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運用《小學英語課堂環(huán)境問卷》和《英語課堂學習參與量表》對275名小學生參與英語課堂學習的行為及其知覺到的教師課堂管理行為進行考察。結果發(fā)現:小學生英語課堂學習參與行為中情感參與程度最高,行為參與次之,最低的是認知參與;不同任課教師班級學生課堂參與行為呈現差異,其中行為參與以及情感參與的差異顯著,認知參與程度無差異;教師課堂管理行為是預測學生課堂參與行為的重要變量。此外,課堂秩序、人際關系、課堂氣氛和學習活動對學生課堂學習參與行為的各個方面預測作用最大。
關鍵詞 小學生 英語課堂 學習參與行為 教師 課堂管理行為
課堂學習參與又稱學習投入,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方式和行為努力程度”[1]。學生的課堂參與從結構上可以分為課堂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其中課堂行為參與包含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表現;課堂認知參與包含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的策略,這些策略引發(fā)不同層次的思維活動;課堂情感參與包含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1]。教育研究和實踐都表明,學生的課堂參與是一切教學行為能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
學生課堂參與的影響因素很多,其中,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師課堂管理行為不僅有助于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將學生課堂不良行為降到最低程度,而且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潛能的釋放,使學生參加有意義的學習活動達到最高程度[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討各類不同的小學英語教師課堂管理行為與學生課堂參與行為的關系,以期為改進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提供參考與建議。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的選取
選取一所小學四年級的275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他們來自四個平行班級,分別由兩位教師執(zhí)教,其中一位是新手英語教師,另一位是專家英語教師。專家教師的選擇基于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校長、同行的肯定評價,案例中的專家教師教齡超過10年,現任學校英語教研組長、市級英語學科骨干教師。新手教師是一位剛入職的年輕教師。參加調查時,這兩位教師已連續(xù)執(zhí)教所教班級兩個學期,這些學生在各自的英語課堂學習了兩個學期,對自己的英語課堂環(huán)境較為熟悉。此次研究共收集有效樣本為275份,樣本中有137名是來自新手老師任教的班級,還有138份是來自專家教師任教的班級(詳見表1)。
2.研究工具
很多研究表明,“學生評教”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因此,關于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測量,本研究采用了學生報告自己對教師課堂管理行為感知的方法。為了解學生對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感知,本研究自主開發(fā)了《小學英語課堂環(huán)境問卷》,問卷主要從課堂管理的角度對課堂學習環(huán)境進行測量。一般而論,課堂管理的內容包括課堂常規(guī)的管理、課堂秩序的管理、課堂環(huán)境的管理和課堂活動的推進[3]。在《課堂環(huán)境量表》核心題項的基礎上,結合課堂管理的內容,以及小學英語課堂管理的特點構建了五個維度——課堂常規(guī)、課堂秩序、課堂氛圍、學習活動和課堂人際關系,采用李克特式5級評分法——從不這樣、偶爾這樣、有時這樣、經常這樣和總是這樣,共設20個題項。
