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n+Dale+Housner+++汪曉贊+++王曙光
【編者按】:本欄目前面幾期的良好反響對我們來說是動力也是壓力,“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現(xiàn)在被大家奉為圭臬,同樣也指引著我們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瑰寶。既然珠玉在前,繼續(xù)獻上的更應該是鉆石和翡翠。因此,本期將隆重推出來自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Lynn Dale Housner教授的文章。
Lynn Dale Housner教授在體育教育領(lǐng)域的地位和影響在此不用多談,我更想強調(diào)的是他對于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熱忱和無私。Lynn教授可以說是最早一批為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傳經(jīng)送寶的國外專家,2009年我在美國訪學期間,正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我才得以有信心在《體育教學》雜志開啟“他山之石”欄目,陸續(xù)把國外優(yōu)秀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先進經(jīng)驗介紹給國內(nèi)讀者。在此過程中,Lynn推薦給我們的國際上先進的體育課程和模式好似和煦春風、清澈甘泉,在我國中小學體育教育領(lǐng)域灌溉出了滿目蔥蘢和姹紫嫣紅。Lynn不僅把前沿思想引入了中國,更把我們的聲音向全世界推送。他曾經(jīng)多次來到中國開展講座和實踐培訓,與一線教師深入交流,幫助多名國內(nèi)學者和教師赴美學習,并與我們一起成功舉辦學校體育領(lǐng)域的國際會議,讓世界了解中國,為我們爭取更多優(yōu)秀資源,為中國學校體育的國際化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睿智、親和、幽默和嚴謹?shù)娘L格,尤其是對于中小學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熱情深刻地感染和影響了我,也令許多國內(nèi)的一線教師念念不忘。然而,2012年的一場大病,讓他至今無法站立行走。幾年來,他雖然坐在輪椅上,不能像以前那樣和我們面對面進行深入交流和親臨指導,但是他依然非常關(guān)心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因此,當我再次向他發(fā)出邀請,為“他山之石”欄目撰寫文章時,他欣然接受,慷慨賜稿。Lynn對體育教育的這種情懷無關(guān)國籍,而是一種以傳播體育文化,促進青少年健康水平提高為己任的大愛,颯颯高風,值得我們每個人感恩、尊重和學習。
本次向大家獻上的是Lynn Dale Housner教授的《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參與》一文,這篇文章從講解與示范、檢查學生理解能力、設計問題、認知策略內(nèi)化以及發(fā)展思維技能等方面深入淺出地為大家提供了一些有效激勵學生進行體育與運動認知的策略,內(nèi)容新穎有撥云見日之功,方法實用具切中肯綮之效,能夠啟迪思路,幫助大家有效改善體育教學質(zhì)量。另外,還向大家推薦馮巖老師的《美國技能主題取向(Skill Theme)課程模式的啟示》和葛耀君老師寫的《美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評價與啟示》,都是我國體育教育工作者放眼世界的深入思考和真切體會,值得深入研讀。
“采擷他山珍石,薈聚八方瑞彩”始終是本欄目不忘的初心,也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和我們一起秉持這份赤誠,不斷的虛心學習、深入實踐,繼續(xù)為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增添動力和光彩!
