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異
山東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2
?
“微課堂”在團體操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張新異*
山東體育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2
團體操深受小學生們的喜愛,但是在團體操教學中因為需要身體協調和感知音樂節(jié)奏等因素,使很多學生在多次練習中逐漸產生厭煩情緒,導致放棄的想法。如何避免教學過程此類現象的發(fā)生,筆者在實踐中認為“微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團體操的積極性。
微課堂;團體操;教學實踐
音樂的魅力在于它的曼妙旋律之美,舞蹈的魅力在于它萬端變化的節(jié)奏之美,體育的魅力在身心交融的健康之美。小學生正是處于6-12歲的生長發(fā)育黃金時期,也正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段。團體操以體操、健美操為表演形式,加以音樂伴奏,融合體育與藝術的特點而深受小學生們的喜愛。對于身體肥胖、體質不佳的學生們來說更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在團體操教學中因為需要身體協調和感知音樂節(jié)奏等因素,使很多學生在多次練習中逐漸產生厭煩情緒,導致放棄的想法。如何避免教學過程此類現象的發(fā)生,筆者在實踐中認為“微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團體操的積極性。
(一)概念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一節(jié)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二)組成內容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三)“微課堂”在團體操教學實踐中的適用性
小學生團體操的教學重點,是要突出每一個動作的準確性和連貫性,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細節(jié)描述和動作的示范準確性。微課堂的教學要求時間5-10分鐘、內容精簡且重點、難點突出,這和團體操教學的實踐要求非常一致。
(一)發(fā)布教學視頻法
教學視頻是微課堂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jié)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微課堂在團體操教學中十分適合,一個基本動作的教授時間就是在10分鐘以內。體育教師要學習制作教學視頻。體育教師們比較習慣于面授,但是面授的弊端在團體操教學中顯而易見,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們年齡小,動作排序和復雜動作記憶不清。等到下一節(jié)課再學習新內容時,上節(jié)課內容已經忘記很多。耽誤時間的同時讓掌握不好的學生還會受到同伴的嘲笑,影響學生下一步學習的信心,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老師要制作5-10分鐘團體操教學PPT課件和視頻,利用班級博客和QQ群,發(fā)布給每一位同學。讓學生們在完成繁重的課業(yè)后,打開教學課件和視頻,起來活動,溫習所學團體操課程。
體育課很少有家庭作業(yè),當學習完語文、數學、英語作業(yè)之后,用這種溫習方式鞏固了所學動作,同時也放松了學生們的身體和精神。達到了很好的體育健康身體的作用,同時也受到家長的支持和歡迎。
(二)榜樣示范法
老師給學生提供詳細的練習計劃后,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按時高質量的完成,要鼓勵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以先進帶動后進??梢栽趯W生們完成練習后,制作團體操完成動作優(yōu)秀示范的視頻,然后回放給班級同學們看??吹酵閭兊膬?yōu)秀表現,每位同學都會更加努力練習。這樣能有效激發(fā)每位學生的上進心,不知不覺興趣就增加了。而且也能讓學習團體操效果不佳的同學更加認真練習動作,掌握要領。
(三)調查反饋法
經過上述教學方法的應用,大部分學生能很好的掌握動作要領聽準音樂節(jié)拍,說明大部分學生的完成動作質量高,且學習速度快。但是還會有個別學生存在學習困難。重點是如何讓這一小部分學生掌握學習的內容?運用調查法,采用開放式問卷的方式采集信息。然后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找尋途徑解決現有問題。如有的學生,動作認知方面有些接受緩慢,一方面來自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不到位,另一方面還受著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認知學習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包括表象能力和記憶能力以及兩者與技術學習的關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針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更清晰的動作分解示范;教師還要利用準確簡潔的語言加以輔助。這樣讓學生們逐漸由單一動作→組合動作→完整動作→成套動作。
通過“微課堂”教學方法在團體操教學中的應用,學生能更好掌握團體操技術要領,發(fā)展了自身的體育技能,在表演比賽中展現了學生積極健康的精神風貌。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增強了學生的體能,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的健康心態(tài),為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了良好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基礎。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新趨勢.佛山市教育局,2011-5-20.
[2]王艷.大學生記憶、表象能力與動作認知水平關系的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5.
張新異(1976-),女,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山東體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G
A
1006-0049-(2017)11-0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