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網(wǎng)絡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加工過程:新穎N400與LPC *

        2017-02-01 04:17:04趙慶柏周治金周宗奎
        心理學報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語義詞匯效應

        趙慶柏 柯 娓,2 童 彪 周治金 周宗奎

        (1青少年網(wǎng)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重點實驗室,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武漢 430079)

        (2南方科技大學公共基礎(chǔ)課部, 深圳 518055)

        1 前言

        進入 21世紀以來, 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變遷的重要引擎, 逐漸改變了人們的語言生活方式, 網(wǎng)絡語言應運而生。網(wǎng)絡語言是指網(wǎng)民在即時通信平臺、社交網(wǎng)站等地方常用的語言(Crystal,2001), 如“月光族”、“木有”等。從產(chǎn)生開始, 網(wǎng)絡語言便受到了各個學科研究者的關(guān)注。

        語言學家主要分析了網(wǎng)絡語言的特征、分類等,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語言在詞匯、語句和語篇等多個水平上均表現(xiàn)出與標準語言不同的特征, 其中網(wǎng)絡詞匯的大量產(chǎn)生和廣泛使用是其最典型的特征(Gao, 2006)。在漢語中, 網(wǎng)絡詞匯包含漢字、字母、數(shù)字和符號等元素, 通過同音漢字假借、數(shù)字諧音代替、英語音譯、拼音縮略、語義引申以及語義拼湊等方式組合而成。社會學家則從社會現(xiàn)實角度出發(fā), 探討了網(wǎng)絡語言的信息傳播及其所反映的民眾情緒和價值觀念(邸煥雙, 王玉英, 2014), 認為網(wǎng)絡語言是標準語言的一種社會變異, 是伴隨網(wǎng)民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Yuan, 2013)。而教育學家則更關(guān)注的是網(wǎng)絡語言, 特別是其失范性的特征對青少年語言學習和寫作能力的影響(Lenhart, Arafeh, Smith,& Macgill, 2008)。然而, 這些研究多是基于現(xiàn)象的理論探討, 缺乏實證支持, 且研究并未關(guān)注個體是如何加工網(wǎng)絡語言的, 而這對揭示網(wǎng)絡語言的本質(zhì)及其對個體語言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外, 有研究者對英語網(wǎng)絡語言的認知加工進行了探討。圍繞英語網(wǎng)絡語言中的簡寫詞(shortcuts,如cu=see you)的詞匯通達過程, Ganushchak, Krott和Meyer (2010)采用詞匯判斷范式比較了簡寫詞和假簡寫詞(pseudo-shortcuts)在事件相關(guān)電位(ERP)上的差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二者在 270 ms之前的 ERP成分上不存在差異, 在 270~500 ms時間段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作者認為早期成分的相同說明簡寫詞和假簡寫詞在字形識別、正字法和語音加工階段是相似的, 而晚期成分的差異則反映了簡寫詞的詞匯表征激活過程。在隨后的詞匯判斷的啟動范式任務中,他們發(fā)現(xiàn)簡寫詞和常規(guī)詞在快速啟動(57 ms)任務中并無差異, 在慢速啟動(1000 ms)任務表現(xiàn)出部分差異, 因此推測簡寫詞并不需要在最開始的階段轉(zhuǎn)化成相應的常規(guī)詞就可以完成語義的提取(Ganushchak, Krott, & Meyer, 2012)。

        在句子水平上, Berger和Coch (2010)采用經(jīng)典的語義違反范式比較了短信英語(texted English)和標準英語加工的差異。短信英語由英文首字母縮寫、語義語音歧義、符號和數(shù)字等構(gòu)成, 是英文網(wǎng)絡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將 cat表示為 c@,thinking可表示為thinkN, later可用l8r來表示。研究發(fā)現(xiàn), 在標準英語和短信英語中, 均在300~500 ms時間窗誘發(fā)了經(jīng)典的 N400效應, 即語義不一致條件比語義一致條件誘發(fā)了一個更負的波幅; 但短信英語誘發(fā)的經(jīng)典N400效應具有更為滯后的潛伏期和更長的持續(xù)時間(300~700 ms)。這與第二語言加工相似, 表現(xiàn)出 N400的延遲效應(Lehtonen et al.,2012)。對于短信英語的N400延遲效應, Berger和Coch給出了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是和第二語言加工類似, 短信英語的 N400延遲效應是由于其流利度不夠, 并未形成自動化加工, 語義整合需要更多的資源; 另一種解釋是, 由于短信英語在 500~700 ms的腦電地形圖相對于300~500 ms向右后側(cè)腦區(qū)和左側(cè)額區(qū)擴展, 因此推測短信英語在 500~700 ms的N400效應延遲部分可能反映了與300~500 ms不同的語義加工過程。然而, Berger和Coch也指出由于其腦電記錄導聯(lián)數(shù)較少, 無法進行溯源分析, 所以其研究并不能完全回答 N400效應延遲的原因。此外, 由于經(jīng)典 N400效應是由語義不一致條件減去語義一致條件而得到差異性成分, 更多反映的是語義整合的過程, 但并未形成語義通達的結(jié)果, 因此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網(wǎng)絡語言的加工(李松清, 趙慶柏, 周治金, 張依, 2015)。對網(wǎng)絡語言的認知過程的研究, 還應包含更為一般的語義通達情況下的網(wǎng)絡語言加工。

        網(wǎng)絡語言是網(wǎng)民在網(wǎng)絡社交過程中, 為了實現(xiàn)某種情緒或價值觀念的表達而產(chǎn)生的語言, 在信息傳播和情緒表達上均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邸煥雙,王玉英, 2014); 并且, 作為網(wǎng)絡語言主要成分的網(wǎng)絡詞匯或是不相關(guān)字的新穎語義重組, 或是通過諧音或引申的方法賦予舊詞新的意義, 相對于常規(guī)的表達, 又具有典型的新穎性特征(Gao, 2006)。因此,網(wǎng)絡語言的產(chǎn)生屬于創(chuàng)造性過程。此外, 相對于常規(guī)漢語, 個體在閱讀網(wǎng)絡語言時, 需要對網(wǎng)絡詞匯進行更為廣泛的語義激活, 并且進行評價, 選擇合適的語義, 進而在句子的詞匯之間形成新穎的聯(lián)結(jié),整個過程包含了思維發(fā)散、評價和思維聚合, 網(wǎng)絡語言的理解同樣屬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周治金, 谷傳華, 2015)。言語創(chuàng)造的相關(guān)研究, 可能為探討網(wǎng)絡語言的認知加工過程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借鑒。