(欄目主持: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汪曉贊)
摘 要:認知參與在幫助學生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時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研究表明,學生能夠有效認知是幫助學生進步的最佳方式。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激勵學生進行體育與運動認知的策略,供國內(nèi)同行學習借鑒。
關(guān)鍵詞:體育教學;認知參與;美國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7-0045-05
大量的研究表明,當學生在完成課堂任務時,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對社會的理解來認知和構(gòu)建學習任務。因此,促進學習者的認知參與,不論通過直接教學還是通過適宜的學習策略或課堂任務的導入,都能有效地促進學習。
在一份早期的元分析研究中,Wang, Haertel, and Walberg (1990)的研究表明,學生在學校學習比其他環(huán)境的學習更能有效地使用認知策略。而在另一份元分析研究中,Marzano, Pickering, and Pollock (2001)發(fā)現(xiàn),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有效認知的教學策略是幫助學生進步的最佳方式。這些策略主要包括(按效果從大到小排列):(1)辨別異同;(2)概括,記筆記;(3)強化努力,提供認知;(4)參與家庭作業(yè)和實踐;(5)使用非語言表達;(6)設置目標,提供反饋;(7)生成假設并進行測試;(8)使用問題和提示。
目前,體育教育工作者們開始逐漸關(guān)注認知在學生學習中扮演的重要角色(Solmon & Lee, 1992; Rink, 2002)。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一些有效激勵學生進行體育與運動認知的策略:(1)清晰地講解與示范所要傳授的技能或任務;(2)重視檢查學生的理解能力;(3)設計各種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4)將認知策略內(nèi)化為學習任務;(5)向?qū)W生提供關(guān)于發(fā)展思維技能的直接指導。
一、清晰地講解與示范所要傳授的技能或任務
教學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相關(guān)。這些教學行為被稱為“直接指導”教學模式。直接指導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將任務呈現(xiàn)給學生。尤其是新學習的內(nèi)容,必須向?qū)W生清晰地進行講解和示范,使他們知道正在學習什么、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內(nèi)容、應該怎樣進行學習等等。在體育教育領(lǐng)域,Rink和Werner (1989)曾提出一種觀察工具,被稱為教學表現(xiàn)性觀察量表(the Qualitative Measures of Teaching Performance Scale ,QMTPS)。這一工具非常強調(diào)清晰的講解與示范的重要性,主要由7個方面組成:(1)清晰的講解;(2)示范;(3)教學提示的數(shù)量;(4)教學提示的準確性;(5)教學提示的質(zhì)量;(6)學生的正確回應;(7)反饋。該工具已被證明能有助于體育教師進行有效的運動技能教學(Rink, 1996)。接下來我們對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清晰地講解和示范所傳授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介紹。
1.清晰地陳述目標
清晰地陳述目標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之初對所學內(nèi)容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體育教師在陳述目標時,主要是對課程、單元或課堂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進行介紹,具體的小目標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傳遞出來。在體育教學中,課程目標應當遵照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予以設立。根據(jù)美國國家體育課程標準的精神,一個受過體育教育的人應有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定期參與身體活動、理解參與身體活動的益處、重視體育活動幾個方面。
(1)掌握參與大量身體活動所需的重要運動技能。具體表現(xiàn)為:能夠靈活使用身體意識和空間意識進行移動;具有完成一系列操控性、移動式運動技能和非移動式運動技能的能力;具有獨自或與他人共同使用操控性、移動式運動技能和非移動式運動技能的能力;具有參與許多不同形式身體活動的能力;能夠熟練進行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知道如何學習新的運動技能。
(2)身體健康。具體表現(xiàn)為:能夠維持和評估體能的健康;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基礎(chǔ)以及訓練原則,設計出安全的、個性化的體能活動項目。
(3)定期參與身體活動。具體表現(xiàn)為:能夠每周至少參與三次有助于健康的身體活動;能夠選擇可以持續(xù)終生的身體活動并定期參與。
