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園有座博雅塔,塔下是著名的未明湖。一塔一湖,湖光塔影,代表著燕園的靜謐、秀美、清幽,是北京大學學子魂牽夢縈的理想的讀書勝地。當年我在北大燕園苦讀的情景,終生難以忘懷。
北大中文系很重視中國文化元典和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在高校中文系中,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文學史課程分量是最重的。三年級以前,我對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文學史課的學習是很重視的,成績尚可,記分冊上我的中國文學史課和學年論文都是優(yōu)(五分)。三年級以後,以科研代替教學,畢業(yè)後做文化工作,因工作需要漸漸地把興趣和重點轉(zhuǎn)移到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上去了。然而北大導師們對怎樣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教誨,迄今記憶猶新,終身受用。
因此,在這裏我將北大導師們對怎樣讀書,怎樣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講課記録一併寫在下面,也許對有志於中國古典文學學習與研究者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怎樣讀書,顧頡剛先生説:第一要養(yǎng)成特殊方面的興趣;第二要分別書的緩急輕重,知道哪幾部書是必須細讀的,哪幾部書是只要翻翻的;第三要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宋代陸象山説“六經(jīng)皆我注腳”就是這個意思。讀書是要從書中尋出一條求知的路,不是請書本來管束思想,讀書的時候要隨處會疑。要注意兩點:一是不可有成見。二是應多賞識。對自己研究的一科極盡精微,對別人研究要略知一二。
王力先生説,首先讀什麼書。清末張之洞《書目問答》就是給學生寫的。給學生指出門徑,從何入手,選擇良莠,好的纔讀,不好的不讀,分門別類。我們搞漢語史的根據(jù)專業(yè)定,像研究“六書”“轉(zhuǎn)注”的可不讀,而《説文段注》《馬氏文通》就不可不讀。這是第一。第二,由薄返約,搞漢語史的也讀歷史、文學,從博到專。第三,“厚今薄古”。讀書的方法,首先應該讀書的序(文)(凡)例。其次摘要,做筆記。第三,眉批。把自己的評論寫下來。要寫讀書報告。趙振鐸《讀廣雅疏證》就是一篇很好的讀書報告?!稄V雅疏證》沒有凡例,他給它定了凡例,《疏證》是怎麼定的,有什麼優(yōu)點。
金克木先生認爲21世紀的科學是微觀與宏觀相結(jié)合,找尋規(guī)律,既越分越細又越來越綜合的傾向殊途同歸。金先生講了一件陳寅恪的軼事,説陳先生幼年時去見夏曾佑先生,夏老先生對他説:“你能讀外國書很好,我只能讀中國書,都讀完了,沒得讀了?!边@是道出一個讀書的途徑,即瞭解中國文化必讀的經(jīng)典,具體説必讀十部書:《易》《詩》《書》《春秋左傳》《禮記》《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這十部書若不知道,“唐朝的韓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的書就無法讀。連《鏡花緣》《紅樓夢》《西廂記》《牡丹亭》裏許多詞句和用意也難體會。讀經(jīng)是爲瞭解封建文化。讀史書,最少要讀《史記》《資治通鑑》,加上畢沅等的《續(xù)資治通鑑》、馬端臨的《文獻通考》。讀文學的總要先讀《文選》,纔能看出文學的前後發(fā)展。孩童時期讀完這十部書作爲“存儲”,主要是引起興趣,孩子有他們的理解方式,不能照大人的方式去理解,特別是不能摳字句,講道理。大衆(zhòng)難懂的地方孩子未必不能懂?!拔覈湃藖K不喜歡‘抽象思維’説的道理很切實,用語也往往風趣。稍加注解即可閲讀原文?!卞e過時機,“百憂勞其心,萬事勞其形”,再想補課就難多了。
