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オ?
初中語文課本中很多經典篇目的篇幅較長,人物眾多,主題深刻,創(chuàng)作手法典型,各種版本的教學參考書的教學建議一般要安排2~3個學時,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由于莫泊桑的這篇短篇小說時代背景的特殊性、故事情節(jié)的戲劇性、人物形象的復雜多變性和小說主題的尖銳的諷刺性,常規(guī)的教學建議是要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如果教師把教學時間壓縮到1課時,那么對語文基礎中上的學生來說,只要預習充分,導學合理,還是可以完成學習任務的。
只是對于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由于他們的閱讀能力較差、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獨立思維能力較低,如何在一課時里,讓班級中的這些語文學困生通過優(yōu)化語文思維,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長文短教的目的,這的確是個難度很大的挑戰(zhàn)。但是我通過精心的設計,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圍繞問題群展開了本課的教學,優(yōu)化了學困生的語文思維品質,提高了學困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從而達到了長文短教的效果,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教學任務。下面我就圍繞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將該課的教學思路闡述如下:
一、設計主問題激發(fā)學困生的積極性
主問題的設計是問題群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堂好課的必備條件。一個好的主問題必須是既能串聯(lián)起全文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又要能激發(fā)出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以及探究解讀文本的欲望,還要能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小組合作學習,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而優(yōu)化學困生語文學習的思維品質,提高學困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通過對《我的叔叔于勒》課文的反復閱讀和思考,我覺得小說反映的就是一個以菲利普夫婦為代表的法國小市民階層的“發(fā)財夢”。如果教師能抓住一個“夢”字,就可以將莫泊桑小說中的眾多人物串聯(lián)起來,把若瑟夫的一家人從人生舞臺的背后牽到臺前來。于是,我緊緊扣住這個“夢”字,設計了“夢想是一種堅持,這就是幸福的東西嗎?”的主問題?,F(xiàn)在的初中生應該是非常熟悉“一帶一路”中國夢的,哪怕是學困生也大多知道。
當聽到這個關于夢想的主問題時,一下子就激起了他們探究這個主問題的欲望,當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七嘴八舌,躍躍欲試之際,我注意到一些語文學困生似乎有所思卻又習慣性的一言不發(fā),充當起沉默的聽眾來。于是我把好學生和學困生進行了異質分組,按照一個好學生配3個中等生再加2個學困生的組合原則,讓全班學生進行自由組合,組成6人合作小組,并且選出了組長,明確了分工。特別強調必須利用小組合作方式,圍繞主問題,深入文本,結合具體情節(jié),展開本課的學習,同時還要求發(fā)言時必須由組內的學困生先說,再由好學生補充,從而避免了好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包辦代替,變相剝奪學困生發(fā)言機會的情況。
當建立了合作學習的組織,明確了合作學習的考核要求后,為了合作小組的榮譽,每一個合作小組中的學困生都能主動參與到這個主問題閱讀學習中去,學困生思維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激發(fā)出來。
二、構建問題群培養(yǎng)學困生思維邏輯性
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有序必須依賴于問題群構建的巧妙而有序,有序的問題群必然是富有邏輯性的,有利于學困生思維邏輯性的培養(yǎng)。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人性的兩面性,領略莫泊桑這篇三千多字的經典短篇小說的藝術魅力,我在確立了“夢想是一種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嗎?”的主問題后,圍繞“夢開始——夢發(fā)展——夢高潮——夢破滅”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這樣的一組問題群:
這是誰的夢,夢在什么時候開始的?請劃出對于勒的稱呼,感受菲利普一家的夢的重要意義;發(fā)財夢,什么時候醒的?請從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感受發(fā)財夢破滅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你認為“夢想是一種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嗎?請從小說中選擇一個人物,小組談談感悟。