另外,《英語課堂學生參與量表》的制定主要參考了孔啟平教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一書中所設計的行為參與問卷、認知參與問卷及情感參與問卷的整體框架,在此基礎上,結合小學英語課程目標的要求和小學生的特點改編而成。該問卷包括行為參與、認知參與情感參與3個維度。行為參與是指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行為的表現,它包含4個子變量:認真聽講、舉手發(fā)言、參加課堂活動、課前準備。認知參與指學生在英語課堂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維水平的學習策略,包含詞匯記憶、理解、運用。情感參與指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情感體驗,包括興趣、自信、成就感和焦慮感四個子變量。問卷采用李克特式5級評分法,共14題。
問卷涉及研究變量共為8個,它們分別是學生對教師課堂管理行為感知的5個維度——課堂常規(guī)、課堂秩序、人際關系、課堂氣氛、學習活動;學生課堂參與行為自我報告的3個維度——行為參與、認知參與、情感參與。這8個維度的Cronbach Alpha值均高于0.6,最小為0.601,最大為0.841。說明本次涉及到的研究變量信度在可接受范圍內,樣本回答較為準確可靠,也即說明此次研究樣本數據可用于進一步研究使用。
3.研究數據處理
本文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工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統(tǒng)計、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結果
1.學生課堂參與行為和學生對教師課堂管理行為感知的總體描述
研究發(fā)現,學生對教師課堂管理行為整體上表現出認可的態(tài)度。具體到每一個子指標(見表3),按照從“1”到“5”分別代表“從不這樣”到“總是這樣”,學生對感知到的課堂人際關系和學習活動的認可程度最高,得分為3.93,完全達到了滿意程度。同時,在課堂常規(guī)、課堂秩序和課堂氣氛3個維度的打分全部介于3.5~ 4之間,說明學生對于教師課堂管理行為這三個維度表現出較為滿意的態(tài)度。學生對自己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表現的整體評價也較高,平均打分值全部介于3.5~ 4分之間,這說明學生較為認可自己在英語課堂中的表現。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情感參與(3.86),行為參與其次(3.76),最低的是認知參與(3.50)。這說明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更多傾向于情感和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則相對較少。
2.不同授課班級學生課堂學習參與行為的對比分析
數據顯示,專家教師班級學生在行為參與和情感參與的個別子項目上有顯著差異,而兩類學生群體在認知參與上則無顯著區(qū)別。表4(見下頁)數據顯示:在行為參與維度的各個子項目(課前準備、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上,專家教師班級學生得分均明顯高于新手教師班級學生,且p<0.05,說明專家教師班級有更多學生能積極做好課前準備,課堂上認真聽講和積極思考。另外,在情感參與方面,兩類學生群體對“樂趣感”這一子項表現出差異性態(tài)度(p=0.00,<0.01),對比平均值可知:專家教師班級學生的平均打分明顯更高,說明整體上專家班級學生認為自己更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而這兩類學生群體在成就感、自信感方面無差異。在認知參與方面,專家和新手教師班級的學生,無論是在淺層次還是深層次策略上,均無差異。
3.不同授課教師課堂管理行為差異分析
專家教師的學生在對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整體認可度上要好于新手教師班級。前者在教師課堂管理行為各個維度上的得分都明顯高于后者(見表5)。根據數據分析,在“課堂規(guī)范”“課堂秩序”“學習活動”“人際關系”4個維度上,兩種授課教師班級的學生體現出顯著差異,這說明:專家教師上課時,學生更清晰地知道課堂要遵守的規(guī)范,課堂更有秩序,教師能關注到更多學生的需求,學習活動的設計更多樣且合理,課堂人際關系更融洽。專家教師比新手教師能更有效地管理課堂。
4.教師課堂管理行為對學生課堂參與行為的影響分析
對教師課堂管理行為和學生自身的課堂參與行為進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5個維度與學生參與行為的3個維度呈現顯著的正相關,而且這種關系較為緊密。到底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5個方面是如何對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的3個維度產生影響的呢?
