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珣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四川 綿陽 621700)
淺談鋼琴彈奏學習中的“無聲練習”
郭珣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四川 綿陽 621700)
在鋼琴學習中,除了發(fā)聲的彈奏練習外,“無聲練習”,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鋼琴技藝提高的方式。無聲練習中,彈奏者手指在正常的琴鍵表面活動,肌肉也正常發(fā)力但卻控制不發(fā)出聲響,只用心去“聽”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情緒波動,想象身處音樂意境。經(jīng)過無聲練習,可以幫助彈奏者訓練并發(fā)展出獨立的觸覺反應。
鋼琴彈奏;無聲練習;觸覺反應
在多年的鋼琴教學實踐中,筆者觀察到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不少家長和鋼琴初學者因為對最初聽到的一首曲子非常神往,故而發(fā)了學琴的初心。但是,通過學習一段時間后,也有不少學習者為鋼琴曲一個個很小的片段不斷重復地彈奏而感到枯燥乏味,最終慢慢放棄了鋼琴學習。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對于鋼琴彈奏學習來說,“結(jié)網(wǎng)”固然重要,但是,結(jié)網(wǎng)的方法更重要。一首動聽的曲子在指尖成型,無不要遵循“練習”這個唯一的規(guī)律。只有通過千錘百煉,才能將想象化為現(xiàn)實。鋼琴學習的特點,更是注定了要不斷重復練習。但是,現(xiàn)實中,不少學生反映,在練琴中,重復的彈奏,不但感官有時變得遲鈍了,而且,連原有的想象都被阻礙了,痛苦得讓人想發(fā)瘋,越來越感到像掉進了一個沒有希望的“漩渦”。長期教學中,通過學習和摸索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有一個很好的練習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無聲練習,通過偶爾為之的無聲練習,對于鋼琴學習者甚至是接觸到鋼琴不久的幼教師范生來說,不但可以使手指得到訓練,還可以讓聽力得到恢復,精神得到緩解,頭腦得到思考。
鋼琴彈奏,嚴格意義上說,是人生理上的肢體動作和心理思維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一首樂曲,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音樂內(nèi)容的表現(xiàn)。音樂內(nèi)容的表現(xiàn),又不能脫離鋼琴技術(shù)和技巧兩個方面。鋼琴技術(shù)是一種能力,包括局部的靈敏、靈活、獨立和力量、速度、反應以及對這些方面的控制。鋼琴技巧,則是在思想意識中思考成熟,而后通過技術(shù)恰到好處地運用,來表現(xiàn)樂曲藝術(shù)內(nèi)容的能力,如音樂需要的輕重緩急等。作為鋼琴教授者,需要熟知這些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習者適當?shù)孛撾x鋼琴,做一些動作無聲練習和思維意識的無聲練習。
以鋼琴彈奏中最常見也是最基礎的連奏音階右手C大調(diào)音階彈法為例。
C大調(diào)的E到F,右手3指后接大指必須移動右手位置的時候,是彈奏音階的關(guān)鍵。必須要做到,在3指彈E的同時,大指就已經(jīng)在手腕的配合下,從掌心下移動到了F音的上方。大指觸下F同時,2指就要在G的上方。總之,在速度不是很慢時,第一個音落下的同時第二個手指就要抬到一定高度,做好觸鍵準備,第二個音彈下時第三個手指就要做好觸鍵準備,以此類推。值得注意的是,教學實踐中,筆者觀察到,彈奏C大調(diào)音階,容易出現(xiàn)一些比較常見的缺點,如,第一個音是壓下去的,彈下一個音時手指沒有提前恰當抬起做好觸鍵的準備,指端與琴鍵距離過近甚至沒有距離,于是只能手腕生硬的壓鍵,最容易在3-4指和5-4指間發(fā)生。囿于篇幅,此處不再贅述。
介于這個問題常見,彈奏時,糾正起來學生也不免感到枯燥,這個時候,不妨鼓勵學生脫離琴鍵或采取動作無聲練習的方式,在閑暇時,游戲式,沒有壓力地用手指在任何夠得到的物體上,做相應的彈奏動作,直至把彈奏動作逐漸化為一種下意識的規(guī)范動作。或引導學生采取在思維意識里無聲練習的方式,在腦海里一遍遍模仿正確的彈奏方式。在 20 世紀 30 年代,研究人員成功證實了當人類在想象一個動作的時候,大腦會向肌肉發(fā)出信號,這些信號很微弱,并不會使肌肉收縮,但是它可能有助于我們訓練身體的執(zhí)行力。事實上,心理實踐可能會在我們的頭腦中創(chuàng)造一張藍圖,就像一份針對某個特定技能的操作指南一樣。總體而言,研究表明,在腦海中模擬訓練的確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作為一種較高的演奏技能,盲彈,在演奏時,演奏者不看手指,只憑著手指對鍵盤的熟悉程度,準確地彈奏出一首作品所需要的音符。