        在隱喻理解的研究中, 研究者將常規(guī)隱喻作為基線, 發(fā)現(xiàn)新穎隱喻加工顯著激活了右側(cè)顳上溝后部、右側(cè)額下回和右側(cè)額中回, 認為右側(cè)顳上溝在新穎語義聯(lián)結(jié)的形成中發(fā)揮特殊作用(Diaz, Barrett,& Hogstrom, 2011)。事件相關(guān)電位研究發(fā)現(xiàn), 相對于常規(guī)隱喻, 新穎隱喻所誘發(fā)的 N400表現(xiàn)出右半球偏側(cè)化, 且新穎隱喻在右半球還誘發(fā)了一個晚期負成分, 該成分可能反映了新穎隱喻理解后期的整合性加工(Arzouan, Goldstein, & Faust, 2007)。在對腦筋急轉(zhuǎn)彎/謎語的研究中, 研究者將頓悟條件(新穎條件)與非頓悟條件(常規(guī)條件)進行比較, 發(fā)現(xiàn)頓悟條件在 400 ms附近誘發(fā)了一個更負的成分, 該成分定位于前扣帶回, 可能反映的是對新穎刺激或沖突的監(jiān)測(Mai, Luo, Wu, & Luo, 2004; 沈汪兵,劉昌, 張小將, 陳亞林, 2011); 此外, 頓悟條件比非頓悟條件誘發(fā)一個更正的晚期正成分(LPC), 該成分定位于海馬旁回, 可能反映了新穎語義聯(lián)結(jié)的形成過程(Qiu & Zhang, 2008; 沈汪兵, 劉昌, 羅勁,余潔, 2012)。而在歇后語的研究中, 研究者將無關(guān)條件作為基線, 發(fā)現(xiàn)諧音雙關(guān)歇后語和語義雙關(guān)歇后語均在右側(cè)顳區(qū)誘發(fā)一個LPC, 可能反映了歇后語加工的語義整合過程(Zhao, Li, Shang, Zhou, &Han, 2014)。

        由上述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 反映創(chuàng)造性言語認知加工過程的N400并非“經(jīng)典”N400效應, 而是由新穎刺激和常規(guī)刺激相比較而得到的“新穎”N400, 隨后的晚期正成分反映了創(chuàng)造性言語的語義整合過程。本文以先前網(wǎng)絡語言和言語創(chuàng)造研究為基礎(chǔ),旨在解決兩個問題:第一, 澄清網(wǎng)絡語言加工的N400延遲效應的本質(zhì); 第二, 揭示網(wǎng)絡語言的認知加工過程及其神經(jīng)關(guān)聯(lián)。

        2 方法

        2.1 被試

        20名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參與了實驗, 其中3名被試因為行為數(shù)據(jù)的正確率太低或者腦電數(shù)據(jù)的偽跡太多而剔除。剩余 17名被試, 其中男生 9名, 女生8名, 年齡為20~26歲(22.7 ± 1.8歲)。所有被試均有較多的上網(wǎng)經(jīng)驗, 熟悉網(wǎng)絡用語, 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網(wǎng)絡詞匯進行交流。被試均為右利手, 身體健康, 無精神系統(tǒng)疾病, 沒有腦部損傷史, 視力正?;蛐U笳?。被試在實驗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實驗完成后獲得一定報酬。

        2.2 刺激

        實驗材料是尾詞為網(wǎng)絡詞匯或其對應漢語標準詞匯的句子。網(wǎng)絡詞匯種類繁雜, 各個研究者分類并不統(tǒng)一。但簡單來說, 網(wǎng)絡詞匯可以分為語音和語義兩大類:語音類的網(wǎng)絡詞匯是通過語音相似性而與相應的標準詞匯建立聯(lián)系, 如“小公舉”、“1314”和“小 P孩”等; 而語義類的網(wǎng)絡詞匯則主要通過語義引申、雙關(guān)和重組等方式形成新的含義,如“拍磚”和“白骨精”等。本研究為了保證材料的同質(zhì)性, 選取了包含兩個漢字的網(wǎng)絡諧音詞匯作為實驗材料; 對語義類網(wǎng)絡詞匯的加工過程, 結(jié)合先前文獻進行了討論。

        將《最新網(wǎng)絡交際用語辭典(增訂版)》(周建民,熊一民, 2014)中收錄的網(wǎng)絡詞匯和研究者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所收集的網(wǎng)絡詞匯進行匯總, 剔除惡俗、色情等詞匯后, 挑選出兩字的網(wǎng)絡諧音詞匯100個。65個本科生(不參與實驗)對這些網(wǎng)絡詞匯在熟悉度、喚醒度、可理解性和具體性這4個維度上進行7點評定。1分別表示的是非常陌生、非常平靜、完全不能理解、很難想到相應的對象, 程度依次增加, 7分別表示非常熟悉、非常激動、完全可以理解、很容易想到相應的對象。根據(jù)熟悉度由高到底排序選擇80%的詞匯, 其中有4個詞匯的可理解性過低刪除, 最后剩余76個詞匯作為實驗材料。熟悉度的評定值為4.51 ± 1.45, 喚醒度的評定值為3.75 ± 0.54,可理解性的評定值為4.48 ± 1.19, 具體性的評定值為4.36 ± 1.17。確定76個網(wǎng)絡詞匯所對應的標準詞匯, 例如“童鞋”對應的“同學”。

        根據(jù)每個網(wǎng)絡詞匯編寫2個句子, 一種為語義一致的句子類型, 即網(wǎng)絡詞匯與句子語境相符合,另一種為語義不一致的句子類型, 即網(wǎng)絡詞匯與句子語境不相符合。其中, 這兩類句子均是網(wǎng)絡詞匯放置于句子末尾, 共152句, 作為網(wǎng)絡語言的材料。然后, 將這152個句子中的句末的網(wǎng)絡詞匯全部替換成對應的標準詞匯, 生成 152個句子, 作為標準漢語的材料。10名本科生(不參與實驗, 也未評定詞匯)對這些句子在可理解性和合理性這兩個維度進行5點評定, 1分別表示完全不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尾詞在句中完全不合理, 5分別表示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尾詞在句中完全合理。評定結(jié)果顯示,語義一致條件的句子的可理解性為4.30 ± 0.33, 合理性為3.70 ± 0.61; 不一致條件的句子的可理解性為1.70 ± 0.36, 合理性為1.40 ± 0.22。所有句子的字數(shù)(包括尾詞)控制在15個以內(nèi), 如表1所示。

        表1 正式實驗材料舉例

        2.3 實驗設(shè)計及程序

        為了確保被試對網(wǎng)絡語言的熟練加工, 實驗開始前一周, 向被試發(fā)放實驗材料, 即76個網(wǎng)絡詞匯。要求被試盡可能熟悉這些材料, 熟練掌握其網(wǎng)絡意義。正式實驗開始前通過設(shè)置探測試驗, 探查被試對網(wǎng)絡詞匯材料的熟悉程度。從實驗材料中選取熟悉度最高的60個網(wǎng)絡詞匯以及相對應的60個標準詞匯, 另外根據(jù)詞匯材料的意義找到與之語義相關(guān)和不相關(guān)的常用詞匯構(gòu)成共240個詞對, 包含4類(如表2所示):網(wǎng)絡詞匯不相關(guān)條件、網(wǎng)絡詞匯相關(guān)條件、標準詞匯不相關(guān)條件和標準詞匯相關(guān)條件。

