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摘要:兒童文學是學生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啟蒙,作為家長和老師更應該對其好好的引導,讓書籍陪伴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的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課外的知識,語文教會的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是其為人處事的基礎,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啟發(fā)。本文重點探討了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重要性
兒童文學常常是指適應少年兒童年齡、智力和興趣特點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的關系密切,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早已將兒童文學作品作為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兒童文學作品的時間不長,但是在新課程標準的號召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越來越多的將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語文教材。但是深入分析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可以看到,兒童文學的實際應用仍存在許多不足。
一、兒童文學的重要性
1、兒童文學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兒童文學作為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分支、特殊的門類,與成人文學一樣,也是反應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因此,兒童文學作品中蘊涵的豐富信息,不僅僅有作家童年的記憶,也囊括了民族文化、歷史知識、社會形態(tài)、文化傳統(tǒng)等等。小學生們在閱讀作品過程中,在得到愉快的精神享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吸納了人類文化精髓、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蘊。
2、兒童文學對于小學生精神構建的重要性。別林斯基曾指出,“兒童讀物的宗旨應當說不單是讓兒童有事可做和防止兒童沾染上某種惡習和不良的傾向,而且更重要的是,發(fā)揚大自然賦予他們的人類精神的各種因素——發(fā)揚他們的博愛感和對無盡事物的感覺?!?。因此,兒童文學作品中傳達的是“以善為本”,頌揚的是人類共通的基本美德,如勤勞、勇敢、誠信、不畏困難、寬容等。這對于提升兒童的思想境界、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道德習慣起著積極的作用,也促使小學生塑成健全的人格。
3、兒童文學對于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教育是兒童啟蒙教育的關鍵,小學語文教育不僅要教會孩子們讀書識字,還要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道德意識的教育,更是承擔了引導小學生汲取人類文化精髓、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素質的任務。兒童文學的獨特性在于其基本受眾是兒童,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符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并能被兒童認可及接受。小學生在閱讀兒童文學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對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更能掌握基本的漢字和語法知識,汲取充盈的語言養(yǎng)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加大對教師的培訓。一是讓教師明確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在聯(lián)系,認清兒童文學的發(fā)展脈絡;二是教師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也需要將實際運用能力和聯(lián)系理論知識相結合,如利用理論知識閱讀兒童文學作品,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師對兒童文學的審美能力;三是教師要關注現(xiàn)代兒童文學作品,通現(xiàn)代兒童文學作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2、極大語文教材收錄兒童文學作品的審核。第一,教育部門在收錄兒童文學作品階段就應該加大審核力度,重視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提高兒童文學作品的可讀性。同時還要考慮文學作品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特點,增強兒童文學作品的趣味性,提高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性。選擇的兒童文學作品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發(fā)揮文學作品的實際指導作用,學生可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指導自己的行為。例如可將安徒生童話中的《云杉》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云杉》與學生的生活關系較大,可以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第二,編選兒童文學作品是要弱化道德教化目的,更多地側重兒童的情趣。如果兒童文學作品過于強調道德教化,則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導致學生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發(fā)展緩慢。因此,文學作品需要關注學生的情趣,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好奇新,獲得快樂的閱讀體驗。同時盡量減少原作品修改程度,以免降低作品的藝術性。
3、利用兒童文學的特征,促進學生思維和想象力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80%是由兒童文學構成的,兒童文學的語言和內容特點與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征相吻合,這是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有效開展的重要前提。教師要充分發(fā)掘兒童文學的內涵,發(fā)揮兒童文學語言和思想的啟發(fā)性,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展開想象,從而形成互動的課堂。例如,《廬山的云霧》,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沒有親眼見過廬山,廬山的云霧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感知,因此廬山云霧的感受一方面是通過文章的語言,而另一方面則必須通過學生想象的感知。這時,教師借助音樂,引導學生在意境中聽本課的朗誦,并閉起眼睛感受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并根據(jù)語言通過圖畫進行描述,通過畫畫和講述,課堂的氣氛逐漸活躍起來,廬山云霧的美景逐漸立體起來,在借助文章語言解釋自己圖畫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基本內容,并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語言的美麗。
4、發(fā)揮兒童文學在課外閱讀中的作用,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無論是字詞句的準確使用、語文文本的理解、語言的表達和寫作以及文學知識的積累都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單一的課堂學習,無法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豐富性要求,語文課堂的實踐是有限的,語文課堂所能接受的語文知識也是有限的,而語文的學習是無邊境的,因此,語文的學習必須突破課堂的時空界限,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展開語文文本的閱讀、文學知識的寫作以及語言的表達。課外閱讀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教師和同伴的監(jiān)督,閱讀的有效開展大多依靠于文本內容的豐富性,兒童文學的內容簡單語言精練,通俗易懂,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文學促進學生有效地展開課外閱讀,包括引導學生學兒童文學文本,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充分發(fā)揮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和育人功能,是非常有意義的命題。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科學運用兒童文學能夠大大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 雷永梅.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 邊春麗.兒童文學在兒童素質教育中的價值[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