由于盲彈在鋼琴彈奏中,可將更多的感情運用于鋼琴感情處理中,在鋼琴演奏中被廣泛運用,成為演奏者必須具備的技能。但是,掌握盲彈的前提,必須先要有良好獨立的觸覺反應。觸覺,在鋼琴技術(shù)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對鍵盤位置的感覺,觸鍵長短、深淺和力度的控制,各種不同的觸鍵方法,甚至鍵盤上的移位,無不依賴于觸覺。培養(yǎng)獨立的觸覺反應,無聲練習是很好的訓練方法。由于鋼琴彈奏需要我們肢體與感官的高度配合,無聲練習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訓練我們有意識地發(fā)展出敏銳的觸覺,進而增強演奏的能力。在鋼琴演奏中,觸覺的反應要比視覺靈敏得多。并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人看到鋼琴的時候,難免會感到鋼琴是外在于人的一件東西,你與鋼琴之間始終處于對立關(guān)系。久而久之,看著琴鍵彈,最終會讓人精神和肢體都處于緊張狀態(tài)。而不看琴鍵,用手觸摸著彈,這時人和鋼琴親密接觸,鋼琴成為了身體的延伸,這是一種人琴合一的狀態(tài),使人能夠放松自如地演奏。所以,作為演奏者,要重視手指的觸覺反應,為了訓練這種反應,不妨可以借鑒“無聲鍵盤”的使用,有條件的話,那種88鍵標準1:1仿真便攜式鋼琴鍵盤紙,是個不錯的保持指尖靈敏度的“無聲練習”的好工具。
指法是最基本的鋼琴技術(shù)之一。只有正確的指法,才能彈好樂句,表達好語氣,進而克服技術(shù)困難。同時,正確的指法,對背譜也有極大的幫助。很多時候,只要記住了一個關(guān)鍵指法,后面的音就自然而然出來了。不同時代、不同作曲家的鋼琴曲子,常常有不同的指法用法。相應的曲譜基本有詳盡的指法標記,只有理解這些指法,嚴格按照指法彈奏,才能逐漸領會指法的規(guī)律。但是,實踐中,也不是每個音都標出了指法。之所以沒標出,是因為大多數(shù)是不必標出的,作為學生,就應當從標注過的指法推導出應該用的指法。所以,筆者常常告誡學生,當遇到?jīng)]有指法標記的音符時,不要隨意動手,而是要在腦海里推導那個最應該運用的指法。這個推導的過程,就是在掌握指法的規(guī)律。這時候,可以一邊在腦海里建立琴鍵的立體圖像,一邊用手在鋼琴以外任何合適的地方作不上琴的無聲練習,這個無聲練習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指法途徑。
節(jié)奏是音樂最重要的構(gòu)成因素之一。正確彈出一首樂曲節(jié)奏的根本意義,就在于正確表現(xiàn)出樂曲的性質(zhì)、情緒以及風格等元素。當然,節(jié)奏感的基礎,就是拍感準確,能準確掌握每拍的時值。實踐中,學生在彈奏中遇到最多的困難,就是無法弄對正確的節(jié)奏,或者說是雙手的配合總是出問題。此刻,就可以在拍節(jié)機的協(xié)助下,不用鋼琴,進行一些“無聲練習”。例如,可以伸出一只手掌,輕拍桌面,分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三種速度練習打出均勻、準確、無輕重音的點子。還可以雙手練習2對3的拍子,一只手每拍打出平均的兩下,另一只手同時打出平均的三下,再兩手交換。注意,每拍的頭一個點子要打在一起,后面雙手的點都不對齊,即不打在一個點子上。面對一首曲子,單獨把節(jié)奏因素提出來,不用鋼琴,也不考慮指法,暫時拋開音符的音高,只需按照譜子,用拍手或小木棍擊打的方式準確打出點子,體會純粹的節(jié)奏方面的特性。如此多加練習,再上琴按原曲彈奏,就會加深對節(jié)奏的理解。
背譜,也可依靠“無聲練習”做一些輔助性的訓練。彈琴時,除了視覺、聽覺外,觸覺也是很重要的。觸覺的加強,可以通過潛意識來訓練手指的活動,以保證當我們在彈奏上出現(xiàn)短暫遺忘時,這種通過無聲練習得來的習慣性觸摸能力便會馬上補足這記憶的“缺失片段”。實踐中,許多學生都面臨過這種情景,就是本來已經(jīng)背熟的譜子,經(jīng)常會在諸如比賽、考級或演出時出現(xiàn)暫時性遺忘。而無聲練習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具有特殊的功效。在比賽、考級或演出之前,可以多做無聲練習,在腦海里具象化一架鋼琴,然后有意識地用手指動起來,在腦海里這架鋼琴上彈奏作品,并同時“聽到”作品應有的旋律。只有不憑借外在有形的刺激來幫助記憶,只依靠內(nèi)心對作品的熟悉進行彈奏、演出,才有可能帶入更具深度的音樂。
《晉書·隱逸列傳》曾提到晉朝大詩人陶淵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就是一種無聲練習。所以,在鋼琴學習中,適當做一些無聲練習,在解決一些彈奏問題的同時,還可以休息耳朵,增強手指的控制力,彈奏出更迷人和富于魅力的音色,也可以回應我們內(nèi)心更廣闊的要求,讓彈奏者感受到愉快的釋放。
[1]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露絲·史蘭倩絲卡.指尖下的音樂[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