(4)理解參與身體活動的益處。具體表現(xiàn)為:能夠明確定期參與身體活動的好處;了解定期參與身體活動的相關(guān)風險和安全因素;能夠應用相關(guān)概念和原則來發(fā)展運動技能;理解參與身體活動的好處遠遠不止獲得體能上的健康;懂得特定身體活動的規(guī)則、策略和合適的行為;能夠意識到參與身體活動可以加強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拓寬國際視野;理解身體活動可以提供身心愉悅、自我表達和溝通交流的機會。
(5)重視體育活動。具體表現(xiàn)為:重視通過參與身體活動來促進與人交往;懂得有規(guī)律的身體活動對終身健康和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珍惜定期參與身體活動所帶來的感受與體驗。
2.陳述目標的策略
在美國,許多州的教育部門都根據(jù)國家課程標準進行了延伸,定義高質(zhì)量的K-12年級體育課程的學習結(jié)果。這些結(jié)果包含了體育教師在陳述課程、單元或課堂教學目標時,應傳授給學生的內(nèi)容等。下述策略可用于體育教師陳述目標時所用:
(1)使用圖像。圖像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關(guān)注教學活動和實踐部分,幫助學生將信息存儲入記憶之中。體育教師在陳述目標時,可以使用圖像來呈現(xiàn)相關(guān)的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課堂學習任務。例如,一個單元的內(nèi)容或內(nèi)容序列、不同內(nèi)容之間的關(guān)系等等,都可以用概念地圖來展示。學生也可以嘗試創(chuàng)設自己的概念地圖(Scantling, McAleese, Tietjen, & Strand, 1992)。
(2)課前和課后的提問。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前或者課后設計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前后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清晰地了解和把握他們在課堂上需要學習什么或者掌握什么。問題的回答可以作為一個單元或課程介紹的一部分,通過口頭完成;也可以通過視覺予以呈現(xiàn),例如在公告欄或黑板、站點或任務說明中表述這些問題。通過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有一個預先的了解,可以幫助他們在接觸新信息時做好認知上的準備,集中注意力,信息也就更容易被記住。
(3)強調(diào)相似之處。將相似的運動技能或能互相轉(zhuǎn)化的運動情境相連,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例如,學生應意識到上手投擲動作在很多運動技能中都會被使用到,如羽毛球的扣球、網(wǎng)球的發(fā)球、排球的扣球、標槍的投擲、壁球的天花板射球等。學生一旦意識到這些相似之處,他們就更能在不同運動技能學習中進行積極的遷移。有一些運動技能盡管形式不同,概念上卻極為相似。又如,籃球、足球以及曲棍球的交叉過人中,運球者的身體都要處于球和防守者之間等等。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學習不同運動技能之間的相似之處以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幫助他們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從一種運動項目有效地遷移到另一種運動項目。
(4)激勵學生。激勵學生不同于陳述目標,因為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需要向?qū)W生解釋:為什么學習活動對他們很重要、很有意義等。體育教學中,對學習內(nèi)容之間的相關(guān)性和應用價值的理解非常重要,體育教師應當與學生分享這些內(nèi)容。另外,激勵學生還能幫助學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5)體能和健康。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發(fā)展體能的機會。體育教師應當讓學生了解定期參與身體活動的短期和長期健康益處,以及一些嚴重的健康問題,如超重、Ⅱ型糖尿病、心臟病等,都與缺少身體活動有關(guān)。
(6)有趣和成功。體育教師應當讓學生體會到參與運動是有趣的,體育與健康課不僅可以教給他們參與游戲和比賽所需要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并且能教會他們?nèi)绾芜M行和設計有趣的游戲和比賽。最終,學生在這些游戲和比賽中獲得成功體驗后,將會愿意主動參與游戲和比賽。
(7)社交互動。對許多學生而言,社會交往是參與體育學習和身體活動的一個首要原因(Weiss, 2000)。另外,Goodlad (1984)也曾指出,體育教學的特點在于,不是一直坐在椅子上死學文化知識,而需要進行更積極的實踐性學習。體育教師應當利用體育與健康課程這一特性,讓學生明白促進社會交往也是體育教學和身體活動的一個重要而有趣的目標。
(8)遷移。體育教師應當讓學生知道,他們學會的內(nèi)容可以遷移到其他的運動項目和身體活動之中,所學習和掌握的運動技能和策略,以及將能達到的體能水平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地進行其他的運動和身體活動。
(9)示范。陳述目標(是什么)并進行了激勵(為什么)之后,教師通常要講解和示范如何完成相關(guān)的學習內(nèi)容。有效的示范是讓學生能夠關(guān)注所學內(nèi)容要素的重要方式,即“一圖勝千言”。
