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美
【摘 要】本次研究主要對紹興市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性情況進行調(diào)查,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家長為孩子做的入園準備不足,家長過度焦慮,教師對新入園幼兒家訪的認識不足,教師在幼兒入園后的引導措施不當?shù)?。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相應建議,主要包括家長需提前為孩子做好充分準備,家長消除自身的焦慮,教師要提高新入園幼兒家訪的認識,對幼兒要有正確的引導措施。
【關(guān)鍵詞】入園適應 小班幼兒 調(diào)研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90
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幼兒剛?cè)雸@時,大多數(shù)不能適應集體生活,會產(chǎn)生哭、憋尿、吃飯難、拒絕交朋友等不適應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影響幼兒身心健康,而且對家長造成了困擾。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心理適應能力,為其以后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而如何使新入園幼兒盡快適應集體生活,獲得安全感成為幼兒教師的難題,因此,研究幼兒入園適應是有價值的。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紹興市幼兒家長與帶過小班的教師。
(二)研究方法
1.問卷法
向紹興市幼兒家長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了200份問卷,回收150份問卷,回收率75%。
向紹興市帶過小班的教師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了200份問卷,回收160份問卷,回收率80%。
2.訪談法
通過訪問一些幼兒教師、幼兒家長獲取第一手資料。
二、結(jié)果與分析
(一)入園孩子家長調(diào)查
表1 家長為幼兒做入園準備的情況統(tǒng)計(%)
從表1顯示,幼兒入園前,46.0%的家長有為幼兒做入園準備意識,同時也有相應行為,40.7%的家長有為幼兒做入園準備意識,但缺乏相應行為,13.3%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幼兒園的事,與家庭無關(guān)。這說明一半左右的家長為孩子做入園準備,并有相應行為,這種做法對幼兒入園適應是有利的。但也有一半以上的家長缺乏為幼兒做入園準備的行為甚至連為幼兒做入園準備的意識都沒有,導致延長入園適應期時間,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訪談得知,小部分家長認為教育是幼兒園的事,與家庭無關(guān),他們覺得教育孩子是教師的責任,家長的責任就是把孩子養(yǎng)大。將近一半的家長能夠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受自身能力的限制,沒有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多數(shù)家長對幼兒入園要做的準備感到困惑。
表2 新入園孩子哭鬧,家長的做法統(tǒng)計(%)
從表2顯示,孩子哭鬧,72.9%的家長送完孩子立即離開,17.1%的家長偷偷離開,
在室外觀望,10.0%的家長坐在那兒和孩子說說話,玩玩具。這說明大部分家長能理性地對待幼兒的哭鬧行為,不讓孩子的情緒影響自己。小部分家長的做法是不恰當?shù)?,在室外觀望,一旦孩子發(fā)現(xiàn),會引起幼兒情緒波動。家長坐在那里陪著孩子,影響著教師的教學,也影響著幼兒的學習。
訪談得知,小部分家長認為陪著孩子能安撫他們的情緒,怕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有帶入園班經(jīng)驗的教師調(diào)查
表3 教師對幼兒家訪的重要性認識統(tǒng)計(%)
從表3顯示,幼兒入園前,60.3%的教師認為家訪是重要的,39.7%的教師認為家訪是不重要的。這說明五分之三的教師對家訪的認識,有助于教師更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情況,但將近五分之二的教師不重視家訪,不利于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訪談得知,三分之一的教師表示只要家長把孩子在家的基本情況表格填下,說明孩子的特殊情況,不必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對雙方都好。
表4 幼兒不參與集體活動,教師采取的措施統(tǒng)計(%)
從表5顯示,69.0%的教師認為在活動中增加有趣的環(huán)節(jié),邀請幼兒參加,31.0%的教師認為還是順其自然為好。這說明大部分教師在活動中會增加有趣的環(huán)節(jié),邀請幼兒參加。小部分教師的做法是不正確,忽略幼兒不參與活動的情況,不利于幼兒身心的發(fā)展。
訪談得知,小部分教師認為幼兒不參與集體活動,是因為對這個集體不熟悉,時間一長,幼兒會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
表5幼兒不愛跟小朋友玩,教師采取的措施統(tǒng)計(%)
從表5顯示,58.7%的教師以游戲的形式教幼兒交朋友,27.5%的教師讓幼兒順其自然,13.8%的教師拿他與其他幼兒相比,激發(fā)幼兒交朋友的興趣,這說明大部分教師知道幼兒出現(xiàn)不適應,是因為幼兒對園里的小朋友不熟悉。小部分教師的做法有欠妥當,若讓幼兒順其自然或讓其與其他幼兒比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不利。
訪談得知,小部分教師認為新入園的幼兒不愛跟小朋友玩是正常的,是因為幼兒之間不熟悉,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自然和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
三、討論與建議
通過文獻檢索法、問卷調(diào)查法、訪談法等形式,發(fā)現(xiàn)小班入園適應現(xiàn)狀不夠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家長和教師在入園適應主要存在的問題
