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莉
(寧夏醫(yī)科大學體育部,寧夏 銀川 750004)
人文素質教育是教育活動中人文知識教育與人文精神教育的具體體現,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對真善美的深刻認識,而人文知識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在素質教育快速推進的過程中,高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專業(yè)知識豐富、人文素質較高的人才。高校體育教育在陽光體育及全民健身全面開展中倍受重視,其是培養(yǎng)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的最佳平臺。在體育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及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體育教育活動中人文素質教育效果不夠理想,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有效提高高校體育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效果,是教師需要反思的重點問題。
調查發(fā)現,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教育效果的優(yōu)化,現將這些現狀問題歸納如下:(1)教學理念落后。當前,受到傳統(tǒng)體育教學理念的嚴重影響,很多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片面重視體育知識與技能教學,而忽視了人文知識的教授,這就使學生雖然較好地掌握了運動方法與技巧,但是對其中的內涵與意義卻不夠了解,這就難以教學功能不能充分發(fā)揮,難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2)教師素質有待提高。當前,高校仍未將體育教學提高到與其他學科價值相當的高度,這就使教師選聘時沒有嚴格的要求及較高的標準,再加上不重視在職教師的培養(yǎng)與教育工作,導致部分體育教師教學理念陳舊、專業(yè)知識貧乏,并且不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培訓,最終導致人文素質教學效果不甚理想。(3)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當前,很多高校在選用教材方面過于隨意,沒有根據本校教學宗旨及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這就使體育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符合學生的特點,并且其中的人文知識較為稀缺,從而導致學生在日常的體育學習中接觸到的人文知識較為有限,不利于他們人文素質的快速提升。
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教學理念和人文素質教育是否相符合,對人才培養(yǎng)效果及體育教學價值的高低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具有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及人文精神的教育觀念。這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重視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與自主性的提高,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者職能。在日常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組織多種形式的選項課,如自主選擇教師、自主選擇項目等,這就給予學生很大的自主性,并且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學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能力的主動性,從而有效預防學生因難以適應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喜歡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而出現厭學情緒。另一方面,教師只有用先進的教學理念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份,將自己看成與學生地位平等的學習伙伴關系,及學生學習的榜樣,才能更加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能借助言傳身教的途徑,用充滿正能量的行動影響與感染學生,以推動學生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在日常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求學生遵守的規(guī)矩與原則,自己應先遵守;教師應主動聯(lián)系與關心學生,以彰顯出人文關懷;教師應秉承欣賞與贊賞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使學生能真切體會教師的鼓勵與肯定,從而激起他們更高的學習體育知識的熱情。
教師是高校體育教育活動的實施者與組織者,是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直接執(zhí)行者,所以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素質的高低對人文教育效果的優(yōu)劣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要想顯著優(yōu)化高校體育教育中人文素質教學效果,就需要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主動為體育教師提供人文素質提升的機會,使整個體育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能有顯著的提高,并不斷增強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意識,從而使他們在實際教學中能主動把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借助自身的率先垂范作用,熏陶學生,督促學生向自己看齊。在具體的建設體育教師團隊的過程中,高校應做好以下幾點:(1)高校應全面了解在職體育教師的人文素質情況,然后為他們量身定制人文素質培養(yǎng)方案與計劃,從而有步驟地為他們組織培訓與教育活動。(2)高校應為在職體育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使他們能夠走出去了解示范院校在體育教育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措施與方法,將其成功經驗與培養(yǎng)方法借鑒過來。(3)高校應借助定期考察的方式督促廣大體育教師主動學習及參與培訓,以確保他們所具有的各種素質與能力都能與時俱進,能較好滿足人文素質教育需求。(4)高校應制訂優(yōu)厚的待遇與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將其他教育機構體育工作者吸引過來,借助他們較高的人文素質教育經驗,優(yōu)化當前的人才結構。
教學內容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主要因素,是對學生滲透人文素質的有效載體,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效果的優(yōu)劣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高校應合理設置體育教學內容,借助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途徑,在日常教學中恰當滲透體育精神與體育文化,增設一些和人文知識有關的課程。在高校實際的體育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應重視體育知識和技能教學,而且還應加大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力度。這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應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開設機械休閑、娛樂性質的體育運動項目。此外,教師還應確保所設置的教學內容較好地銜接于學生未來的生活。換句話說,就是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體育意識與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并且,只有使高校體育教育內容與學生生活有直接關系,才能較為容易地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體育運動項目歷史時,體育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合理教學目標,利用對體育歷史知識的學習,推動學生對2008年奧運會意義的深刻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與情感。在學習某種運動項目時,教師可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國際賽事視頻,引導學生一遍觀看視頻一遍與同學交流、討論,使他們明白體育運動可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可優(yōu)化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才能激發(fā)學生品質與素質的不斷優(yōu)化。
適宜的環(huán)境是在高中體育教育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條件,也是優(yōu)化人文素質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徑。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的大學生普遍比較感性的特點,主動為他們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適宜的人文素質教育環(huán)境。在實際的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體育教學氣氛的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1)教師應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及體育教學所需要的空間與設施情況,努力為他們營造出溫馨的、舒適的場地與空間,如干凈的泳池、空氣及操場等都可使學生身心愉悅,可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2)高校應主動為學生營造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體育教學空間,使學生在這樣的空間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推動自身人文素質的不斷提升。例如,高??梢栽隗w育館墻壁上張貼能夠彰顯體育精神與體育文化的名言警句;在體育場館中懸掛學生普遍崇拜的體育明星畫像,以充分發(fā)揮名人激勵作用。(3)高??烧嬲\邀請體育方面的專家到校為大學生舉辦各種以人文素質為主題的講座,借助櫥窗、廣播等形式大力宣傳體育文化與體育知識,從而為學生營造出適合他們人文精神成長的環(huán)境條件。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主動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改革體育教學內容、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并且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濃郁的人文環(huán)境,使學生能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自身的人文素質,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大幅提升。
[1]宋海霞.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J].體育科技,2017(3):145-146.
[2]李亞梅,李亞霖.淺析體育在醫(yī)學院校人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才智,2017(24):90.
[3]胡泯.茶道精神在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福建茶葉,2017,39(2):155-156.
[4]紀巖.茶理論與實踐在大學體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葉,2015,37(6):177-178.
[5]徐偉,姚蕾.回到原點的思考:大學體育的人文教育規(guī)復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4):99-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