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琴
摘 要: 在新課程不斷的推進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尤其是小學教學工作者,已經不是單純的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而是需要將教學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素質教育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茖W地實驗以及大量的實踐都證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運用有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班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小學心理健康與班級的管理工作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研究,并提出相關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小學的班級管理水平。
關鍵詞:小學 班級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193-01
前言
小學階段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學習,并主動的參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和溝通,幫助學生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感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的班級管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引導學生科學的走出心理的誤區(qū),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幫助學生健康的發(fā)展。
一、把握學生情感,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小學階段學生的一些負面消極的情感會阻礙班級的管理,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約束自己的情緒,培養(yǎng)情緒管理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增強對班級的熱愛之情,積極地參與班級的管理工作,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情感教育:
1.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因此,在進行管理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實際的教學情況科學的安排各種活動,可以是室內的游戲活動,也可以是戶外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就能夠有不一樣的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如快樂、幸福、滿足、開心等等,使學生情緒高漲地參與活動課程,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避免長期消極的情緒困擾。如,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去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不及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互幫互助,在爬山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此外,當學生登上山頂?shù)臅r候能夠獲得自我的滿足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性感體驗。
2.幫助學生發(fā)展高級情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通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發(fā)展高級的情感。就課內而言,主要是通過教師在教學中逐漸的滲透一些更為高級的感情,如責任感、榮譽感、美感等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高級情感。就課外而言,主要是要組織一些集體的課外活動,合理的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課外活動體會到更為高級的感情。如,組織學生到科技館參觀,小學生好奇心強,走進去可能會亂走,看自己喜歡看的物品,這就不利于教師的管理,為了讓學生能夠有序的參觀,教師要將學生分組,然后進行評比,哪一個小組在紀律、秩序、觀察力等方面表現(xiàn)的最好,教師要給予這一組相應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
3.培養(yǎng)學生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能力
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班級的管理,因此,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學會很好的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首先,要使學生保持心情愉快,愉快的情緒能夠緩解緊張,并獲得一定的滿足感,與外界親切對話,并與同學和諧的相處。其次,要控制和調節(jié)消極的情緒,如果學生的消極情緒不能夠得到很好的調節(jié)不僅會影響班級的管理工作還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這就需要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認真的了解和研究每一位學生,盡可能的班助學生排除消極情緒的困擾,健康的快樂的發(fā)展。
二、把握學習規(guī)律,進行科學的學習教育
小學生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學習,學習能夠幫助小學生實現(xiàn)心理的社會化。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樂于學習,而學生的學習對班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或者說班級的管理大部分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管理,積極健康的學習心理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與保持,使班級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小學生最大的壓力或者說是心理負擔就是學習,學習上的壓力會使小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是不愿意與人交往。因此,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重視運用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打造優(yōu)秀的班集體。
1.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并維持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激發(fā)并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學階段的學生貪玩好動,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可以采用猜謎語法,讓學生在猜謎語中熱愛語文,進而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動機。同時還可以采取游戲法,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動機,讓學生積極地主動的進行學習,而不是被動的學習。
2.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
小學生學習的心理動力來自于快樂和興趣,缺乏穩(wěn)定性,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都是按照家長的意志或者是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的,甚至有部分學生是在家長的逼迫下進行學習的,這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態(tài)度很容易不端正,這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壞的教學效果,他們會遲到、早退、曠課、逃學,甚至會有一些嚴重的不良的行為,這些對班級的日常管理是極為不利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循序漸進的幫助學生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健康的發(fā)展。
3.掌握科學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與否會直接的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而影響到學生家長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可能會受到家長的斥責,甚至是同學的嘲笑,使得學生心理很難過,如果學生的這種消極的情緒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排泄,學生的健康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學生可能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結語
總之,對于小學的班主任而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識,并通過合理的運用這些理論知識,科學有效的進行班級的管理工作,幫助學生健康的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朱蕾.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10:79-84.
[2]馬寶云. 試論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國校外教育,2014,07:8.
[3]曲坤.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5,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