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利
摘要: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當前課改的一個新課題,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對語文教學方式積極改變,提升語文教學的效能,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更充分得到體現。提高語文學習的實效性,發(fā)揮語文育人的功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整合資源,確?;顒佑行ч_展,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fā)展,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綜合性學習;實踐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fā)展的實踐活動。
一、更新觀念
更新觀念是綜合性學習能否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目的前提。為此教學的重點要由重知識傳授向學生發(fā)展轉變;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習,既是學習“知識和技能”、掌握“過程和方法”的過程,又是升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促進身心發(fā)展的過程。教育是開發(fā)學習者的個體潛能,貫穿于學習者終身的活動?,F代教育觀認為,知識不僅是一種靜止的“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一個運動的“過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分析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因此,教師“不能只為學生的一陣子著想,而要為學生的一輩子著想”,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我們必須明白綜合性學習并不是完全對傳統(tǒng)分科課程的拋棄,恰恰相反,它是建立在傳統(tǒng)分科課程基礎上的,沒有學科的分化,沒有分析性知識在數量上的增長,綜合性便無從談起。
二、延伸課文 內容
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富有啟迪性,成功的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對課堂教學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抓住機會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語文知識、能力的運用和提高。有一位老師在教學《鳥的天堂》后,組織學生開展了征集廣告詞、導游詞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師先出示了小鳥天堂景區(qū)征集導游詞及廣告詞啟示:廣東新會小鳥天堂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為進一步提升景區(qū)形象,吸引更多的游人前來觀賞,現向社會征集導游詞及廣告詞,真誠希望您能踴躍參與,為小鳥天堂的發(fā)出一份力。江門市新會小鳥天堂有限公司。然后老師帶學生上網查閱資料,進入“廣東新會小鳥天堂”網站,點擊“景區(qū)概況”“百年古榕”“百鳥歸巢”“鳥聲欣賞”“鳥博物館”等欄目。然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欣賞圖片、音樂并收集文字資料。學生被一張張精彩的圖片和豐富的文字資料所吸引,不住地發(fā)出贊嘆聲:“哇,真不愧是鳥的天堂?!苯處熃酉聛斫M織學生編寫導游詞或廣告詞,并力求新穎。展示成果后把優(yōu)秀的導游詞和廣告詞用E-mail發(fā)往“小鳥天堂旅游有限公司”。
三、緊扣單元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為了體現訓練重點,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編排,每個單元中的文章在體裁和寫作特點方面都是相同或類似的,因此,教師要準確、熟練地把握單元內容,并用于綜合實踐活動中去。讓每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都成為單元知識序列的再造、拓展和升華。例如有一位老師帶領學生學完《秋天的雨》《聽聽,秋天的聲音》一組內容后,在多彩秋天的熏陶感染下,學生們非常激動,紛紛表示想到大自然中去接觸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秋天,看看生活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看到學生們熱情高漲的樣子,這位老師順勢布置了“搜集秋的足跡”的活動。孩子們搜集了各種秋的足跡:葉子、枯花、樹根、小種子等,在搜集中孩子有了許多新的發(fā)現。一番仔細觀察,再加上學生們豐富的想象,一個個妙趣橫生的童話故事誕生了。隨后,老師又組織學生進行“品秋”品析描寫秋的文章;在課堂上“展示秋”孩子們的課桌上擺滿了各種“收獲”:圖片、文章、花卉、樹葉、果子、自辦的小報等琳瑯滿目。在展示時,學生們有的將葉子拼成了一座花園房子,并講述了一個關于花園房子的故事;有的用一棵棵果子在大紙上粘成一個“秋”字;有的朗誦一首秋天的長詩;有的講述一片葉子的神奇經歷等學生們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下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秋。
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和生活緊密相關。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苯柚S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可以使學生主動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我在綜合性學習中努力體現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社會教育資源,開展扎實有效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在各種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指導學生在學校開展演講、辦手抄報、演課本劇等活動。我們還可以帶學生走出校門,進行參觀訪問;節(jié)假日,鼓勵學生與家長外出旅游;組織學生做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等等,這些綜合性學習都有利于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依賴于語文這個工具。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天然教室,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課文,并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到生活中去實際應用,發(fā)揮語文的交際功能、傳播功能。比如讓學生寫廣播稿、倡議書、借條、招領啟事、辦手抄報等,也可以讓學生為旅游公司設計廣告語、導游解說詞。這樣,綜合性學習就能把生活與語文緊密相連,把學生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發(fā)展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節(jié)約用水,愛護我們的家園”活動中,讓學生寫倡議書,設計公益廣告詞等一系列活動,體現語文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同時也達到了“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的效果??梢哉f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空間就有多大。
參考文獻
[1] 方衛(wèi)東.試析語文綜合性學習四境界[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