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喚平
(033300 柳林縣司法局恒宇律師事務所 山西 呂梁)
試論刑事和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南喚平
(033300 柳林縣司法局恒宇律師事務所 山西 呂梁)
本文闡述了刑事和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主要從刑事和解的含義、目的,刑事和解的基本特征,刑事和解的適用范圍和條件,采取刑事和解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針對刑事和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適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構想。
刑事和解;諒解完善;基本特征;問題對策
所謂刑事和解在刑事訴訟程序運行過程中,加害人(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認罪、賠償、道歉等方式和被害人達成諒解以后,促使國家專門機關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責任或者對其從輕處罰的一種案件處理方式。刑事和解絕不是簡單地“以錢買刑”或“以錢買命”的問題,目前,刑事和解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刑事和解在實務部門的探索嘗試屬于實踐先行,有待于法律加以確認和構建。
刑事和解是指在犯罪行為發(fā)生后,經(jīng)由調停人的幫助,使被害人與加害人直接商談、解決刑事糾紛;對于和解協(xié)議,由司法機關予以認可并作為對加害人刑事處分的依據(jù)。
刑事和解的目的是是通過被害人與犯罪人雙方充分的對話與協(xié)商,達到相互的溝通和理解,彌補被害人所受到的損害、恢復被加害人所破壞的社會關系、以及恢復加害人與被害者之間的和睦關系,并使犯罪人改過自新、復歸社會,最終使犯罪所造成的后果得到圓滿地解決。
一是公權介入。刑事和解范圍要限定,程序有要求,并非完全由雙方自由自主、無拘無束的“私了”,而是必須接受公權力機關監(jiān)督與審查。
二是范圍有限。不是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進行和解處理,只有那些危害性小的具有被害自然人的輕微犯罪案件才在和解范圍內。
三是雙方自愿。刑事和解的當然主體加害人(犯罪人)必須真誠認錯道歉,自愿賠償被害人的損失,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的諒解也必須真實自愿。
四是協(xié)議合法。和解協(xié)議應是雙方真實意愿表示,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合理意愿應該得到各方包括公權力機關的尊重。
對于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的刑事公訴案件,可以適用刑事和解。刑事案件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1)屬于侵害特定被害人的故意犯罪或者有直接被害人的過失犯罪;
(2)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認罪,并且已經(jīng)切實履行和解協(xié)議。對于和解協(xié)議不能即時履行的,已經(jīng)提供有效擔?;蛘哒{解協(xié)議經(jīng)人民法院確認;
(4)當事人雙方就賠償損失、恢復原狀、賠禮道歉、精神撫慰等事項達成和解;
(5)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明確表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諒解,要求或者同意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從寬處理。
(1)保護了被害人合法權益。
(2)有利于保護被追訴者的人權及預防犯罪。
(3)降低了訴訟成本,提高了訴訟效率。
(4)符合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要求,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1)社會觀念的認同度不足。實行刑事和解的案件,因為爭議解決方式主要在于當事人雙方協(xié)商,這種以對話協(xié)商為基礎影響法院裁決處理刑事案件的方式,既容易使公眾對司法權威產(chǎn)生質疑,也使公眾極易產(chǎn)生“以錢買刑”“以錢買命”的誤解,貶損司法權威。
(2)對刑事和解過程的監(jiān)督不夠。在辦案中,由于刑事和解是當事人雙方自行進行的,司法機關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動接受,對自行和解的過程無法控制,只是在雙方當事人達成刑事和解。
(3)和解過程可能會誘發(fā)司法腐敗。實踐中,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達成并履行和解協(xié)議后,案件承辦人對該案的處理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4)刑事和解的辦案效率有待提高。司法部門適用刑事和解辦理刑事案件,不僅要協(xié)調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還要與公安、檢察院或法院進行溝通,加之受到工作機制、考核制度的影響,辦理一個刑事和解案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5)刑事和解的監(jiān)督機制有待加強。公安機關對于和解成功的案件,一般直接撤案或不予立案,也有的移送檢察院作相對不起訴處理。
(1)加強刑事和解的違約救濟。和解協(xié)議存在不確定性,如果雙方簽訂協(xié)議后一方反悔的,就需要司法機關對違約行為給予救濟。對于反悔情形,應當區(qū)別對待:①加害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協(xié)議的,經(jīng)被害人申請,可以強制加害人履行義務;②加害人為逃避刑罰處罰、減輕處罰而故意欺詐和解,事后反悔的,司法機關應當撤銷原決定,重新依法處理;③被害人為了盡快得到經(jīng)濟賠償假意和解,賠償?shù)绞趾笥忠笞肪考雍θ诵淌仑熑蔚?,應當維持原和解協(xié)議;④加害人或被害人受到外界壓力,違背自愿和解的,查明情況屬實,應當按照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撤銷相關決定,重新處理。
(2)要豐富刑事和解的賠償方式。在雙方同意和解的情況下,經(jīng)濟賠償通常成為檢驗加害人悔罪態(tài)度的一種方式,但卻不應成為惟一的方式。如當事人都有進行刑事和解的意向,但因為加害人經(jīng)濟能力有限,客觀上難以對被害人予以經(jīng)濟賠償。
(3)完善刑事和解的適用階段。本人認為,刑事和解應可以適用于每一訴訟階段。在犯罪的偵查階段,刑事和解可以使偵查機關撤銷案件或不移送起訴;在審查起訴階段,刑事和解可以讓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在審判階段,刑事和解可以作為適用緩刑或從輕量刑的條件;在執(zhí)行階段,刑事和解可以作為對罪犯給予減刑或假釋的依據(jù)。
(4)完善刑事和解的社會監(jiān)管機制。雙方當事人達成刑事和解協(xié)議并在司法機關作出撤銷案件、不起訴或減免刑事處罰的決定后,并不意味著“案結事了”,司法機關有責任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回歸社會。建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跟蹤回訪制度,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幫教、矯正和犯罪預防中的主導作用,配合做好社區(qū)矯正試點工作,切實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再次犯罪。刑事和解工作社會影響面大,司法機關要加大對刑事和解的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使社會各界認識并支持、配合司法部門開展相應的工作,使刑事和解更好地為促進社會和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