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摘 要:就當前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論述,并提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廣大教師都在認真學習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對新課改所提倡的教學方式進行了不斷的嘗試和探索,其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已經獲得廣大教師的認可和采用,尤其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得到極大提升,還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初中數學課堂重新煥發(fā)出了生機和活力。但是在廣大教師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成為阻礙教學方式推廣和實施的障礙。筆者結合在教學中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分組方式的科學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分組方式的科學性直接決定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單純以成績來劃分小組,或者就近原則,相鄰的幾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這種狹義的小組劃分方式,忽視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理分配,導致小組合作效率較低,學習效果不明顯。
2.教學內容的局限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些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內容,教師讓學生來進行分組討論,學生進行這些內容的討論,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沒有任何幫助。
3.在小組合作中分工不明確
在小組合作中,許多教師堅持自主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在小組內完全自主,學生不能準確區(qū)分出分工與合作的內容,導致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分工不明確,該分工的時候沒有明確分工,該合作的時候卻又各執(zhí)己見,分工不明確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障礙。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化策略
1.科學分組,均衡搭配
對合作小組的科學合理的劃分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在進行合作小組的劃分前,教師要準確把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學生之間差異性的基礎上,根據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點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將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學生劃分在一個小組內,保證每個小組內小組成員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使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能發(fā)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起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作用。另外,在分組過程中,還要注意小組間力量的均衡,為小組間開展競爭和對抗打下基礎。
如,在小組劃分時,筆者將學生按照性格和成績劃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分配在一個小組內,使他們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這樣不僅保證了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協(xié)調,還保證了小組之間力量的平衡,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精心選擇好合作學習內容,確保合作學習的成功
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如果不加篩選地組織學生對沒有意義的內容進行討論,不僅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沒有任何幫助,使小組合作學習出現嚴重的形式化問題。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去精心選擇確有合作價值和學生學習確定需要的內容作為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如開放性的問題,有多種不同解法的題目等。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和學習方法的掌握,使小組合作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如,在學習了七年級下冊《實際問題及二元一次方程組》后,教師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編寫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題,看哪組編得又快又好又多。學生有分工有合作的編寫出很多不同的應用題目,而且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還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3.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和引導
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關系,使學生能明確哪部分是需要自主學習的,哪部分是需要合作學習的。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會有較強的目的性,使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能明確分工,積極合作,從而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實現。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能使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來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亞敏.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下的自主探究式小學科學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丁伯榮.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語數外學習,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