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航
西安培華學院傳媒學院
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的價值探討
張宇航
西安培華學院傳媒學院
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其傳承下來的文學思想以及文學作品不僅是我國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發(fā)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傳承我國古代文學,并探討其當代的價值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本文主要對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的價值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中國;古代文學;當代價值
我國文學發(fā)展歷史悠長,可以上溯到秦漢時期,按歷史進行嚴格的劃分從秦漢到五四運動前的中華文化都可以稱之為古代文學。從題材上分析,可以包括詩詞、曲、小說、散文等等。這些著作是由古人所著,反映的也是古代的文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雖然這些著作和文化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遠,但是其對現(xiàn)代文化的建設卻有著深刻的影響,對當代文學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意義。
(一)認識價值的體現(xiàn)
文學的創(chuàng)造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加工,雖然不是生活的完全呈現(xiàn),但是也是從藝術的角度來對當代生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真實性,這也因此呈現(xiàn)出古代文學的認識價值。在古代文學中包括社會形態(tài)、人的心理、情感等,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夠使讀者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生活本質(zhì)和歷史、文化以及審美知識,從而增長讀者的見識,實現(xiàn)對生活的多樣化體驗[1]。文學作品不是對歷史的簡單復制、不是對道德的傳聲亦不是政治的衍生物,而是對人生的體驗和展示。通過對文學的閱讀,能夠喚起人們對人生以及命運的思考,豐富人生體驗,調(diào)整心態(tài)。
(二)教育價值的體現(xiàn)
對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閱讀是一個人培養(yǎng)自身素養(yǎng)的主要方式之一,對文本閱讀的過程也是接受文化洗禮的過程,能夠提升人的氣質(zhì)、思想境界,使人的靈魂得到凈化[2]。同時通過對古代文學的閱讀,還能夠提升人們的審美品味,喚起美好的情感、培養(yǎng)人們更豐富的思想感情。簡言之,就是古代文學的閱讀能夠提升人的人文底蘊和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對完美人格的塑造。比如讀過古代文學的人能夠理解什么是“淚眼望花花不語”,他們能夠用詩人的眼睛去審視這個世界和自然,從而提升審美能力,喚醒人們沉睡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特別是在充滿物欲的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功利心更強,通過對古代文學的閱讀,能夠使人們的心靈和品質(zhì)得到提升,通過每個人性格的完善,來提升整個社會的風氣。
(三)文化價值的體現(xiàn)
文學歷史也是民族的心靈史,同時文學主流作品所展現(xiàn)的觀念也是一個民族基本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我國古代文學也是民族對世界的認知以及靈魂與血脈的繼承。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雖然在發(fā)展中經(jīng)歷過磨難和坎坷,但是仍然屹立在世界的文化之林中,不斷的傳承和發(fā)展著。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是卻是不可重復和替代的。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尊重、傳承和發(fā)揚的,同時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建設的基礎。
(一)用科學的方法分析作品
作品分析是作品欣賞和應用的首要步驟,通過對作品的精讀、誦讀和解讀能夠?qū)ψ髌返膬?nèi)容進行初步的理解。在精讀的過程中,需要能夠?qū)ψ髌返淖?、詞、句進行細細的品讀和玩味,甚至可以細致到每個標點。通過對作品的細讀能夠提升讀者的分析能力以及鑒賞能力。比如在精讀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這首詩的時候,“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笔紫葟摹皠e”和“踏”入手,來表現(xiàn)送別的情感,“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痹僮プ 鞍l(fā)”和“送”來表現(xiàn)送的動作;最后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來寬慰送友人的惆悵和失意。分別從氣氛熏染、送別的行動以及最后的情感三個層次來表達對友人不舍和對自己的寬慰。
在誦讀的過程中,需要能夠在精讀的基礎上,帶著語調(diào)、節(jié)奏來進行朗讀,從而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在閱讀《木蘭詩》這首詩時,開始就用“唧唧復唧唧”這樣的疊字形式來表現(xiàn)出木蘭此刻心里的惆悵。在閱讀的過程中,也需要能夠通過語調(diào)和節(jié)奏展現(xiàn)出作品中人物以及作者的思想,從而達到通過閱讀來理解作品和感悟情感的境界。
解讀的過程也是文學作品欣賞的關鍵階段,在解讀中不僅要能夠?qū)υ娨膺M行具體的分析,同時還需要能夠更深層次的了解作品的內(nèi)涵和外延。在作品的解讀中具有很多的途徑,比如可以從作者的背景入手、與作家其他的作品對比或者將作品放在文學史的坐標上進行衡量等。比如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中,“風往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敝醒境隽死钋逭盏某罹w,表明作者的心境。同時通過與李清照其他的作品比較發(fā)現(xiàn),其他的作品中也都隱藏著愁緒,因此可以分析出李清照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如意,同時通過與作者背景的了解,可知在李清照晚年時期,由于丈夫的去世,一人孤寂的渡過了晚年生活。我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眾多,必須要通過細細的品味和分析才能夠提升讀者的鑒賞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二)投入情感感悟作品
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僅要能夠分析,同時還需要能夠感悟。在古代文學中很多的作品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同理心來感悟作品的內(nèi)涵,更有利于對作品的分析。比如宋之問的《渡漢江》其中所描述的就是離家經(jīng)年的老人回到家鄉(xiāng)的真情實感,一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把一個游子歸鄉(xiāng)的心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讀者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其思鄉(xiāng)之情。再比如孟郊的《游子吟》中通過母親為自己縫制衣物簡單的動作,表達出母愛的深沉和偉大,母愛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和經(jīng)歷過的,所以在閱讀這首詩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能夠帶著對母愛的理解進行解讀和分析。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文學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瑰寶,是指引我國民族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反應我國不同時期社會現(xiàn)狀以及人們思想的承載體。通過對古代文學的學習和分析,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人文精神等知識,同時還能夠為我們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們也需要能夠認識到古代文學的當代價值,并不斷的挖掘其內(nèi)涵和外延,使其價值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1]付曉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范疇的當代價值[J].青年文學家, 2015(30):54.
[2]王娟.論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途徑[J].教育觀察(上旬),2014(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