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鴻
【摘要】文章是作者情感的結晶,語文教學中當學生的情感因素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把課本中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文章圍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激活學生的情感,旨在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情感作為人們心理結構中最為重要的心理因素。情感是人類最豐富的色彩,是構成人的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都是靠著相通的情感,通過交流情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喚起學生內心的感情世界,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的情感,渲染課堂的氣氛,寓情于課堂,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一、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呼喚學生情感
要想在課堂上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需要教師采用一些必要的藝術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氛圍。學生的情感變化特別容易受課堂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合適的課堂環(huán)境,渲染課堂氛圍,提高他們課堂學習的熱情,增加他們在課堂上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鄉(xiāng)愁》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江河水》作為背景音樂,從聽覺上先給學生震撼,為接下來分析課文情感作感情渲染。接著可以從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寫到的“狐死必首丘”這句佳句入手。從字面解釋就是狐貍在死去的時候一定會將頭朝著它出生在的山丘。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動物在死的時候都依然心系著它的故鄉(xiāng),更何況是滿懷情感的人類呢!不管走到哪里,我們都不可以忘記我們的根,不可以忘記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家鄉(xiāng)!這是人類一生最根本的牽絆,是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塊地方。假如未來飛黃騰達了,請不要忘記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是它們孕育了現(xiàn)在有成就的你!如果不幸窮困潦倒了,也不要忘記故鄉(xiāng)永遠是你溫暖的港灣,它一直等著你回來。鄉(xiāng)愁啊鄉(xiāng)愁,為什么你總是讓人牽掛!借此教師就可以順其自然的把學生引入《鄉(xiāng)愁》的學習了。
二、有效表達情感,增強感染力
學生每天在學校里學習,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了,可以說除了父母之外老師是他們最親密的人了。老師在他們心里的地位是崇高的,是值得敬佩的。所以老師不可以辜負學生的信任,要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去澆灌學生的內心,讓他們在學習中能感受到被愛,被關注,這樣一來他們才會對老師報以相同的態(tài)度和老師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的語言要生動形象,飽含感情,通過豐富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情感,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上的交流才能有共同語言。
三、選擇“激情點”,引發(fā)學生情感
一切感情的產(chǎn)生都源于對生活的感悟,生活本身就是一門深奧的藝術。每篇課文也包含著作者的感情,文字背后都隱藏著深厚的意義等著讀者去發(fā)現(xiàn)。然而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在理解有些課文的時候還不是很透徹,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切入點,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找到課文的“激情點”,從合適的角度出發(fā)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由于這種描寫性的文章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氛圍就會顯得枯燥無聊,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對蘇州園林細致的描寫,在腦海里勾勒出他們心中的蘇州園林然后畫在紙上,最后挑選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到黑板上展示。學生們通過欣賞互相的作品,從中可以親身體會到蘇州園林的美,并不是因為他們畫的有多美,而是他們可以從內心上得到啟發(fā)和觸動,在自己的筆尖下感受這種美。這比起一上來就和學生分析課文的描寫手法和描寫順序入手,課堂效果會來的更加明顯,課堂氛圍明顯也活躍起來了。借著蘇州園林的美,教師可以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到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此而自豪。
四、借助多種手段,喚起學生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文學作品是借助文學語言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藝術,它是通過描繪生動如畫的景物,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現(xiàn)意境深遠的思想感情來塑造人物的。講授新課時,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一探究竟的學習欲望。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將是一種開放性極大的活動,語文本身就遍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學生接觸課文之前,教師可先自己敘述課文情節(jié),在關鍵處有意停下來,巧設懸念,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猜測情節(jié)會如何發(fā)展,文中人物的命運會怎樣。善用音樂這一特殊的語言。通過音樂創(chuàng)設場景和氛圍能使學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體會到美的意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學語文的熱情就會高漲。在課堂導入時,可以有意識設計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文學作品往往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讓學生視覺美感逐漸擴大,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中,感受、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語文課的魅力來自于活動的魅力。而熔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爐的活動,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比如“輕輕松松課前三分鐘談話”,不僅能讓學生展現(xiàn)個人風采,樂于參與,而且能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先生認為每個學生都是抱著相信老師的愿望來到學校學習的,沒有哪一個學生天生就討厭老師,討厭學習,討厭學校的。他們的內心本質都是童真的,只要老師愿意對他們抱以相同的信任,用自己真誠的內心教育他們,除了學生的身份,把他們更看成自己的孩子對待,學生們必然會和老師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朱英.淺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匯,2015(3).
[2]周桃英.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內容與方法[J].閱讀與鑒賞,2015(6).
[3]董新華.初中語文教學的“三讓”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4(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