        表2 探測實驗材料舉例

        探測實驗為2 (網(wǎng)絡詞匯、標準詞匯) × 2 (相關(guān)、不相關(guān))的兩因素被試內(nèi)設(shè)計, 因變量為被試的反應時和正確率。實驗時, 首先在屏幕中呈現(xiàn)一個800 ms的注視點“+”, 緊接著隨機呈現(xiàn)一組詞對,要求被試在3000 ms內(nèi)又快又準的判斷出兩個詞匯是否相關(guān)。測試實驗分3組, 每組80試次。

        探測實驗后進行正式實驗。正式實驗采用2(語言類型: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 × 2(語義相關(guān)性:語義一致和語義不一致)的兩因素項目內(nèi)設(shè)計。將實驗材料分為兩組:一組由 4部分構(gòu)成, 分別為 38個網(wǎng)絡語言語義一致的句子和與之有尾詞對應關(guān)系的 38個標準語言不一致句子, 以及包含另外38個網(wǎng)絡詞匯的網(wǎng)絡語言語義不一致的句子和與之有尾詞對應關(guān)系的 38個標準語言一致句子; 另一組實驗材料由剩余的句子構(gòu)成。實驗中隨機的一半被試完成第一組材料, 另一半被試完成第二組材料。

        正式實驗時, 被試帶上電極帽, 坐在距離顯示器63 cm的椅子上。屏幕上呈現(xiàn)指導語, 告訴被試在實驗開始后盡量控制身體移動以及需要進行的簡單操作。如圖 1所示, 實驗中每個試次, 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現(xiàn)注視點“+” 800 ms, 空屏500 ms后,呈現(xiàn)句子的前半部分, 時間為300 ms × 字數(shù)。之后出現(xiàn)300 ms的注視點“+”, 空屏500 ms后, 呈現(xiàn)目標尾詞, 要求被試在3000 ms內(nèi)判斷尾詞和前語境在語義上是否一致, 要求被試在保證正確的前提上盡可能快的做按鍵反應。1500 ms空屏之后進入下一試次。為了平衡按鍵的位置效應, 一半的被試要求在語義一致情況下按“F”鍵, 語義不一致情況下按“J”鍵, 另外一半被試則相反。正式實驗開始前會呈現(xiàn)8個練習試次, 對于每個被試正式實驗一共有152個試次, 期間會有3次1分鐘的休息時間。

        2.4 腦電記錄與分析

        使用德國Brain Products公司的腦電事件相關(guān)電位記錄分析系統(tǒng), 按照國際10-20系統(tǒng)擴展的64導電極帽記錄EEG。參考電極設(shè)定在FCz。同時在右眼外側(cè)記錄水平眼電(HEOG)和左眼眶上側(cè)記錄垂直眼電(VEOG)。保證電極與頭皮接觸處平均電阻小于5 k?。濾波帶寬為0.05~100 Hz, 采樣率為250 Hz/導。腦電采集的同時記錄被試的行為數(shù)據(jù)。

        離線分析中, 將參考電極轉(zhuǎn)換為雙側(cè)乳突平均。帶通濾波0.01~45 Hz以去除高頻噪音, 并利用獨立成分分析校正眼電等偽跡。事件分析的時間窗鎖定在目標尾詞刺激呈現(xiàn)后的0~1000 ms, 以刺激前的200 ms作為基線。分別對網(wǎng)絡語言語義一致、標準漢語語義一致、網(wǎng)絡語言語義不一致和標準漢語語義不一致4種條件下的ERP進行疊加平均, 發(fā)現(xiàn)4種條件均在300~500 ms誘發(fā)了一個負成分, 在500~900 ms誘發(fā)了一個正成分。數(shù)據(jù)分析參照Berger和 Coch (2010)的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分別對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的經(jīng)典 N400效應進行檢驗, 并對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兩種條件的經(jīng)典N400差異波(語義不一致減語義一致)進行比較, 最后對語義一致條件下的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進行比較。根據(jù)波形和地形圖, 選取 F3/Fz/F4/C3/Cz/C4/P3/Pz/P4九個電極為分析電極。方差分析中

        p

        值使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

        2.5 偶極子溯源分析

        使用Brain Electrical Source Analysis Program(BESA, Version 5.3)軟件, 選擇四殼球頭模型, 對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條件下的經(jīng)典N400差異波以及語義一致條件下網(wǎng)絡語言減去標準漢語的差異波進行偶極子溯源分析。為了更準確地探討差異波的發(fā)生源, 提高源定位的精度, 首先進行主成分分析, 確定偶極子個數(shù)后, 軟件自動確定偶極子的位置, 以相應的殘差作為偶極子定位是否真實的評價指標。

        圖1 正式實驗流程示意圖

        3 結(jié)果

        3.1 探測實驗結(jié)果

        采用2(詞匯類型:網(wǎng)絡詞匯、標準詞匯) × 2(詞對相關(guān)性:相關(guān)、不相關(guān))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探測實驗中被試的反應正確率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詞匯類型的主效應顯著,

        F

        (1,16)=14.77,

        p

        =0.001, η=0.48, 其中標準詞匯的正確率(93.6 ±2.7%)顯著高于網(wǎng)絡詞匯的正確率(91.1 ± 3.3%); 詞對類型主效應不顯著(

        p

        > 0.05); 詞匯類型與詞對相關(guān)性的交互作用顯著,

        F

        (1,16)=26.240,

        p

        < 0.001,η=0.621。簡單效應分析顯示, 在網(wǎng)絡詞匯條件下,相關(guān)詞對和不相關(guān)詞對的差異不顯著,

        F

        (1,16)=3.46,

        p

        =0.082; 在標準詞匯條件下, 相關(guān)詞對的正確率(93.5 ± 5.0%)顯著高于不相關(guān)詞對(90.1 ± 6.3%),

        F

        (1,16)=7.99,

        p

        =0.012。采用2(詞匯類型:網(wǎng)絡詞匯、標準詞匯) × 2(詞對相關(guān)性:相關(guān)、不相關(guān))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探測實驗中被試的反應時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詞匯類型的主效應顯著,

        F

        (1,16)=110.44,

        p

        <0.001, η=0.873, 其中網(wǎng)絡詞匯的反應時(1163 ±204 ms)要顯著長于標準詞匯的反應時(1021 ± 178 ms);詞對相關(guān)性的主效應顯著,

        F

        (1,16)=65.819,

        p

        <0.001, η=0.804, 其中相關(guān)詞對的反應時(972 ±161 ms)顯著短于無關(guān)詞對的反應時(1213 ± 231 ms);二者交互作用顯著

        F

        (1,16)=32.349,

        p

        < 0.001, η=0.669。簡單效應分析顯示, 無論是在相關(guān)詞對還是無關(guān)詞對水平上, 網(wǎng)絡詞匯的反應時均顯著長于標準詞匯:

        F

        (1,16)=121.78,

        p

        < 0.001;