這個問題群的3組問題的設計是環(huán)環(huán)緊扣、由淺入深的,它能引導學困生根據(jù)“人們對于勒的稱呼的變化”,抓住“盼于勒”和“見于勒”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困生自己先閱讀課文,獨立從課文中尋找并劃出對于勒的不同稱呼,再通過參加小組討論交流和合作展示,自然就體悟出菲利普夫婦在“盼于勒”和“見于勒”時的不同情感,并從人物情感的變化中準確把握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對主問題群的3組問題思考并產生各自的見解。通過這個環(huán)環(huán)緊扣、由淺入深的問題群的合作學習,合作小組中學困生語文思維的邏輯性得到了培養(yǎng)。
三、精選課外資源培養(yǎng)學困生的思辯性
學困生閱讀課文時經常容易陷入傳統(tǒng)閱讀思維的陷阱,往往是見風便是風,見雨便是雨,很難透過現(xiàn)象見到本質。教參上對《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題常規(guī)解讀是,小說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這種階級斗爭式的傳統(tǒng)思維往往也限制了很多學生的語文思維,尤其是學困生很輕易地就接受這種常規(guī)解讀的論斷,導致語文閱讀思維的單一性和片面性。
因此,教者對課外文本資源進行去粗取精的篩選,引導學困生對傳統(tǒng)思維進行批判,對小說主題進行多元化解讀,就是特別重要的。為此,我精選了課外文本資源的鏈接內容,安排在問題群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結束的時候切入,展現(xiàn)鏈接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學生們打破了傳統(tǒng)的閱讀思維的束縛,得出新的屬于自己的結論,學困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就初步產生出來了。
在問題群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選擇鏈接的文字材料是左拉《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中的兩段:“無限的豐富多彩,無不精湛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讀他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遠是發(fā)人深思的?!睂W困生圍繞菲利普夫婦的“法國夢”,根據(jù)左拉《在莫泊桑葬禮上的演說》中對莫泊桑小說藝術的高度評價,選擇小說中的一個人物,首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大家合作,互相補充,最后派一位學困生作為小組發(fā)言人,在全班交流本組的個性解讀。
在問題群學習的前兩個環(huán)節(jié)形成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的傳統(tǒng)思維基礎上,學困生再次深入文本閱讀的相關細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分析,他們體會到“發(fā)財夢”是具有合理性的,進一步領悟到“發(fā)財夢是合乎人性的”“人只有牢牢把握自己的夢想,堅持夢想才有可能是幸福的”。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比較分析鏈接材料,學困生獲得了獨特而深刻的閱讀感悟,語文的辯證性思維得以培養(yǎng)。
四、合作朗讀促進學困生思維深刻
朗讀,既是學習小說的基本方法,又是問題群教學的基本方法。學困生盡管在閱讀思維品質的某些方面和優(yōu)秀生相比稍顯遜色,但是,他們中的一些同學有一定的朗讀水平,并且特別喜歡朗讀展示,因為朗讀展示往往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對課文的認知感。而通過小組合作,學困生能夠抓住小說中關鍵人物的關鍵性語句進行反復朗讀。這樣可以加深他們對小說的理解,促進學困生語文思維的深刻性,落實問題群教學的目標。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在不同的階段指導各個合作小組選取了多種朗讀的方式進行展示。如在課文開始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說夢”之后,我讓學生從不同人物中選擇一個進行補白朗讀:“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先個人獨立的補白朗讀,再和小組合作讀;有分性別的小組合作朗讀,男生組讀得迫切,女生組讀得委婉,還有男生女生合作讀;既有一個小組合作展示,另外的組評點、朗讀示范,又有小組挑戰(zhàn)賽。小組合作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充分調動起學困生思維的積極性,他們深入地理解了菲利普全家的“發(fā)財夢”。這樣反復朗讀欣賞人物描寫的關鍵語句,使學困生深入的體會到菲利普夫婦和若瑟夫的內心世界及他們的人物性格。
小組合作朗讀的學習形式豐富而有效,使學困生語文思維更深刻,對這篇經典短篇小說的寫作技巧、小說人物的命運和小說主題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把握,問題群教學高效而扎實。
作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必須關注每一個學習個體,無論是好學生還是學困生,都有在語文的天地中健康成長的需要。但我們注意問題群的構成,巧妙導入,精選鏈接材料,比較分析,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可以實現(xiàn)長文短教的高效目標,也可以培養(yǎng)學困生思維的積極性、邏輯性、辯證性和深刻性,更加優(yōu)化學困生的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中(22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