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樂 杜喬娟
摘 要:本文作者以當前我國工程施工項目的發(fā)展現狀為研究基礎,以施工過程的成本控制要素為插入點,結合已有文獻,初步以30個成本控制要素做成問卷,進行了相關調查,又通過相對重要性指數對各成本控制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對排名較為靠后的要素進行分析,最終通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索了成本控制要素之間的關系,提取了其中七個主要的成分要素,為其命名并進行解釋。
關鍵詞:工程項目 施工階段 成本控制 要素 關系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國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在人口急劇增加的同時,我國建筑行業(yè)也得到迅猛發(fā)展,建筑平均生產利潤卻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生產效率很不樂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我國巨大多數的建筑行業(yè)都是較為注重利潤,以事后核算為主,過分強調了成本目標的成本控制模式。在加快經濟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各界普遍都較為重視經濟增長以及經濟效益,由此可見,如果建筑行業(yè)想提升自身經濟效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即使轉變成本控制方式,從而實現長遠發(fā)展。
一、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要素的識別
在建筑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過程中,主要環(huán)節(jié)有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過程、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過程,以及施工完成后的成本控制過程三個部分。其中,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過程就是指在施工之前變對整個施工的成本進行預估計,對施工成本進行控制,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過程指的是對整個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進行監(jiān)控,將整個施工成本控制在前期計劃之內,而施工完成后的成本控制過程則是指對整個施工過程的成本控制情況進行分析、整理,從而為后期的成本控制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
在整個建筑施工過程中,成本控制要素主要來自于施工工程的成本控制過程、工程成本控制的內容,以及成本控制的原理及其內在要求,這些要素同時也是構成成本控制模式的基本要求。本文作者,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搜集相關資料 ,結合施工工程的成本控制過程,工程成本控制的內容,以及成本控制的原理及其內在要求,初步整理出了30個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要素,如下圖所示。
二、數據來源和數據分析方法
(一)問卷的設計以及數據的搜集
在初步識別完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要素之后,為了進一步探究施工成本控制要素對施工結果的影響程度以及各成本控制要素之間的關系,本文作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其進行了證實和研究,其中調查問卷的成本控制要素部分使用的是李克特五級料表來表示。在進行正式的問卷調查之前,先發(fā)放了少部分的問卷進行了市場調研,然后根據調研結果對問卷的內容進行了進一的濃縮、整合、剔除,最終將成型的問卷投入了正式的調研過程,本次調研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那些在中、高層項目負責人,成本負責人以及成本的管控人員。問卷共發(fā)放了兩百余分,回收有效問卷175分,樣本有效率為79.6%。
(二)數據分析的方法
本文以受訪者的基本信息作為本次研究的控制變量,運用描述性的統(tǒng)計方法對其進行整合、分析。對于整個施工項目工程成本控制要素而言,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對成本控制要素進行了分析,闡釋了控制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控制變量之間的聯系。
其中,第一種是通過對重要性指數的分析來確定成本控制變量中的關鍵變量。英國承包商曾在投標決策的過程中,倡議使用李克特量表來進行數據分析,在此之后,該方法逐漸被推廣應用于因子排序,該方法也被證實是一種可以從眾多因素中確定相對位置的較好標準,但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這種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各成本控制變量之間的內部關系。而第二種方法就是指因子分析技術,這種分析技術經常被用于多個互相聯系的變量之間的降維過程,從而獲得相對獨立的因子,然后通過最小的探索性因子得到最大限度的解釋變量之間的相同度。
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成本控制要素的分析
(一)受訪方的基本信息分析
經過對有效回收問卷的分析,本調查所涉及到的企業(yè)主要是建筑施工企業(yè),這也符合本文的研究對象。有部分建設單位,工程咨詢部門等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對施工項目工程成本控制要素進行了表達。在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人群中有超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參與人員,有著大于五年的施工工程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經驗,這其中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參與人員又占64.1%,這部分工作人員長期站在施工工程成本控制的第一線,直接參與與成本控制相關的成本預算環(huán)節(jié),計劃預算環(huán)節(jié),投標、報價等環(huán)節(jié),有豐富的工程參與、成本管控經驗,對施工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有著系統(tǒng)且全面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問卷結果的可靠性及科學性。
(二)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成本控制要素相對重要性的指數分析
表1 成本控制要素的相對重要性指數及排
如上表所示,通過對相對重要性指數的分析,可以得出,排名前23位的要素得分都在4以上,這就說明這23個要素對于成本控制而言來說都是較為重要的。而上表中的第24位至第30位則對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言較為次之。對此,可得出:之所以先進的成本控制系統(tǒng)、動態(tài)的施工成本控制流程以及高效的數據集成方法和成本控制技術排名較為靠后,是因為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成本控制方法依舊沿襲著傳統(tǒng)的方法,而先進行的施工控制方法卻很少運用,高效的數據集成方式也尚未普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控制的效果。
(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成本控制主要因素的分析
(1)相關性實驗
表2 KMO和Bartlett 的檢驗
通常來說,當KMO大于0.9時被認為是最佳效果。結合上文所述,在主成分分析過程中,可以適當剔除不必要的因素,比如先進的計劃工具、完工時的精確計量等。如表2所示,各變量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性,所以很適合作為主要影響因素而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2)因子的提取與命名
提取七個主要的成分因子,以極大方差為依據得出因子載荷矩陣,列入表3。如表3所示,不難發(fā)現,這七個主成分因子的解釋方差都比較接近,且所有載荷都呈現大于0.5的趨勢。在命名的時候,采用的是“從屬”的方法,例如:因子1解釋了這七個主成分因子的13.517%,強調了對施工工程項目成本的執(zhí)行力度、監(jiān)管力度等,這些都從屬于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范疇,所以命名為“動態(tài)監(jiān)測”,以此類推,因子2—因子7分別命名為“計劃水平”、“控制尺度”、“溝通協(xié)調”、“資源控制”、“控制手段”以及“成本分析”。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充分利用多種科學方法,對建筑施工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過程進行了探究,總結了建筑施工過程成本控制的基本要素,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結論。經過對相對重要性指數的分析,不難發(fā)現施工成本的控制流程,科學的成本控制體系,以及高效的數據收集方法等要素都相對靠后,這和我國目前的施工成本控制模式相吻合。但這并不表示這些要素不重要,相反的是,這些要素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影響成本控制的重要成分。而通過對主成分的分析可知,影響成本控制的基本要素有七個部分,其中六個要素的實現是通過控制手段來完成的。
參考文獻
[1] 許炳,朱海龍. 工程項目施工階段成本控制要素及其關系研究[J]. 建筑經濟,2015,36(12):40-44.
[2] 鄭風平. 燃氣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控制與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3] 賽云秀. 工程項目控制與協(xié)調機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
作者簡介:李煜樂(1989-10)男,陜西楊凌,漢族,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管理工作,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