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的基礎性學科之一,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提高課堂教育有效性,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本文結合新課改的教學背景,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教學活動的基本追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積極引導做好預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預習可以使學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通句子,了解課文內容,找到暫時無法理解的問題。雖然預習對我們學習課文掃清了一些障礙,但我們的預習工作還停留在表面,有時只是走過場而已,好多教師對預習的要求不夠嚴格,不夠明確,甚至忽略了對預習的檢查工作,長此下來,學生對預習也產生了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因為預習可以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預習要求提得具體,而且要做好對預習任務的檢查工作。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還可以制造懸念,讓學生通過查資料、收集與課文有關的知識等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融洽、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基礎。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加其對教師的信任度,從而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第一步。其次,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通過進行一些相關的小游戲或活動來幫助學生盡快融入教學氛圍。比如,教師可通過播放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錄音或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或主旨思想, 降低知識難度。一方面,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其更快地理解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又活躍了課堂氛圍,實現(xiàn)教學互動的良性循環(huán)。
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也是課程改革之后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采取此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增加課堂趣味,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保證每組包含不同語文水平的學生,讓擅長語文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同時,小組合作學習要分工明確,每個學生都要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并在完成自己的任務之后去幫助小組其他同學,要保證每名學生在自己的小組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要注意防止小組產生“權威人士”而降低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時要注意,進行合作學習的課程要有價值,不能僅就個別的問題、作業(yè)進行合作完成,還要注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控制好學生的課堂紀律,課堂氛圍要熱烈而有序。
四、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一堂有生命的課,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說教,而是師生“問”“答”的互動。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一是與教師思想的交流;二是從教師那里得到肯定,從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課堂提問是一種經常用的教學手段和形式,不僅是學生對課堂內容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加強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十分重要,一個經過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往往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科學地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就能起到有的放矢的功效,喚起學生的注意,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及時創(chuàng)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從而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語文教師要研究語文課堂提問技巧以及策略,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式,真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提問的實效性,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展示教師的教學藝術,顯示教師的教學魅力。在課堂提問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分層提問的原則。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太容易的問題無法刺激他們的思維,不利于智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來講,過難的問題讓他們備受壓力,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師要靈活設計課堂問題,可針對同樣的內容設計不同的問題,也可針對同一問題,要求學生在答題的深淺度上有所區(qū)別。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多媒體技術能夠將靜止、抽象的文字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載體,將老師難以表達的原理、現(xiàn)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認識和理解。借助計算機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 用計算機展現(xiàn)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另外,學生還可以在網(wǎng)上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古詩、作文的教學中,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六、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是一件重要的工作。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只要不斷創(chuàng)新,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適合他們發(fā)展的教學課堂,提高工作的有效性,研究出各種適合學生們學習的策略,并將這些策略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就可以達到為教育教學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曉云, 探究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時代文學(下半月), 2015.11.
[2] 馬珍,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微, 學周刊, 2016.05.
[3] 王延彪,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周刊,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