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亭亭
【摘 要】小學低年級的美術教學中,通過色彩畫的訓練,一方面,可以全面挖掘小學生色彩畫創(chuàng)作潛能,讓他們學會用色彩的語言,畫出自己心中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實現(xiàn)培養(yǎng)、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美術教學目的。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美術;色彩畫;提升對策
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當前,在我國小學美術的教學中,美術教育的內(nèi)容是比較簡單易懂的,教學的重點,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強化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色彩畫的教學。通過五彩斑斕的色彩,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視覺,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和鑒賞能力,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中的色彩畫教學概述
在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中,通過色彩教學能夠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從而能夠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目的。
1.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認識。色彩是自然界在人類視角中最真實的反映,它充分體現(xiàn)了人類對于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感受和描繪。色彩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構建了繪畫等視覺藝術的重要因素,它體現(xiàn)了各種美術元素在人工光源或者自然光源作用下呈現(xiàn)的各種顏色。通過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元素提煉,教師可以傳達給學生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真實地反映創(chuàng)造者的道德思想和繪畫情緒。例如,小學美術老師通過采用色彩的冷色調(diào)與暖色調(diào)、色彩的輕描與濃墨、色彩的渲染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可以傳達給學生不同的視覺沖擊和情感交流。
2.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形式。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可以采用多種表現(xiàn)形式,通常情況下,小學美術老師可以通過蠟筆、鉛筆、水彩筆、橡皮泥和彩色剪紙等多種繪畫工具,在畫紙上進行涂抹、描繪、抽象和涂鴉等,從而能夠繪畫或者拼貼出一副完整的畫作。通過小學美術老師采用多種繪畫工具,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就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作品,從而能夠表現(xiàn)出抽象或者具象的色彩效果,能夠完成平面的或者立體的藝術結果,例如,小學美術老師在教授抽象色彩畫的時候,可以通過描繪、涂抹和涂鴉等繪畫形式,組織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色彩進行非常理地安排畫面色彩,培養(yǎng)學生對于色彩的個人體驗,調(diào)動學生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思想。
3.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影響。色彩是自然界賦予小學美術老師最犀利的教學道具,也是教師和學生充分交流和互動的橋梁。小學美術老師通過加強色彩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影響,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掌握美術知識的繪畫結構,充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來傳到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將不同的藝術形態(tài)傳達給學生,從而能夠深深地喜迎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能夠充分理解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線條和造型。例如,在小學的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鮮艷的色彩所吸引,所以教師就需要多選取五顏六色的藝術品,可以充分提高對于學生的視覺沖擊力,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色彩辨識力和美術專業(yè)知識,教師可以選取具有色彩沖擊力和層次感的色彩搭配,通過色彩教學與學生實現(xiàn)心靈交流,指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提高其發(fā)現(xiàn)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二、小學低年級美術色彩畫教學實施要點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開展色彩教學,教師必須對于色彩教學的方法具有充分的了解,積極采用學生熟悉和認可的教學模式,充分倡導通過生活來了解色彩,熟悉色彩。
1.掌握色彩畫的辨識方法。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色彩畫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色彩的認知度和辨識度,充分掌握足夠的色彩技巧與方法。小低年級、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對于色彩的認識有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容易被表面色彩所吸引,容易忽略對于色彩所表達內(nèi)涵的認識。因此,教師在傳導給學生正確的色彩辨識方法時,需要結合作品本身、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繪畫光源等多種創(chuàng)作元素展開分析,對于色彩創(chuàng)造的整體氛圍與藝術形式進行觀察和比較,促進學生對于多種色彩要素建立聯(lián)系,充分對比各種色彩的變化,充分感受色彩關系中的變化。
2.掌握色彩的運用方式。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充分掌握了色彩的辨識方法后,就需要掌握對于色彩的運用,從而能夠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與色彩交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靈感和創(chuàng)作欲望,從而創(chuàng)作出生動、活潑的美術作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臨摹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充分分享作者對于色彩的運用和色彩的搭配。教師可以認真講解藝術形式的演變過程與繪畫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夠感受到不同的藝術形式對于色彩的不同要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美術材料的認真搭配,利用不同材料的藝術感染力來達到不同的色彩表現(xiàn)效果,從而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來辨識色彩的美感,提高他們對于色彩的認知能力。
3.通過生活來認知色彩。藝術是來源于生活,它也是對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提煉,生活中的存在著大量的色彩元素與色彩知識,它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對于美術中色彩的認識。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老師需要認真學習專業(yè)知識,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和學習狀態(tài),教導學生通過生活中的色彩體驗來解析美術課堂中的色彩元素,同時也引導學生充分地認識與把握生活周邊的色彩元素。此外,在課余生活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拓展視野,充分學習自然界的不同色彩元素,將其中的色彩知識與色彩教學知識進行印證,將其中的美術元素進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不斷提升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美術教學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將色彩畫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認真剖析色彩畫教學的核心和要點,結合豐富多彩的色彩教學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色彩鑒賞能力和分辨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功底,提升小學美術色彩畫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駱文卿.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李云潔.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