        F

        (1,16)=46.47,

        p

        < 0.001。其中, 網(wǎng)絡相關(guān)、標準相關(guān)、網(wǎng)絡無關(guān)和標準無關(guān)的平均反應時分別為1066 ± 45 ms, 879 ±34 ms, 1261 ± 57 ms 和 1164 ± 56 ms。

        圖2 標準漢語的語義不一致和語義一致條件誘發(fā)的ERP波形圖及其差異波地形圖

        3.2 正式實驗結(jié)果

        3.2.1 正確率和反應時

        采用2(語言類型: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 × 2(語義相關(guān)性:語義一致和語義不一致)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正式實驗中被試的反應正確率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語義相關(guān)性主效應顯著,

        F

        (1,16)=11.65,

        p

        =0.004, η=0.421, 其中語義一致性條件的正確率(93.9 ± 4.3%)顯著低于語義不一致條件(97.7 ± 1.5%); 語言類型的主效應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F

        (1,16)=1.77,

        p

        =0.202, η=0.100;

        F

        (1,16)=1.94,

        p

        =0.183, η=0.08。采用2(語言類型: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 × 2(語義相關(guān)性:語義一致和語義不一致)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正式實驗中被試的反應時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語言類型的主效應顯著,

        F

        (1,16)=72.218,

        p

        < 0.001, η=0.819, 其中網(wǎng)絡語言的反應時(839 ± 158 ms)顯著長于標準漢語的反應時(755 ±139 ms); 語義相關(guān)性主效應顯著,

        F

        (1,16)=6.992,

        p

        =0.018, η=0.304, 其中語義一致條件的反應時(759 ± 137 ms)顯著短于語義不一致條件的反應時(835 ± 164 ms); 二者交互作用不顯著,

        F

        (1,16)=0.247,

        p

        =0.626, η=0.01。

        3.2.2 標準漢語的經(jīng)典N400效應

        如圖2所示, 標準漢語的語義一致和不一致條件均在300~500 ms誘發(fā)了一個負成分, 在500~900 ms誘發(fā)了一個正成分。采用2(語義相關(guān)性:語義一致和語義不一致) × 3(半球:左[F3,C3,P3]、中[Fz,Cz,Pz]、右[F4,C4,P4])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標準漢語誘發(fā)的300~500 ms的負波的平均波幅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語義相關(guān)性主效應顯著,

        F

        (1,16)=81.592,

        p

        < 0.001, η=0.836, 其中語義不一致條件(1.77 ± 3.54 μV)比語義一致條件(6.09 ± 2.63 μV)平均波幅更負; 半球主效應不顯著,

        F

        (2,32)=1.234,

        p

        =0.304, η=0.072; 語義相關(guān)性和半球的交互作用顯著,

        F

        (2,32)=18.194,

        p

        < 0.001, η=0.532。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 在左半球、中線和右半球均是語義不一致條件顯著負于語義一致條件(

        F

        (1,16)=50.68,

        p

        =0.001;

        F

        (1,16)=82.42,

        p

        < 0.001;

        F

        (1,16)=84.09,

        p

        < 0.001)。采用2(語義相關(guān)性:語義一致和語義不一致) ×3(半球:左[F3,C3,P3]、中[Fz,Cz,Pz]、右[F4,C4,P4])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標準漢語誘發(fā)的 500~900 ms的晚期正成分的平均波幅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語義相關(guān)性主效應顯著,

        F

        (1,16)=10.958,

        p

        =0.004, η=0.406, 其中語義一致條件(4.81 ± 2.78 μV)比語義不一致條件(2.80 ± 3.55 μV)平均波幅更正; 半球主效應不顯著,

        F

        (2,32)=2.392,

        p

        =0.108,η=0.130; 語義相關(guān)性和半球的交互作用顯著,

        F

        (2,32)=6.510,

        p

        =0.004, η=0.289。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 在中線(

        F

        (1,16)=11.04,

        p

        =0.004)和右半球(

        F

        (1,16)=17.53,

        p

        =0.001)語義一致條件比語義不一致條件平均波幅顯著更正, 在左半球語義一致條件和語義不一致條件平均波幅不存在顯著差異(

        F

        (1,16)=3.28,

        p

        > 0.05)。

        圖3 網(wǎng)絡語言的語義不一致和語義一致條件誘發(fā)的ERP波形圖及其差異波地形圖

        3.2.3 網(wǎng)絡語言的經(jīng)典N400效應

        如圖3所示, 網(wǎng)絡語言的語義一致和不一致條件均在 300~500 ms誘發(fā)了一個負成分, 在 500~900 ms誘發(fā)了一個正成分。采用 2(語義相關(guān)性:語義一致和語義不一致) × 3(半球:左[F3,C3,P3]、中[Fz,Cz,Pz]、右[F4,C4,P4])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網(wǎng)絡語言誘發(fā)的300~500 ms的負波的平均波幅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語義相關(guān)性主效應顯著,

        F

        (1,16)=25.501,

        p

        < 0.001, η=0.614, 其中語義不一致條件(0.12 ± 3.77 μV)比語義一致條件(4.16 ± 3.92 μV)平均波幅更負; 半球的主效應不顯著(

        F

        (2,32)=1.402,

        p

        =0.261, η=0.081); 語義相關(guān)性和半球的交互作用顯著,

        F

        (2,32)=5.548,

        p

        =0.009, η=0.257。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 在左半球、中線和右半球均是語義不一致條件顯著負于語義一致條件(

        F

        (1,16)=18.51,

        p

        =0.001;

        F

        (1,16)=29.35,

        p

        < 0.001;

        F

        (1,16)=23.71,

        p

        < 0.001)。采用2(語義相關(guān)性:語義一致和語義不一致) ×3(半球:左[F3,C3,P3]、中[Fz,Cz,Pz]、右[F4,C4,P4])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網(wǎng)絡語言誘發(fā)的 500~900 ms的晚期正成分的平均波幅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語義相關(guān)性主效應顯著,

        F

        (1,16)=19.572,

        p

        <0.001, η=0.55, 其中語義一致條件(5.22 ± 3.27 μV)比語義不一致條件(0.60 ± 5.76 μV)平均波幅更正;半球的主效應不顯著(

        F

        (2,32)=2.300,

        p

        =0.117, η=0.126); 語義相關(guān)性和半球的交互作用顯著,

        F

        (2,32)=4.425,

        p

        =0.02, η=0.217。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 語義一致比語義不一致條件在左半球(

        F

        (1,16)=11.68

        , p

        =0.004)、中線(

        F

        (1,16)=22.70,

        p

        < 0.001)和右半球(

        F

        (1,16)=21.46,

        p

        < 0.001)均顯著更正。

        圖4 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各自的經(jīng)典N400差異波及其相應的早期和晚期偶極子溯源定位圖

