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緒
“黃宗羲是哪個朝代的人?”
這題目好像是中小學生的歷史考試題目。2016年12月28日上午,寧波網約車駕駛員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首次開考出現的這道試題,引來板磚無數。
據媒體報道,參與這次考試的121名司機整體合格率不到兩成。試題涉獵很廣,除了駕駛技巧、交通法規(guī),還有寧波人文地理、方言及英語。
對于網約車司機,乘客首重方便、安全。所以,駕駛技巧、交通法規(guī)、地理路線、方言英語等等倒是題中應有之意。譬如,問問英語“Please drive slowly ”、寧波話“香煙冒缺”是什么意思,考驗的是網約車司機的溝通能力。譬如, “范宅是不是寧波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住宅建筑”等等考驗的是司機的本土常識??键S宗羲是哪個朝代的人是神馬意思?難道我們坐車時還指望跟司機聊聊文史知識嗎?況且和司機聊天,也會干擾司機駕駛、造成事故隱患。
有關部門曾表示,網約車司機作為寧波的文明窗口,要體現當地的文明素質。其實,對于外地游客和本地土著而言,所謂的文明素質并不在于司機的文史知識,而是職業(yè)素養(yǎng)和服務意識。譬如:準時到達、保持乘車環(huán)境和自身的清潔無異味、語言文明沒有粗口、不狂按喇叭、不到處吐痰……若是再懂點急救常識就更好了。
這樣的題目出臺,暴露了我們整個教育體系和有關部門的一種思維慣式:一說素質、文明,就照著知識使勁,卻忽視了言談舉止的尺度與規(guī)范。對孩子,我們片面強調知識的掌握和分數的提高,往往無視其糟糕的吃相和邋遢的形象。這樣的孩子,開上網約車,也不會覺得在工作時間吃韭菜包子、抽煙是啥問題,更不會想到每天清潔自己和車子內外是起碼的行業(yè)規(guī)范,是對自己、乘客、塵世有禮。
國人頻頻出境,往往感嘆國外服務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出租車司機、飯店侍者等等儀容規(guī)整、舉手投足宛若紳士。一方面是他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一方面是整個社會并沒有勞工階層低人一等的歧視。所以從事服務行業(yè)的人,可以內心從容、溫柔待人。反觀國內,整個社會情緒充滿暴戾,當媽的指著清潔工人教育孩子:不好好學習,就去掃馬路、端盤子。這樣的現狀,還能指望服務行業(yè)人員瞧得起自己、專注敬業(yè)、禮敬他人?
前一段時間,網上瘋傳日本有個新津春子,她在羽田機場做了23年保潔之后,打掃出了世界上最干凈的機場,受到了整個國家的尊重,獲封“國寶級匠人”。作為一個清潔工,她每天就是面對馬桶、洗手臺和犄角旮旯。據說,為了把馬桶洗干凈,她還會拿面小鏡子,檢查內側是否有污垢。她能熟記80多種清潔劑的用法??匆谎畚蹪n,就知道哪種清潔劑可以處理得很干凈卻不傷器具表面。在某種意義上,她在清潔工的崗位上,已經成就為清潔大師。成就她今天的,是一種態(tài)度——“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不糊弄,不懈怠。這才是一個人做事時該有的樣子。”
參考新津春子的專業(yè)性,比起黃宗羲的朝代,我倒是覺得考考網約車司機的法律知識、急救常識以及城市道路更 “文明”、更 “素質”。畢竟,沒人指望打車的時候遭遇一個《刀鋒》里的拉里。我們倒是指望著,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能擁有一個人做事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