我是1956級北大中文系學生,進校不久,中文系游國恩先生、楊伯峻先生、王瑤先生就給我們開講座,教給我們讀書做學問的門道。這次寫回憶録《跋涉·回憶》,根據(jù)當年筆記,特將游、楊二先生關(guān)於怎樣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部分抄録於後,供有志於學的青年同志學習參考。王瑤先生講座的題目是“魯迅與中國古典文學”(此處從略)。游、楊二位先生在這方面當時就是權(quán)威、專家,游國恩先生是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一級教授,楚辭專家,主講《中國文學史》課第一段《先秦、兩漢》文學史。北大中文系《中國文學史》課分爲四段,第二段《隋唐文學》,林庚主講。第三段《明清小説》,吳組湘先生主講;《元明清戲曲》專請中山大學王季思先生講授。第四段《中國現(xiàn)代文學》,王瑤先生講授。
此外,在一二年級還專門請吳小如先生講《工具書使用法》和《中國文學名著選》,具體地手把手地教我們使用工具書,查辭書;細讀經(jīng)典名篇,終身受益。後者可找他的《讀書叢劄》來讀。吳先生爛熟古文,精通散文,擅長考辨、注釋,主張“論從史出”,往往有獨特發(fā)現(xiàn)和獨到見解。他在當年是最受我們歡迎的講課老師之一。
下面是游國恩、楊伯峻先生當年講座記録,游先生的《怎樣學習古典文學》,要言不煩;楊先生的《怎樣使用工具書》是他自己從事教學、研究的經(jīng)驗總結(jié),都十分珍貴,附録於下:
學習古典文學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先輩們都是把學比爲勞動生産一般。如《左傳》昭公十八年:學者、殖也。不學,將落。落者,廢也。稱書爲書田,硯爲硯田,稱學習爲筆耕。所以要防止幾種偏向。
一是努力不夠,急於求成。學問是長期累積的結(jié)果,不會是短期即見功效。好比農(nóng)業(yè)生産一樣。《詩》云:“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币姟妒酚洝穭⒄轮S諭呂后危害漢室的故事。《孟子》:“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惫沤裰型飧餍袑<易怨胖两袼麄儷@得成就,都是下過很深的苦功夫的。顧炎武著《日知録》達三十年。然而其中仍有錯誤。當時學者閻若璩就指出其錯誤五十餘條。他自己的《古文尚書疏證》八卷,花了半生精力找出一百二十八條證據(jù)證實《尚書》中虛假部分,但也不免有一二疏漏。然而這部書卻是無法可駁的。故:勞力愈多,收穫愈大。做學問不能疏勤取巧,這是起碼的知識。雖然不能立竿見影,馬到成功,然而仍要孜孜不倦地辛勤勞動,學習孔夫子“學而不厭”的精神。學荀子《勸學》云:“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贝笥硌浴跋Т珀帯保召┻M而云“惜分陰”。必須記?。翰荒馨逊彪y的事情看爲簡單容易的事情。
二是好高騖遠。不可躐等(跨越二三階,即冒進之意)?!兜赖陆?jīng)》云:“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薄暗歉弑刈员?,行遠必自邇?!彬湴磷源蟮钠蚋鼞乐??!皩W而後知不足,教而後知困?!薄兜赖陆?jīng)》云:“虛其心實其腹?!鳖櫻孜湟嘣疲骸爸鴷稍纭!苯潋溄浒恋乃幏绞恰稘h書》河間獻王説的“實事求是”,即主客觀結(jié)合,老老實實地作下去?!皩W以年進”。荀子《勸學》篇云:“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捨之,朽木不折。”
三是缺乏信心,畏難卻步。古典文學之所以難學,是由於我國年代久遠,內(nèi)容豐富,而又未多加整理,故其本身就決定有許多困難。學者應預先準備以對待困難?!跋蚩茖W進軍”這個口號是非常好的。學習古典文學的武器是馬列主義的文藝理論。其次是業(yè)務。基礎(chǔ):要有一定語言基礎(chǔ),其次是歷史,又其次是文學史知識(前後不以分別主次)。依此循序漸進,困難必會克服。
四是防止興趣主義,見異思遷。要做學問,包括幹一切事,都應有興趣爲基礎(chǔ),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條件和動力之一。否則困難必多。但強調(diào)興趣,一切從興趣,那也必然大錯。興趣可以培養(yǎng)。任何事物經(jīng)多次接觸,逐漸熟悉,並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那就會産生巨大的興趣。如魯迅、郭沫若、朱自清(曾在北大讀哲學)。總之:學習總有一定困難,然而都可以克服。只要端正態(tài)度,防止偏心。虛心、耐心、決心、恒心,有計劃有步驟的實事求是地勞動是會獲得豐收的。
