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斌
高效語文課堂教學探索
石超斌
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練,追求形式上熱鬧,弱化了內容上的探究理解,注重知識的傳授,淡化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品味、體驗和感悟。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我們應提倡一種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學習體驗和著力于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效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教學”是指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追求一種在有限時間內獲取得到最佳教學效果的課堂教學,實現(xiàn)教學雙邊活動效益的最大化。它的特點是優(yōu)質、輕負、簡約、實效。
1.優(yōu)質——高效課堂教學的“靈魂”
初中語文教材選編的文章,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是每一個中國人文化修養(yǎng)的底氣?!墩Z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學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苯處煈摪颜Z文教學作為學生掌握好語言技能的平臺,更要把語文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過程。教師應有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意識,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打造學生強大的精神脊梁,增強其民族的認同感。
2.輕負——高效課堂教學的生命
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fā),講學生之所缺,練學生之所需。在課堂教學準備階段,教師要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分析教學內容,選擇適當?shù)慕虒W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促使每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通過有效引導,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3.簡約——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礎
高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簡約而實在的,應著力于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熏陶,著力于學生語文學習思維與習慣的引導和養(yǎng)成,著力于學生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語文能力的訓練與提高。在課堂中我們要為學生騰出更多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多引導鼓勵學生進行朗讀、品味、體驗、領悟、思考、探討,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4.實效——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
沒有實效的課堂,就沒有生命的活力。實效是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的核心。語文課堂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習與體驗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致力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真正具有實效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指引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
1.解放學生,發(fā)揮其能
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更多自己感悟的時間,給學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時間。教師要解放學生的腦,不讓他們的思維因為我們瑣碎的分析而禁錮;解放學生的嘴,別讓他們的話語因為我們過多的講解而艱澀;解放學生的手,別讓他們的創(chuàng)造因為我們愚蠢的包辦而停滯。
2.師生互動,平等對話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平等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只有平等的對話,才能實現(xiàn)智慧的撞擊、經驗的共享。教師要放棄自己在課堂上的“話語霸權”地位,以學生學習的伙伴、促進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課堂上,扮演平等中的角色,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全面發(fā)展。
3.簡約教學,回歸生態(tài)
多媒體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傳統(tǒng)原生態(tài)的教學手段也能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的情境,搭建靜思的平臺。教師要還課堂以寧靜,留給學生充分閱讀文本、感悟文本的時間。讓教學回歸本真簡約的學習原生態(tài),以獲得高效的成果。
4.周密策劃,課堂高效
(1)課前精心準備。
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因此備課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備課環(huán)節(jié)工作精細且具有針對性,才能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當然我這里所說的備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教案學案與學生的學情,只有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備課,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
(2)課中緊扣目標,精準導學。
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第一是看能否實現(xiàn)教學目標,第二是看教師能否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所以,高效的課堂要求每一項課堂活動必須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精準的引導。教師只有緊扣教學目標展開課堂活動,并對學生進行精準“導學”,才能實現(xiàn)師生雙邊輕松愉快的“高效課堂”。
初中語文教學應追求優(yōu)質、輕負、簡約而有實效性的課堂。高效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實現(xiàn)人文、民主、和諧、自然的語文課堂,它適應時代的要求,值得我們花工夫去不斷探索和完善。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欽北區(qū)教育科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