        3.2.4 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的經(jīng)典N400效應的比較

        如圖 4A和前邊的統(tǒng)計分析可知, 標準漢語和網(wǎng)絡語言均產(chǎn)生了顯著的經(jīng)典 N400效應, 從 300 ms持續(xù)到900 ms。采用2(語言類型: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 × 3(半球:左[F3,C3,P3]、中[Fz,Cz,Pz]、右[F4,C4,P4])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經(jīng)典 N400差異波(語義不一致減去語義一致)的平均波幅進行差異性檢驗。由于N400差異波對應了兩個不同的原始波(300~500 ms的負波和500~900 ms的正波), 因此差異性檢驗也分別在這兩個時間段進行比較。在300~500 ms時間段內(nèi), 半球的主效應顯著,

        F

        (2,32)=11.774,

        p

        < 0.001, η=0.424; 語言類型主效應和二者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F

        (1,16)=0.191,

        p=

        0.668,η=0.012;

        F

        (2,32)=1.113,

        p

        =0.341, η=0.065)。在 500~900 ms時間段內(nèi), 語言類型主效應顯著,

        F

        (1,16)=8.682,

        p

        =0.009, η=0.352, 其中網(wǎng)絡語言(?4.61 ± 4.30 μV)比標準漢語(?2.01 ± 2.51 μV)平均波幅顯著更負; 半球的主效應顯著,

        F

        (2, 32)=7.27,

        p

        =0.002, η=0.314; 二者交互作用不顯著(

        F

        (2,32)=1.115,

        p

        =0.340, η=0.065)。

        使用BESA軟件分別對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的經(jīng)典N400差異波進行溯源定位。時間窗同樣分為兩段, 但為了提高變異解釋力, 選擇的時間窗以原始波的波峰為中心, 時間長度有所縮短。對于網(wǎng)絡語言, 分析時間窗選取350~450 ms和600~800 ms,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成分可以分別解釋 95.1%和97.7%的變異, 如圖4B所示, 偶極子分別定位于丘腦(Talairach 坐標:[?4.8, ?28.8, 4.0])和前扣帶回(Talairach坐標:[6.5, 13.6, 25.5]); 對于標準漢語,分析時間窗選取350~450 ms和600~700 ms, 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成分可以分別解釋98.5%和97.8%的變異, 如圖 4C所示, 偶極子分別定位于丘腦(Talairach 坐標:[?9.2, ?11.8, ?0.4])和前扣帶回(Talairach坐標:[1.1, 3.9, 28.2])。

        3.2.5 語義一致條件下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的比較

        如圖 5A所示, 在語義一致條件下網(wǎng)絡語義比標準漢語在 300~500 ms誘發(fā)了一個更負的成分,在700~900 ms誘發(fā)了一個更正的成分。采用2(語言類型: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 × 3(半球:左[F3,C3,P3]、中[Fz,Cz,Pz]、右[F4,C4,P4])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分別對兩個時間段的平均波幅進行差異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 在300~500 ms時間段內(nèi), 語言類型的主效應顯著,

        F

        (1,16)=14.798,

        p

        =0.001,η=0.480, 其中網(wǎng)絡語言(4.16 ± 3.92 μV)比標準漢語平均波幅(6.09 ± 2.63 μV)顯著更負; 半球主效應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F

        (2,32)=3.814,

        p=

        0.33, η=0.192;

        F

        (2,32)=0.396,

        p

        =0.676, η=0.024)。在700~900 ms時間段內(nèi), 語言類型主效應不顯著(

        F

        (1,16)=3.499,

        p

        =0.080, η=0.179); 半球主效應顯著,

        F

        (2,32)=4.627,

        p

        =0.017, η=0.229;二者交互作用顯著,

        F

        (2,32)=3.969,

        p

        =0.029, η=0.199。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 網(wǎng)絡語言比標準漢語在中線誘發(fā)的晚期正成分顯著更正(

        F

        (1,16)=6.84,

        p

        =0.019), 二者在左半球和右半球誘發(fā)的晚期正成分的平均波幅不存在顯著差異(

        F

        (1,16)=3.23,

        p

        =0.091;

        F

        (1,16)=0.49,

        p

        =0.495)。

        使用BESA軟件分別對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在300~500 ms和700~900 ms的差異波進行溯源定位。為了提高變異解釋力, 選擇的時間窗長度有所縮短,選為300~400 ms和700~900 ms。如圖5B所示, 在300~400 ms時間窗內(nèi), 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成分可以解釋 93.3%的變異, 偶極子定位于前扣帶回(Talairach 坐標:[?0.2, 29.8, ?6.6]); 在 700~900 ms時間窗內(nèi), 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成分可以解釋 94.8%的變異, 偶極子定位于海馬(Talairach坐標:[?18.9,?37.6, 1.5])。

        圖5 語義一致條件下網(wǎng)絡語言相對于標準漢語所誘發(fā)的新穎N400和LPC以及其偶極子溯源定位圖

        4 討論

        4.1 網(wǎng)絡語言加工的經(jīng)典N400延遲效應

        本研究采用經(jīng)典的語義違反范式,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均產(chǎn)生了經(jīng)典 N400效應, 即語義不一致條件比語義一致條件在400 ms左右誘發(fā)了顯著更負的負波。在網(wǎng)絡語言中, 經(jīng)典 N400差異波一直持續(xù)到 900 ms; 而在標準漢語中, 經(jīng)典N400差異波在500 ms后則開始回落, 并在左半球恢復到基線水平; 而且, 在500~900 ms時間段內(nèi)網(wǎng)絡語言誘發(fā)的經(jīng)典N400差異波平均波幅比標準漢語顯著更負。也就是說, 網(wǎng)絡語言加工相對于標準漢語表現(xiàn)出了經(jīng)典N400延遲效應。

        經(jīng)典N400的延遲效應最初在第二語言的研究中被發(fā)現(xiàn), 無論是組間比較還是組內(nèi)比較, 二語條件下的N400差異波的潛伏期要滯后于母語條件且持續(xù)時間也更長, 而這種延遲效應會受被試學習二語的時間和流利度的影響(Moreno, Rodríguez-Fornells, & Laine, 2008)。隨后 Berger和 Coch (2010)發(fā)現(xiàn)了英語網(wǎng)絡語言中短信英語的N400延遲效應,并認為延遲效應可能是被試對短信英語相對較低的流利度所致。本研究為了保障被試能夠熟練加工網(wǎng)絡語言, 故在實驗前將所選用的網(wǎng)絡詞匯交由被試學習。但即便如此, 網(wǎng)絡詞匯加工依然無法向標準漢語那樣熟練。在探測實驗中, 網(wǎng)絡詞匯正確率顯著低于標準詞匯, 反應時顯著長于標準詞匯, 正式實驗的正確率和反應時也表現(xiàn)出類似的結(jié)果, 表明被試對網(wǎng)絡語言具有相對低的流利度, 這也許是經(jīng)典N400延遲效應產(chǎn)生的原因。盡管網(wǎng)絡語言的學習時間也是影響 N400延遲效應的一個因素, 但它可能是通過影響語言加工流利度而產(chǎn)生作用的。雖然流利度可以解釋經(jīng)典N400延遲效應產(chǎn)生的原因, 但無法確定其認知加工過程。Berger和 Coch在其研究中發(fā)現(xiàn), 網(wǎng)絡英語經(jīng)典 N400差異波的延遲部分所對應的地形圖相對于差異波前半段向右后側(cè)腦區(qū)和左側(cè)額區(qū)進行了擴展。由于左側(cè)前額皮層與句子水平的語義整合有關(guān)(Zhu et al., 2013), 因此研究者猜測N400的延遲部分可能反映了與經(jīng)典N400(前半段)不同的語義加工機制。