前言:一般有兩種介紹工具書的參考書:何多源《中文參考書指南》(北京圖書館)。鄧衍林《中文參考書舉要》(北京圖書館)。
介紹:(據(jù)楊伯峻先生自用經(jīng)驗介紹如下)共分三類:
字形檔類:《中華大字典》《經(jīng)籍纂詁》。前者按部首排列,後者依韻排列,世界書局版有索引。其內(nèi)容亦收在中華大字典內(nèi),只不過舉例方面比較少,不豐富。
虛詞:《詞詮》(先秦至兩漢),《詩詞曲語辭彙釋》(唐宋元明比較難懂的虛詞此書均有)。另有《助字辨略》《經(jīng)傳釋詞》,雖是入門書,但有很多謬誤,初學者難於區(qū)別。
典故方面:《辭源》《辭?!贰G罢哂姓幚m(xù)編,而以續(xù)編爲佳。一般《辭?!凡椴坏降目稍凇掇o源》中查到。若二者只備其一,則備《辭?!??!杜逦捻嵏?清朝編,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本可用,有索引?!掇o源》《辭?!分胁椴坏降目稍诖藭榈?。其次《辭通》(用處不大),《人名辭典》(不好)。
查人名:《中國人名大辭典》(商務版),收人名四萬多,唐以前的絶大部分收齊,明清尤以清不夠。一般不著名的人可在《室名索引》,《別名索引》(開明版)查,每書收詞五千多條?!豆沤袢宋飫e名索引》很完全?!抖迨啡嗣饕?開明版),《八十九種明代傳記綜合引得》(僅藏於北大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燕京圖書館),《三十六種清代傳記引得》。
人名沒有傳的查:《兩漢不列傳人名録》,《三國志人名録》(收四千多人,商務版),另有《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清代版,北大圖書館)。
地名:《中國地名大辭典》(商務版)(最近劉先生亦有此著,將重印,內(nèi)容並有增加)?!都尉敢唤y(tǒng)志表》(五百六十卷,此表列其名目,商務版),《中國地名索引》(1956年新知識出版社出版)可以補足以上二辭典不足。
年代:《紀元通譜》(中華書局版),其索引説明很大,研究用。一般只用以下二書則可:《世界大事年表》,《中國大事年表》(秦以前爭論大)。上古方面可查看《西周年代考》(商務版)、《六國紀年》(與戰(zhàn)國史中的年代大同小異)。以上是時代方面,以下是人物方面。
《歷代名人生卒年表》(商務版)綜合了清代學者的成就。優(yōu)點:簡便。缺點:沒有經(jīng)過考訂,文人學者多,政治人物少,並有補遺(收百多人)。
《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吳其濬編,商務版)
檢查詞句來源:《十三經(jīng)索引》(葉紹鈞,開明版),《十三經(jīng)別文》,《水經(jīng)注引得》。
爲研究詞條與語法用:《周易》《毛詩》《春秋》《左傳》《論語》《孟子》《荀子》《莊子》《墨子》諸子引得,《杜詩引得》(以上爲燕大編,藏北大圖書館),《尚書通檢》。
指查某書重要出處:《禮記引得》《説苑引得》《白虎通引得》《考古質(zhì)疑引得》。
檢查作者引得:《唐詩紀事著者引得》《宋詩紀事著者引得》《元詩紀事著者引得》。
檢勘可用者:《太平御覽引得》(宋朝類書)、《太平御覽引書引得》《文選注引書引得》《太平廣記篇目及引書引得》(五百卷)。
《群書檢目》(楊樹達編)。
一般類:《書目答問》、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三訂國學用書撰要》《要籍類解及其讀法》。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八史經(jīng)籍志(考歷代書的存亡,經(jīng)籍志、藝文志是一樣的)。
中國歷史藝文志。
《四庫大辭典》《叢書大辭典》。
《經(jīng)義考》,《小學考》。前者很好,後者不好。
《僞書通考》(可查歷史上有多少僞書)。
《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可查清代對某一題目的文章)、《國學論文索引》(可查民國以來各種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