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鵬
摘 要:小學數學學科是小學課程體系中一門核心學科,也是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能力形成的奠基階段。從小學階段就要抓好數學教學,切實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積極主動思考,進行實踐,積累經驗,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1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65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和學科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奠基階段,這是學生以后學習的積累時期,因此,必須要重視小學各學科教學。而小學數學學科是小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學科,也被稱為核心學科。在新頒布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教學的要求由“雙基”目標擴展為“四基”,新增加的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的活動經驗。其中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積累基本活動經驗觀念的提出是符合當前素質教育要求和數學素養(yǎng)提高的基本要求的。
小學數學學科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而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示階段,因為年齡的限制和學生知識儲備的限制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思維上的困難,需要針對這個問題采取相應的舉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強調要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流程中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經驗就能夠較好地解決上述的兩個方面的問題,因為從學生認知事物的過程來看,是需要由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這樣學生的認知才是深刻的。同時,在此過程中,能夠主動地通過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觸客觀外界,不斷地嘗試而獲得新知識,這樣也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主體地位。那么,應該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積累學生基本活動的經驗呢?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觀察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通過學生直觀的觀察和發(fā)現,很容易實現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和數學素養(yǎng)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學會觀察。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立方體這部分知識時,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空間概念是較為欠缺的,如何在學生腦海中呈現長方體和特殊的長方體——立方體的形象就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們觀察來實現。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呈現關于長方體、立方體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它的面、棱、頂點等特征,再來尋找其長、寬、高,然后再讓學生總結特征并且嘗試說明立方體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直觀地觀察,這樣降低了理解的難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最后得出結論,收獲了一定的知識。整個過程中學生增長了經驗也發(fā)揮了主體地位。
二、鼓勵學生敢于動手
從數學學科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它是古代勞動人民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們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的動手實踐,也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往往采取的是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的過程中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這時,就可以采用學生動手實踐的方式來讓學生發(fā)現計算公式。在引導學生復習完長方形的計算公式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平行四邊形的硬紙片,讓學生們自己探索怎樣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長方形,學生在用切割法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得出結論,即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這樣我們就能夠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
事實證明: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應該從哪里開始、應該選擇怎樣的方法,這樣動手操作就成為探究問題的必然需求,學生在好奇之中去感受新知識,這遠遠比給學生一個公式要有意義得多,同時,學生所積累的數學活動經驗因個體的強烈感受而充滿活力。
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思考是深化知識理解最有效的手段和舉措,因此,引導學生們梳理和反思知識,能夠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積累隱性數學活動經驗。從獲得的經驗類型來看,學生經驗的生成是在思維層面進行的,在頭腦中進行合情推理,這類活動中獲得的經驗相對前兩種更多的是策略性和方法性的經驗。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思考經驗的獲得是派生出思維模式和思想方法的重要渠道,這些成分對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性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例如,在計算問題上最常見的雞兔同籠的問題,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龜鶴同游的問題,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積淀的這種經驗就屬于思考的經驗,比如歸納的經驗、建模的經驗、證明的經驗等。在解決了雞兔問題后,進行質疑引思,雞兔同籠有什么獨特魅力,從而引出“龜鶴問題”“人狗同行”,通過比較使學生感悟 “雞兔同籠”不僅僅代表雞兔同籠,它還是一種模型,這樣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就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總之,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來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鼓勵學生活動的參與以及活動經驗的總結,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張?zhí)煨?關注數學基本活動經驗[J].小學教學(教學版),2010(7):33-35.
[3] 王新民, 王富英,王亞雄.數學“四基”中基本活動經驗的認識和思考[J].數學教育時報,2008,17(3):17-20.
[4] 朱麗紅.在操作中經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J]. 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5(3):4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