        在本研究中, 盡管經(jīng)典 N400差異波從形態(tài)上來看是一個整體, 但是對應的原始波形(語義不一致和語義一致)則包含 300~500 ms的負波和 500~900 ms的正波兩個部分。溯源定位結(jié)果顯示, 網(wǎng)絡語言的經(jīng)典N400差異波在兩個時間窗內(nèi)分別定位于丘腦和前扣帶回。丘腦是間腦的灰質(zhì)核團, 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 丘腦與負責語言加工的布洛卡區(qū)之間存在直接的神經(jīng)纖維連接(Ford et al., 2013), 而且丘腦的損傷會導致臨床的語言障礙(Crosson, 2013;Nishio et al., 2014), 這說明丘腦是語言加工網(wǎng)絡中的一部分, 對語言相關(guān)皮層活動起到中心監(jiān)控作用(Klostermann, Krugel, & Ehlen, 2013)。進一步, 丘腦和布洛卡區(qū)一起負責了詞匯加工過程中多模態(tài)信息的存儲與整合(Bohsali et al., 2015)??赏茰y, 本研究中N400差異波的前半部分可能與單語研究中的 N400功能相似, 反映的是網(wǎng)絡詞匯認知加工中從心理詞典中搜索詞匯表征的過程(Brouwer, Fitz,& Hoeks, 2012)。另一方面, 前扣帶回位于邊緣系統(tǒng)的前端, 與沖突監(jiān)測、注意、決策以及沖動控制等多種認知功能相關(guān)(Bush, Luu, & Posner, 2000)。在語義不一致條件下, 尾詞與前半部分無法形成語義合理的句子, 被試在進行判斷時必定會產(chǎn)生認知沖突, 而且對網(wǎng)絡語言加工較低的流利度會增加認知沖突解決的難度, 進而延長判斷的時間。由此, 可推測經(jīng)典N400的延遲效應反映的是網(wǎng)絡語言加工中認知沖突的延續(xù)。

        需要注意的是, 本研究中標準漢語 N400差異波前、后兩部分的產(chǎn)生源與網(wǎng)絡語言一致, 也是分別定位于丘腦和前扣帶回。這說明網(wǎng)絡語言和標準漢語的 N400效應反映的是相同的認知加工過程,只不過由于被試對網(wǎng)絡語言相對低的流利度導致認知加工難度的增加, 從而產(chǎn)生了延遲效應。

        4.2 網(wǎng)絡語言的認知加工過程

        先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 經(jīng)典 N400與多種語言加工過程相關(guān), 包括知覺信息捆綁、字形和語音分析以及語義信息提取與整合(Kutas & Federmeier, 2011)。在不同材料和任務中, 經(jīng)典 N400可能反映了從刺激知覺到語義信息整合的一個或幾個過程。因此,Berger和Coch將經(jīng)典N400作為研究網(wǎng)絡語言加工的關(guān)鍵指標。不過, 經(jīng)典 N400效應是由語義不一致條件減去語義一致條件而得到的差異波, 更多反映的是語義整合的過程。而現(xiàn)實中的網(wǎng)絡語言加工往往是在語義整合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句子的語義通達,同時包含了過程和結(jié)果。

        如前言中所述, 在創(chuàng)造性語言研究中, 研究者通常將新穎語義條件和常規(guī)語義條件進行比較, 這樣可以同時獲得與創(chuàng)造性言語加工過程和結(jié)果相關(guān)的神經(jīng)活動。本研究中, 相對于標準漢語語義一致條件, 網(wǎng)絡語言語義一致條件在 300~500 ms誘發(fā)了一個更負成分(為了與反映語義違反的經(jīng)典N400區(qū)分, 本研究從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角度出發(fā), 稱其為“新穎”N400), 在700~900 ms誘發(fā)了一個更正的LPC。溯源定位結(jié)果顯示, 新穎N400差異波定位于前扣帶回, LPC定位于海馬。

        新穎N400常見于各種創(chuàng)造性言語加工的研究中。比如, Lai和Curran (Lai & Curran, 2013)研究發(fā)現(xiàn), 相對于字面(常規(guī))含義, 隱喻(新穎)含義誘發(fā)了一個更負的 N400成分, 且語義啟動可以減小二者的差異。相對于一般描述, 笑話理解也誘發(fā)了一個更負的 N350~450, 反映了笑話中失調(diào)元素的探測(Du et al., 2013)。此外, 對腦筋急轉(zhuǎn)彎的研究發(fā)現(xiàn)頓悟條件(新穎性感知)比非頓悟條件誘發(fā)了一個更負的 N380, 定位于前扣帶回, 認為該成分反映的是對認知沖突的監(jiān)測(Mai et al., 2004)。研究發(fā)現(xiàn),前扣帶回在新穎刺激探測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Krebs,Fias, Achten, & Boehler, 2013)。因此, 在本研究中新穎N400所反映的可能是對網(wǎng)絡詞匯新穎含義的識別。

        新穎N400成分之后跟隨著一個LPC成分。本研究中, 網(wǎng)絡語言語義一致條件比標準漢語語義一致條件誘發(fā)了一個更正的LPC, 該成分可能反映了網(wǎng)絡詞匯與句子前語境的語義整合過程。一方面,LPC被認為是反映語義整合的重要成分。Brouwer等人(Brouwer et al., 2012; Brouwer & Hoeks, 2013)對語義違反的文獻進行梳理總結(jié), 提出 N400反映的是記憶中詞匯語義信息的提取, 而 P600/LPC反映的才是語義信息的整合過程。此外, 在謎語、歇后語、反諷語以及笑話等創(chuàng)造性言語研究中, 研究者一致地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語言相對于常規(guī)語言誘發(fā)了更正的 LPC成分, 并認為該成分反映了新穎語義信息的整合過程(Du et al., 2013; Qiu & Zhang, 2008;Spotorno, Cheylus, van Der Henst, & Noveck, 2013;Zhao, Li, et al., 2014; 沈汪兵等, 2012)。另一方面, 網(wǎng)絡語言誘發(fā)的LPC定位于海馬。在頓悟問題解決研究中, 研究者發(fā)現(xiàn)相對于常規(guī)條件, 頓悟條件在海馬表現(xiàn)除了更強的激活(Luo & Niki, 2003; Zhao et al., 2013; Zhao, Zhou, Xu, Fan, & Han, 2014)。由于海馬在新穎視覺刺激編碼過程中表現(xiàn)出更強的激活(Johnson, Muftuler, & Rugg, 2008), 且海馬與記憶中語義聯(lián)結(jié)的檢索有關(guān)(Luo & Niki, 2002), 因此研究者認為海馬負責了新穎語義聯(lián)結(jié)的形成。