已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的示范方法 (Housner, 1984; McCullagh, 1994):首先,要注意講解和示范的位置。體育教師要給出一個講解或示范時,學生應當能看到教師和聽到教師的聲音。此時,體育教師可以讓學生形成一個半圓,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看到示范。同時,體育教師還應當考慮太陽的位置,以及其他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干擾因素,例如不要讓學生面向太陽,或是讓學生處于一個可以看到其他班級教學的位置。其次,重復多次展示動作技能是有益處的。針對一些復雜的動作技能,體育教師可以進行慢動作展示,或是將動作技能拆散為幾個部分進行展示,尤其是當這些動作之間互不連貫時。這都能幫助學生記住動作技能的要素,將信息內(nèi)化到示范過程中,方便學生學習和記憶。再次,鏡面示范。體育教師面對學生,與學生同一個方向做動作,可以幫助學生從相同的角度接受動作技能的示范信息,更有利于他們記憶。這正是舞蹈工作室為什么有鏡子的原因。教師可以通過鏡子,展示給學生同樣角度的動作。學生不用花時間去想象教師翻轉(zhuǎn)后的動作,教師也可以直接給出反饋,不用去想象學生翻轉(zhuǎn)后的動作。最后,用口頭描述或提示指出動作技能的要素,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動作技能。
二、重視檢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檢查學生的理解能力(Checks for Understanding,CFU)是直接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始終與課堂內(nèi)容保持一致(Rink, 2002)。Ayers等人 (2005)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接受CFU的學生在他們的跳遠動作學習表現(xiàn)中對技能關(guān)鍵元素的掌握效果明顯增加,比只單純反復練習的學生(8%)或是在練習后進行展示或提示的學生(66%)能夠記住更多的關(guān)鍵要素(92%)。
使用CFU的第一步是列出學習要素清單,即學生需要學習和探索的內(nèi)容,包括成熟的動作完成過程和應用特定運動技能時易犯的錯誤等。同時,體育教師還應當創(chuàng)建一個認知和情感目標的清單,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對與健康相關(guān)的體能原則、運動原理、教學提示、策略概念和團隊工作的理解等。
當體育教師理清學生需要學習和探索的內(nèi)容后,需要站在一個讓自己盡可能多地觀察到學生的位置,以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需要幫助的學生。一個高效的教師應能在向某位學生提供指導的同時觀察到其他的學生。接下來主要闡述檢查學生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理解能力的一些方法。
1.提問
提問是CFU中最直接和最常用的方法。但大多數(shù)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只是低水平的回憶式問題,幾乎不要求學生進行思考。提問時,體育教師應預先計劃好提問的策略,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有挑戰(zhàn)性。Johnson (1997)提出了一些確保提問更加有效的建議:
(1)提示回答問題的方式。例如,說“請舉手回答下列問題”。這可以告訴學生不要大聲喊出答案,給學生更多思考問題、得出答案的空間。
(2)提供學生至少5秒時間來思考問題、搜索答案。這能讓學生認真判斷和分析教師提出的問題。
(3)如果一個問題有多個內(nèi)容,例如一個動作技能的若干要素或是一個食物群的數(shù)量,可以多問幾個學生,讓他們每人回答一個要素。因為任何學生都有可能被點起來回答問題,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問一些后續(xù)問題,例如“怎樣?你怎么知道的?能給我一個例子嗎?能告訴我更多內(nèi)容嗎?”這樣學生會被要求更深入地思考問題,為他們的回答辯護。
(5)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很多時候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思考多個方案很重要。有的問題只會激發(fā)出一個單詞的回答,如“想起跳的話,你是否需要彎曲你的膝蓋?”但開放性問題則會鼓勵孩子進行描述,如“請描述起跳時你需要做的動作”,激勵他們描述該動作技能中包含的要素。
(6)提問時也可以使用“思考——配對——分享”的模式。問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花點時間自己思考,然后與一名同伴分享,再進行一個小組討論。
(7)隨機喊學生回答,這樣他們就知道你有時也會讓沒舉手的學生回答問題。
(8)啟發(fā)學生“打開思路”,讓他們描述是怎么得出結(jié)論的。
(9)為了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傾聽,可以由學生進行提問后的最后總結(jié)。
(10)進行提問時,故意從反面提出不同意見,讓學生為自己的思路進行辯護。
(11)允許學生請求別的同學幫助回答問題。
(12)給學生提供機會產(chǎn)生自己的問題,鼓勵他們主動提問。
(13)如果學生很難回答問題,別忘了給他們一些提示或暗示。
除了直接提問之外,體育教師還可以使用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路。教師向?qū)W生提問時,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讓學生進行回憶,盡管回憶很重要。教師應積極、系統(tǒng)地預先計劃好要提的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路。接下來基于布魯姆的分類而構(gòu)建了一些問題,教師可以用這些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路,或使用這一分類系統(tǒng)來評估自己的提問行為,以決定是應該僅讓學生回憶一些內(nèi)容,還是應該通過更具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從認知層面更多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1)回憶類問題:詢問學生誰、什么、何時、哪里、為何?