1.家長為孩子做的入園準備不足。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13.3%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幼兒園的事,與家庭無關(guān)。這些家長的認識是不準確的。教育好孩子不只是教師的事,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也只能獲得一半的教育實效。40.7%的家長有做準備的意識,但缺乏相應的行為,這會加深孩子入園的不適與焦慮感。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35.2%的家長偶爾帶孩子和小朋友玩,15.8%的家長從不帶孩子和小朋友玩。這些家長的做法不正確,孩子很少與外界接觸,會使幼兒的適應能力下降,社會交往范圍就變得狹窄。幼兒入園后,對幼兒園環(huán)境難以適應,導致幼兒入園適應期的延長。
2.家長過度焦慮。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17.1%的家長偷偷離開,在室外觀望,這些家長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一旦被孩子發(fā)現(xiàn),便會哭喊出教室找家長,這會增加孩子入園適應難度;10.0%的家長坐在那兒和孩子說說話,玩玩具。這些家長的做法會使孩子的焦慮時間延長,不利于教師課堂上的教學。
3.教師對幼兒入園前的家訪認識不足。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39.7%的教師認為幼兒入園前家訪是不重要的,這些教師對家訪的認識是不準確的。這會讓教師沒法仔細地分析新入園幼兒難以適應環(huán)境的原因,更沒法幫助新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
4.教師在幼兒入園后的引導措施不當。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幼兒不參與集體活動,有31.0 %的教師認為讓幼兒順其自然為好。這些教師的做法是有誤的,這種做法對幼兒身心的發(fā)展造成影響,甚至對幼兒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有負面影響。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對于幼兒不跟其他小朋友玩,13.8%的教師將幼兒與其他幼兒相比,激
發(fā)幼兒交朋友的興趣,教師的做法不僅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而且還影響幼兒和教師之間的關(guān)系。27.5%的教師讓幼兒順其自然,這些教師的做法是不準確的,對幼兒身心發(fā)展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還會延遲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時間。
(二)幼兒入園適應中的改進措施
1.家長需提前為孩子做好充分準備。
家長要知道:幼兒入園前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使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生活,而要消除這些不適應,家長需提前為孩子做好充分準備。比如家長要正確看待幼兒的分離焦慮;相信老師會照顧好孩子;做好孩子的心理準備;物質(zhì)準備(生活用品、學習用具);能力準備(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身體運動能力)此外,家長還要有意識地擴大幼兒活動的空間和交往的范圍,如帶孩子去親戚家串門、到集體場所玩等,讓幼兒初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2.家長消除自身的焦慮。
家長離園時,孩子哭鬧其實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這時候家長盡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也不要舍不得離開孩子,更不要去觀望。要相信幼兒園,相信教師有辦法解決孩子的問題,還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對幼兒園的喜歡,這樣孩子慢慢也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的。同時家長要積極參與幼兒園組織的活動,還要及時與教師溝通孩子的情況。
3.教師要提高入園前幼兒家訪的認識。
入園前家訪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家訪能更詳細地了解幼兒的各方面表現(xiàn),也能增進教師與家長的情感交流,更能增進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近感。因此,教師要重視家訪,要提早進行入園前的家訪工作,具體做到:了解新幼兒的具體資料(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根據(jù)家訪了解到的情況給家長提出相關(guān)建議;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
4.教師對幼兒要有正確的引導措施。
幼兒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有兩種原因:一是幼兒不常與人接觸;二是對其他幼兒不熟悉。當幼兒不愿參與集體活動,教師采取引導策略,通過親切的話語,有趣的游戲引起幼兒的興趣,不要置之不理,要是多次邀請幼兒,都不肯參加,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平時想方設(shè)法地引導幼兒參加。
四、結(jié)論
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幼兒健康和諧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小班新幼兒入園時會出現(xiàn)種種不適應,對于不適應現(xiàn)象,家長與教師要根據(jù)這一時期的年齡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增強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順利完成從家庭到幼兒園的過渡。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11
[2] 梁志燊. 學前教育學 [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106~109
[3] 姜紅英. 父母如何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J]. 今日科苑,2010,2:178
[4] 王微. 新生入園適應性問題策略探析[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9,27:202
[5] 于曼. 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問題初探[J]. 《中國校外教育》,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