1.行為參與
課堂秩序、人際關系、課堂氣氛和學習活動這4個維度對學生行為參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研究模型公式為:行為參與=1.023+0.106×課堂規(guī)范+0.290×課堂秩序+0.279×人際關系+0.364×課堂氣氛-0.299×學習活動。課堂秩序、人際關系、課堂氣氛和學習活動這4個維度的回歸系數均呈現出顯著性,回歸系數值分別是0.290、0.279、0.364、0.299,均大于0,說明它們會對行為參與產生正向影響關系。而課堂規(guī)范的回歸系數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說明它并不會對行為參與產生影響關系。
2.認知參與
課堂氣氛和學習活動對學生認知參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研究模型公式為:認知參與=1.035+0.067×課堂規(guī)范+0.117×課堂秩序+0.171×人際關系+0.621×課堂氣氛-0.214×學習活動。課堂氣氛的回歸系數值為0.621,并且呈現出0.01水平上的顯著性,學習活動的回歸系數值為0.214,并且呈現出0.05水平上的顯著性。而課堂規(guī)范、課堂秩序和人際關系這3個維度的回歸系數均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說明它們均不會對情感參與產生影響。
3.情感參與
課堂秩序、人際關系和課堂氣氛對學生情感參與產生顯著影響。研究模型公式為:認知參與=1.033+0.078×課堂規(guī)范+0.220×課堂秩序+0.254×人際關系+0.298×課堂氣氛-0.188×學習活動。如公式所示,課堂秩序、人際關系和課堂氣氛這3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均呈現出顯著性,回歸系數值分別是0.220、0.254、0.298,均大于0,說明它們會對情感參與產生正向影響關系。而課堂規(guī)范、學習活動這2個自變量的回歸系數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說明它們不會對情感參與產生影響關系。
總結上述分析可知:課堂氣氛會對學生課堂參與的3個維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課堂秩序、人際關系、課堂氣氛和學習活動這4個維度會對行為參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課堂秩序、人際關系和課堂氣氛會對情感參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并且課堂氣氛和學習活動也會對認知參與產生正向影響關系。學生課堂參與行為與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關系如圖1(見下頁)所示,實線箭頭表示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虛線箭頭則表示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具體維度對所指的學生課堂參與行為有顯著的預測作用。
三、結論
1.小學生英語課堂上的行為參與、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有不同的特點
從調查問卷結果來看,目前小學生英語課堂學習參與體現在行為、情感和認知3個維度上,這3個維度表現出不同的強度,其中情感參與程度最高,行為參與次之,最低的是認知參與。也就是說,小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濃,且能做到課堂行為規(guī)范,即做好課前準備、課上認真聽講、主動發(fā)言、樂于參加課堂活動。但運用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如根據發(fā)音規(guī)則來記憶單詞、歸納和概括語言規(guī)則以及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的活動很少參與。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可能原因是小學英語教師非常關注學生情緒和行為的投入,而忽略其認知投入。有研究發(fā)現,不少教師過分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記憶與積累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往往強調模仿和記憶,而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這些教師過多地控制學生思維,剝奪了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學生的思維幾乎成了“教學的荒地”[4]。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5]。教師在課堂中應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語言和思維能力。
2.不同任課教師班級的學生課堂參與行為存在差異
研究發(fā)現,小學生英語課堂學習參與行為受到任課教師的影響,不同任課教師班級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存在差異。通過對比專家和新手教師班級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行為可以得知,這兩類學生在行為參與的各個維度上呈現出顯著差異,在情感參與的一個維度,即英語學習興趣維度上有顯著差異,但在認知參與度上無差異。換句話說,專家教師班級的學生在課前準備、認真聽講、參加課堂活動三個方面的行為表現明顯好于新手教師班上的學生,專家教師班級學生也更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而在課堂管理行為的四個方面,即課堂規(guī)范的設置、課堂秩序的維持、人際關系的建立和學習活動的組織,專家教師得分也明顯高于新手教師,也就是說,專家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更為有效。這對于教師課堂教學的啟示是,學生的參與行為具有可塑性,它可以通過課堂管理和其他的干預措施提升和改變。
3.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對學生課堂參與行為有顯著影響
研究發(fā)現,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各個方面對學生課堂參與行為有預測作用。其中,學生的行為參與受到課堂秩序、人際關系、課堂氣氛和學習活動的影響;學生的情感參與受到課堂秩序、人際關系和課堂氣氛的影響;學生的認知參與受到課堂氣氛和學習活動的影響。由此可進一步得出結論,課堂氣氛是學生課堂參與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量,課堂氣氛是指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創(chuàng)造的心理、情感和社會氛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小型的心理環(huán)境,對每一個學生形成一種潛在壓力,使其產生“從眾傾向”,制約學生的行為模式。課堂氣氛還能夠作用于學生的情緒,從而影響其思維。因此,課堂氣氛對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要努力構建積極的課堂氣氛,以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學習機會。而課堂規(guī)范對學生課堂參與行為的各個維度而言,都不是重要的預測變量。
參考文獻
[1] 孔企平.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參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Vernon F.Jones & Louise S.Jones.全面課堂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3] 陳時見.課堂管理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王靈濱.開墾英語課堂的思維荒地[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6).
[5]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鄭麗萍(1975-),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