(2)比較類問題: 兩者之間有何異同?
(3)確認屬性: 的特點或組成為 ?
(4)分類問題:你會把 分進哪一個類別?
(5)順序問題:根據(jù) ,你把 排進怎樣的序列?
(6)確認關(guān)系和模式:請創(chuàng)設一個 的大綱、圖例或是網(wǎng)圖。
(7)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我們還能怎樣展示 ?
(8)辨別主要思路: 的關(guān)鍵概念是 ?請用自己的話表述。
(9)發(fā)現(xiàn)謬誤: 的哪里出了問題?
(10)推理:你能從 中推斷出什么?你能從 中得出什么結(jié)論?
(11)預測:如果 將會發(fā)生什么?
(12)闡釋:你能在 中增加怎樣的思考或細節(jié)?請給我一個 的例子。
(13)概括:你能總結(jié) 嗎?
(14)建立標準:你會使用什么標準來評價 ?
(15)核實:什么證據(jù)支持 ?我們能如何證實或證偽 ?
教師應通過提問來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使用上述分類,教師可以通過挑戰(zhàn)學生,讓他們從認知層面更好地參與到運動和身體活動中。例如,可以用應用性問題“你認為籃球或曲棍球比賽中什么時候應該交叉過人?”或評價性問題“為什么足球運動中接球的人使用假動作會有優(yōu)勢?”或“為什么向前踏能幫助你扔得更用力?”這樣可以刺激學生思考得更加深刻,也因此更能理解并記住相關(guān)的學習信息。
2. 整體反應
教師可以使用整體反應來評估一個班級的整體表現(xiàn),也就是簡單地問一個問題,讓學生一起回答。如果教師聽到有不和諧的聲音,說明學生并不都知道答案。反之,如果學生都能給出一致的答案,那么說明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明白了。在這個方面,可以采用“籌碼調(diào)查”技術(shù)(Graham, 2001),即教師提出問題,每個學生回答時放一個紅色(代表是)或黑色(代表不是)的籌碼在盒子里。通過檢查籌碼的分布,教師就能大概了解班級學生對該問題的了解情況。還可以使用更簡單的班級調(diào)查方法,如讓學生伸出大拇指,知道就讓大拇指向上,反之就向下等等。
3.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實踐
體育教學中,往往是體育教師給出一些教學指令,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進行實踐,然后教師迅速地檢查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比如,學習了運球動作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運球,并快速掃視全班,看看他們是否都能有效地運球。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可以將復雜的動作技能拆分為離散的元素,讓學生進行實踐。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示籃球中罰球時的一個平衡姿勢(B),然后注意手肘和眼睛(EE),最后注意后續(xù)動作(F)。隨后,讓學生把動作連接起來,使用BEEF策略來練習罰球動作,觀察學生的完成情況。
4. 運用學生的解釋
在這一方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向一名學生或隊員解釋或展示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學生的解釋可能包括引導同伴完成完整的動作技能,回憶教師呈現(xiàn)的教學提示,解釋一個概念、原理、規(guī)則或策略的意義等。學生解釋時,教師應該四處巡視,觀察其他學生對這位學生的回答正確與否所作出的反應和判斷。
5. 布置家庭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是在課堂外使用CFU的一個理想的方式。體育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家里進行認知的、心理的或體能的學習任務,這樣可以不占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還能有效地使用CFU。一方面,家庭作業(yè)可以在家中傳達一種信息:體育是一門課程,應該被認真對待;第二,可以讓家長參與學生的體育學習。
在理想的情況下,一些家庭作業(yè)任務可以讓整個家庭都積極參與。體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強學生及其家人的身體活動水平。對于能上網(wǎng)的有電腦的學生,家庭作業(yè)是很好的將科技融入課程的一種方法。學生可以搜尋一些與健康相關(guān)的體能知識,或是創(chuàng)建一份身體活動日記,關(guān)注個人和家庭成員體能或技能發(fā)展。日記可以用郵件發(fā)給教師,也可以放進班級簡報中。
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認知的教學策略,以幫助教師刺激學生的認知參與。作為有經(jīng)驗的體育教師,我們鼓勵大家能夠彼此分享想法和觀點。本文的下半部分將會呈現(xiàn)更多方法和策略,敬請關(guān)注。
參考文獻:
