再加上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有著優(yōu)裕的家庭環(huán)境,享受著較好的學習條件,獨生子女的通病不可避免地在他們身上顯現(xiàn)出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外,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教育和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去感受作家作品中所流露的“愛”的箴言。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愛的教育呢?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通過學習文本讓學生深切地理解愛
語言從古至今一直反映著人類的生活,凝聚著生命力和愛,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把學生領(lǐng)入到充滿神奇和美妙的語言氛圍中來,幫助他們尋找充滿愛的世界。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對愛的表現(xiàn)是深刻的,文學家把自己對自然、對人生、對社會的愛融入了作品,用語言表達出來,凝聚著生命的美。
所謂文以載道,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無不滲透著作家深切的感受。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為我車站買橘的行為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作者正是抓住了父親攀登月臺的不易和將父親放置
(下轉(zhuǎn)第11頁)
(上接第10頁)
在“禍不單行”的生活背景下,才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在《人琴俱亡》中,面對子敬先亡,子猷從“了不悲、都不哭”到后來的“慟絕良久,月余亦卒”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像這樣文質(zhì)兼美的范文,在蘇教版中學語文課本上比比兼是:如《甜甜的泥土》抒寫了母子情深;《木蘭詩》則借替父從軍的木蘭,展現(xiàn)了女兒對父親的孝敬;《父母的心》更是通過各種巧合譜寫了人間大愛。語文老師可以利用這些現(xiàn)成的佳作讓一曲曲摯愛親情在學生心間傳唱。
二、利用課堂寫作訓練讓學生表達愛
“文品”就是“人品”?!拔娜缙淙恕薄R獙懗錾铣酥?,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不難想象,一個絲毫不愛自己祖國的人,是不可能高歌《祖國啊,母親》。范仲淹如果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不可能寫出千古佳作《岳陽樓記》。因此,我在作文教學時,有意識地滲透愛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多留意身邊親人的付出,呼喚真情;多關(guān)注社會的熱點,懲惡揚善;寫一些富有濃郁時代氣息、飽含愛意的文章。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敬愛長輩,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使命感,使“愛”不斷延伸并且提升,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心。將“文”與“道”兩方面獲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教師通過平時教育的點滴,讓學生徜徉在作家作品“愛”的長河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多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生活。也許是學生平時忽視的一個小小地舉動,也許是一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瑣事,但細節(jié)卻感人至深,但教師可以教育學生、可以以小見大,在平淡中流露真情。在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我組織班級開展“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的活動。要求學生親身實踐一次感恩行動,講述發(fā)生在你和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我告訴同學,這不僅僅是一次活動,更是一個極好的表達對父母之愛、感恩社會的機會。愛心需要呼吁,愛心需要培養(yǎng),愛心更需要生根發(fā)芽。
三、利用現(xiàn)實情境鼓勵學生踐行愛
愛是偉大的,偉大之處在于愛是一曲流動的樂章,語文課堂的魅力在于課堂的延伸,讓學生理解和表達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踐行愛,將一份份愛心傳遞給他人,為社會正能量提供自己的一份力。
在教完《柳葉兒》這一課后,我讓學生去為爸爸媽媽等長輩做一兩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和家人的反應,就是要讓他們?nèi)ンw驗長輩的辛勞,表達自己的孝心。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自體驗,進一步深化認識,慢慢地由道德行為轉(zhuǎn)化為道德習慣。學生們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到家人的辛苦和無私,也感受到為人付出的快樂,感受到情感交流的幸福。
四、讓“愛”成為習慣,豐滿學生人性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也反映了人們對教師持有一份天然的愛的矚望。只有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真正理解,才能使他們的心中蕩漾出悠悠的情,深深的愛。讓“愛”在語文課堂上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實現(xiàn)“文以載道”的目標,也使語文課更加靈動。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篇篇、一段段、一句句充斥著“愛”的文字中,引導學生多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解讀、感悟,努力去塑造一顆顆飽滿的心靈。讓我們的學生學會理解愛、表達愛、踐行愛,讓愛伴隨著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忠.愛與教育精神[J].中國教師,2008(21)
[2]葛軍旗.充滿愛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J].新課程(教研版),2008(06)
(常熟市淼泉中學,江蘇 常熟 2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