        由此可見, 新穎 N400反映了網(wǎng)絡語言加工中對詞匯新穎網(wǎng)絡含義的識別, 而 LPC則反映了網(wǎng)絡詞匯和句子前語境進行語義整合, 并形成新穎的語義聯(lián)結(jié), 進而完成句子語義通達的過程。這兩個關(guān)鍵成分共同描述了網(wǎng)絡語言的動態(tài)認知加工過程。

        4.3 網(wǎng)絡語言熟悉度和類型的影響

        網(wǎng)絡語言區(qū)別于標準漢語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大量網(wǎng)絡詞匯的使用, 而網(wǎng)絡詞匯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創(chuàng)造性。盡管網(wǎng)絡語言的使用并非原創(chuàng)過程, 但是在句子通達的過程中, 需要通過諧音轉(zhuǎn)換和語義引申等方式激活詞匯新穎的網(wǎng)絡含義, 進而在原本不相關(guān)的網(wǎng)絡詞和標準詞之間建立新穎的語義關(guān)聯(lián), 因此網(wǎng)絡語言的加工依然屬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然而, 這存在一個前提, 那就是個體對網(wǎng)絡語言要熟悉但又未形成自動化加工。一方面, 如果個體對網(wǎng)絡詞匯不認識, 不能激活其網(wǎng)絡含義, 那么便無法形成語義關(guān)聯(lián), 句子語義不能通達。這種情況下, 由于不能形成新穎且有效的聯(lián)結(jié)(Bink &Marsh, 2000), 因此網(wǎng)絡語言加工并非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 只能和語義不一致條件一樣, 處于認知沖突之中。另一方面, 如果個體對網(wǎng)絡詞匯充分熟悉,已變成自動化加工, 那么原先的諧音轉(zhuǎn)換和語義引申等過程便不再發(fā)生, 網(wǎng)絡詞匯也就失去了其新穎性的特征, 這時網(wǎng)絡語言的加工便和標準漢語無異。在本研究中, 被試熟知所選取的網(wǎng)絡詞匯的含義, 但又未像標準詞匯那樣達到自動化加工(在探測實驗和正式實驗中網(wǎng)絡詞匯的反應時均顯著長于標準詞匯), 因此網(wǎng)絡語言加工誘發(fā)了與言語創(chuàng)造性思維相關(guān)兩個典型 ERP成分——反映新穎語義信息識別的N400和以及反映語義整合與新穎語義聯(lián)結(jié)形成的LPC。

        除了熟悉度之外, 網(wǎng)絡詞匯自身的分類也是影響網(wǎng)絡語言加工神經(jīng)活動的重要變量。網(wǎng)絡詞匯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規(guī)則的失范性, 正是這一特點使得網(wǎng)絡詞匯的分類變得很難統(tǒng)一。本研究從認知加工的角度, 將網(wǎng)絡詞匯簡單分為語音類和語義類兩大類。本研究選取了語音類網(wǎng)絡詞匯作為實驗材料, 發(fā)現(xiàn)其誘發(fā)了新穎N400和LPC成分, 而語義類網(wǎng)絡詞匯的加工則可從創(chuàng)造性言語相關(guān)研究中得出推論。先前研究發(fā)現(xiàn), 諧音歇后語和語義雙關(guān)歇后語在認知加工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即均會產(chǎn)生認知沖突, 且需要激活更廣泛的語義網(wǎng)絡以形成新穎的語義聯(lián)結(jié), 具體表現(xiàn)在均會誘發(fā)一個 N400和LPC成分; 不同在于, 諧音歇后語還會在左側(cè)額區(qū)誘發(fā)一個晚期負成分, 反映了諧音歇后語加工中的語音轉(zhuǎn)換(Zhao, Li, et al., 2014)。此外, 腦筋急轉(zhuǎn)彎也誘發(fā)了定位于前扣帶回的 N400成分, 且海馬在其新穎語義聯(lián)結(jié)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Luo & Niki, 2003; Mai et al., 2004)。由于語義類網(wǎng)絡詞匯與歇后語和腦筋急轉(zhuǎn)彎擁有類似的語義轉(zhuǎn)換過程, 因此可推測新穎N400和LPC成分也會是語義類網(wǎng)絡語言加工的關(guān)鍵成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討論只適用于由漢字組成的網(wǎng)絡詞匯, 對于那些包含字母和數(shù)字的網(wǎng)絡詞匯, 其認知加工更加復雜, 需要另做研究深入探討。

        5 結(jié)論

        本研究采用經(jīng)典的語義違反范式, 旨在探討網(wǎng)絡語言加工的經(jīng)典N400延遲效應的本質(zhì)以及網(wǎng)絡語言的認知加工過程及其神經(jīng)關(guān)聯(lián)。結(jié)果表明:網(wǎng)絡語言加工的經(jīng)典N400延遲效應是由個體對網(wǎng)絡語言相對低的流利度所致, 反映了認知沖突的延續(xù);新穎N400和LPC是網(wǎng)絡語言加工的關(guān)鍵成分, 分別反映了新穎網(wǎng)絡含義的識別以及新穎語義信息的整合與新穎語義聯(lián)結(jié)的形成。

        Arzouan, Y., Goldstein, A., & Faust, M.(2007).Brainwaves are stethoscopes: ERP correlates of novel metaphor comprehension.

        Brain Research, 1160

        , 69?81.Berger, N.I., & Coch, D.(2010).Do u txt?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to semantic anomalies in standard and texted English.

        Brain and Language, 113

        (3), 135?148.Bink, M.L., & Marsh, R.L.(2000).Cognitive regularities in creative activit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4

        , 57?78.Bohsali, A.A., Triplett, W., Sudhyadhom, A., Gullett, J.M.,McGregor, K., FitzGerald, D.B.,...Crosson, B.(2015).Broca’s area-Thalamic connectivity.

        Brain and Language,141

        , 80?88.Brouwer, H., Fitz, H., & Hoeks, J.(2012).Getting real about Semantic Illusions: Rethinking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P600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Brain Research, 1446

        ,127?143.Brouwer, H., & Hoeks, J.C.J.(2013).A time and place for language comprehension: Mapping the N400 and the P600 to a minimal cortical network.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7

        , 758.Bush, G., Luu, P., & Posner, M.I.(2000).Cognitive and emotional influences i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4

        (6), 215–222.Crosson, B.(2013).Thalamic mechanisms in language: A reconsideration based on recent findings and concepts.

        Brain and Language, 126

        (1), 73?88.Crystal, D.(2001).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Di, H.S., & Wang, Y.Y.(2014).Social condition of network languag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32

        (7),55?65.[邸煥雙, 王玉英.(2014).網(wǎng)絡語言信息傳播的條件及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情報科學, 32

        (7), 55?65.]Diaz, M.T., Barrett, K.T., & Hogstrom, L.J.(2011).The influence of sentence novelty and figurativeness on brain activity.