[1]Ayers, S., DOrso, M., Dietrich, S., Gourvitch, R., Housner, L., Kim, H., Pearson, M., & Pritchard, T. (2005). An examination of skill learning using direct instruction. The Physical Educator, 62, 136-144.
[2]Doyle, W. (1986).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pp. 392-441). New York: MacMillan.
[3]Goodlad, J. (1984). A place called school. New York: McGraw-Hill.
[4]Graham, G. (2001). Teaching children physical education: Becoming a master teacher.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5]Lynn Dale Housner, L.D. (1984) The role of visual imagery in recall of modeled motoric stimuli.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6, 148-158.
[6]Johnson, R. (1997). Questioning techniques used in teaching.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8, 45-49.
[7]Marzano, R.J., Pickering, D.J., & Pollock, J.E. (2001).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 Research-based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achievement.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8]McCullagh, P. (1994). Modeling: Learning, develop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Singer, R. (Ed.). Sport Psychology Handbook.
[9]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1992).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NASPE]. (1992). NASPE Outcomes Project. Reston, VA: Author.
[10]Rink, J. (1996). Effective instruction 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ilverman, S., & Ennis, C. (Eds.), Studen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pplying research to enhance instruction. (pp. 171-198).
[11]Rink, J. (2002).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arning. New York: WCB/McGraw Hill.
[12]Rink, J., & Werner, P. (1989). Qualitative measures of teaching performance scale (QMTPS). In
[13]Solmon, M. & Lee, A. (1992). Cognitive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tor Skills. Quest, 44, 57-71.
[14]Strand, B., Scantling, E., & Johnson, M. (1997). Fitness education: Teaching concepts-based fitness in the schools. Scottsdale, AZ: Gorsuch Scarisbrick.
[15]Vickers, J.N. (1990).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eaching physical activities: A knowledge structur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16]Wang, M.C., Haertel, G., and Walberg, H. (1990). What Influences Learning? A Content Analysis of Review Litera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4, 30-43.
[17]Weiss, M. (2000). Motivating kids in physical activity. 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Washington, DC.; President's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Research Digest, Series 3 n11 Sep 2000 (ED470695).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學校體育科研重大委托項目的階段性成果;編號:HJTY-2014-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