        Neuropsychologia, 49

        (3), 320?330.Du, X., Qin, Y.G., Tu, S., Yin, H.Z., Wang, T., Yu, C.Y., &Qiu, J.(2013).Differentiation of stages in joke comprehension: Evidence from an ERP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8

        (2), 149?157.Ford, A.A., Triplett, W., Sudhyadhom, A., Gullett, J., McGregor,K., FitzGerald, D.B.,...Crosson, B.(2013).Broca's area and its striatal and thalamic connections: A diffusion-MRI tractography study.

        Frontiers in Neuroanatomy, 7

        , 8.Ganushchak, L.Y., Krott, A., & Meyer, A.S.(2010).Electroencephalographic responses to SMS shortcuts.

        Brain Research, 1348

        , 120?127.Ganushchak, L.Y., Krott, A., & Meyer, A.S.(2012).From gr8 to great: Lexical access to SMS shortcu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3

        , 150.Gao, L.W.(2006).Language contact and convergence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World Englishes, 25

        (2),299?308.Johnson, J.D., Muftuler, L.T., & Rugg, M.D.(2008).Multiple repetitions reveal functionally and anatomically distinct patterns of hippocampal activity during continuous recognition memory.

        Hippocampus, 18

        (10), 975?980.Klostermann, F., Krugel, L.K., & Ehlen, F.(2013).Functional roles of the thalamus for language capacities.

        Frontiers in Systems Neuroscience, 7

        , 32.Krebs, R.M., Fias, W., Achten, E., & Boehler, C.N.(2013).Picture novelty attenuates semantic interference and modulates concomitant neural activity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nd the locus coeruleus.

        NeuroImage, 74

        ,179?187.Kutas, M., & Federmeier, K.D.(2011).Thirty years and counting: Finding meaning in the N400 component of the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ERP).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2

        , 621?647.Lai, V.T., & Curran, T.(2013).ERP evidence for conceptual mappings and comparison processes during the comprehension of conventional and novel metaphors.

        Brain and Language,127

        (3), 484?496.Lehtonen, M., Hultén, A., Rodríguez-Fornells, A., Cunillera,T., Tuomainen, J., & Laine, M.(2012).Differences in word recognition between early bilinguals and monolinguals:Behavioral and ERP evidence.

        Neuropsychologia, 50

        ,1362?1371.Lenhart, A., Arafeh, S., Smith, A., & Macgill, A.R.(2008).Writing, technology and teens.

        Pew internet and the American life project

        .http://www.pewinternet.org/2008/04/24/writing-technology-and-teens/Li, S.Q., Zhao,Q.B., Zhou, Z.J., & Zhang, Y.(2015).The cognitive and neural mechanism of text and picture processing in multimedia learning.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8), 1361?1370.[李松清, 趙慶柏, 周治金, 張依.(2015).多媒體學習中圖文加工的認知神經(jīng)機制.

        心理科學進展, 23

        (8), 1361?1370.]Luo, J., & Niki, K.(2002).Role of medial temporal lobe in extensive retrieval of task-related knowledge.

        Hippocampus,12

        (4), 487?494.Luo, J., & Niki, K.(2003).Function of hippocampus in“insight” of problem solving.

        Hippocampus, 13

        (3), 316?323.Mai, X.Q., Luo, J., Wu, J.H., & Luo, Y.J.(2004).“Aha!”effects in a guessing riddle task: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Human Brain Mapping, 22

        (4), 261?270.Moreno, E.M., Rodríguez-Fornells, A., & Laine, M.(2008).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in the study of bilingual language processing.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21

        (6),477?508.Nishio, Y., Hashimoto, M., Ishii, K., Ito, D., Mugikura, S.,Takahashi, S., & Mori, E.(2014).Multiple thalamo-cortical disconnections in anterior thalamic infarction: Implications for thalamic mechanisms of memory and language.

        Neuropsychologia, 53

        , 264?273.Qiu, J., & Zhang, Q.L.(2008).“Aha!” effects in a guessing Chinese logogriph task: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3

        (3), 384?392.Shen, W.B., Liu, C., Luo, J., & Yu, J.(2012).Brain perceived intuitively mental impasses in insight problem solving: An ERP study.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4

        (7), 924?935.[沈汪兵, 劉昌, 羅勁, 余潔.(2012).頓悟問題思維僵局早期覺察的腦電研究.

        心理學報, 44

        (7), 924?935.]Shen, W.B., Liu, C., Zhang, X.J., & Chen, Y.L.(2011).The time course and hemispheric effect of “Insight” in three-character Chinese riddles task: An ERP study.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3

        (3), 229?240.[沈汪兵, 劉昌, 張小將, 陳亞林.(2011).三字字謎頓悟的時間進程和半球效應: 一項ERP研究.

        心理學報, 43

        (3),229?240.]Spotorno, N., Cheylus, A., van Der Henst, J.B., & Noveck, I.A.(2013).What’s behind a P600? Integration operations during irony processing.

        PLoS One, 8

        (6), e66839.Yuan, E.J.(2013).

        Language use as social practice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TBA,Boston, MA.Zhao, Q.B., Li, Y., Shang, X.L., Zhou, Z.J., & Han, L.(2014).Uniformity and nonuniformity of neural activities correlated to different insight problem solving.

        Neuroscience,270

        , 203?211.Zhao, Q.B., Zhou, Z.J., Xu, H.B., Chen, S., Xu, F., Fan, W.L., & Han, L.(2013).Dynamic neural network of insight: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n solving Chinese ‘chengyu’ riddles.

        PLoS One, 8

        (3), e59351.Zhao, Q.B., Zhou, Z.J., Xu, H.B., Fan, W.L., & Han, L.(2014).Neural pathway in the right hemisphere underlies verbal insight problem solving.

        Neuroscience, 256

        , 334?341.Zhou, J.M., & Xiong, Y.M.(2014).

        Dictionary of the latest Internet communication language

        (Revised Edition).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周建民, 熊一民.(2014).

        最新網(wǎng)絡交際用語辭典

        (增訂版).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Zhou, Z.J., & Gu, C.H.(2015).

        Creative psychology

        (pp.174?177).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周治金, 谷傳華.(2015).

        創(chuàng)造心理學

        (pp.174?17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Zhu, Z.D., Feng, G.Y., Zhang, J.X., Li, G.C., Li, H., & Wang,S.P.(2013).The role of the left prefrontal cortex in sentence-level semantic integration.

        NeuroImage, 76

        , 325?331.

        猜你喜歡
        語義詞匯效應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懶馬效應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語言與語義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本刊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亚洲永久精品ww47永久入口| 日本一卡二卡3卡四卡免费观影2022 | a午夜国产一级黄片| 日韩va高清免费视频|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毛片|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精品欧美| 男女性搞视频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永久黄网站免费视频性色| 久青草国产视频| 99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桃色一区二区三区|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超清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 亚州精品无码久久aV字幕| 久久蜜臀av一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明星 |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3d| 99国产精品欲av麻豆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中文字幕乱偷乱码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第一二区| 牛牛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