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祥
摘要:小學階段,思想品德課堂上應一改說教式的教學方法,要將呆板的課堂變得生動,使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氣氛中逐漸形成獨立自主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教學互動中將認知與情感體驗相互結合,同時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文章從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簡要論述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課程;體驗式教學;教學實踐
思想品德課堂中,學生的情感體會十分重要。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中的內(nèi)容,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探索、反思,進而形成自主學習的動力,也能促進學生以更加廣闊的視角,從更加深刻的層面進行自我發(fā)展。由此可見,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既有益于學生的思考和學習,也使學生通過情感體驗樹立積極的觀念,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摒除消極的思想和行為,從而讓良好的思想品德深入內(nèi)心,使道德情感升華,最終形成健康、積極的道德觀。
一、將生活融入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道德情感是道德與行為之間的橋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對學生的行為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也有益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作風。而設置情境教學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所以,教師應該大力推行情境教學,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習知識,體驗生活,也能受到道德形象的感染和熏陶。道德與生活二者密不可分,而人類的生存需要環(huán)境,需要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這些交往和聯(lián)系中離不開道德和規(guī)范,如果道德脫離了生活,脫離了人,那么道德也就成了擺設。所以,不論是道德的建立,或是道德情感的提高,都離不開人和生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設置的教學情境要與人們的生活相結合,只有在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才能夠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到道德形象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而激發(fā)情感體驗。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獲取的是具有真實情感的、富于活力的知識,這不僅有益于知識的內(nèi)化,也有益于學生道德情感的熏陶和升華。
二、教學情境中巧妙設置問題,引發(fā)情感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科學設問是產(chǎn)生思維碰撞的有效途徑,也是師生對話的重要手段。而學生與課本之間的對話既是對話教學的前提,更是引發(fā)學生思考的重點。因此,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不僅要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更要緊密聯(lián)系課本知識,以此來引導學生關注課本中的重點,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探索新知。在教學情境中,一個科學合理的問題,不僅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還能幫助學生確立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引導學生接近文章的主旨,進而引發(fā)道德體驗和感悟,在之后的情感反思中能夠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科學設問也是實現(xiàn)對話教學的關鍵。通過問答形式的交流和學習,不僅能夠增強生生、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使課堂上師生之間心靈的交融,也能夠產(chǎn)生智慧的碰撞,拓寬學生的思維,為教師的教學提供靈感,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
例如,在為同學們講解《做一個誠實的人》一課時,部分學生會提出“說真話不一定能夠得到表揚”等觀點,原因是有時說真話或勇于承認錯誤反而會受到家長或老師的批評,反觀那些沒有承認錯誤或說謊的同學,并沒有因為不誠實而承擔任何責任或受到任何不公平的待遇。雖然這個觀點得到課堂上其他學生的認可,但是對于這種錯誤的道德體驗,教師不能強行說教或提出批評,可以通過巧妙的提出一些問題,來扭轉學生的觀點。此時,教師可以說:“做一名誠實的人,雖然有時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誠實守信給人帶來的益處更多,同學們能從自己的所見所聞中舉些例子嗎?”這樣,通過課堂上其他同學的舉例,可以幫助學生增強情感體驗,在其他同學真實的講述中,產(chǎn)生正確的認識,進而轉變錯誤的觀念。因此,在教學情境中,教師應科學設問,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的真實體驗,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思想感悟。
三、增設實踐性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道德情感的升華
小學階段,是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期間學生的可塑性強。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呆板的理論知識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所以,要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實踐情境中形成優(yōu)良的的學習作風和生活習慣,并在實踐中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小學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完成課上教學以后,應該增設一些可供學生實踐的情境,試圖在情境中引導學生將課本所學的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融入到生活實踐中,指導自己的行為舉止,進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實踐其實很簡單,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愛表現(xiàn)的心理,設置一些獎勵式的活動。例如,遵守課堂秩序、按時完成作業(yè)者,獎勵一枚五角星,如果堅持一個星期,就可以獲得一枚“獎章”,這種鼓勵機制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也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課堂行為,有助于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的形成。另外,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設置特定的教學實踐,例如,在講解《我的責任》一課之后,組織學生在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中擔任“志愿者”,或組織學生開展“環(huán)境保護從我做起”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體味和了解思想品德的學習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將所學付諸實際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
總之,增加課程的體驗性和實踐性是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和目標。因此,教師要大力推行體驗式教學,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也能讓學生在情境中增強情感體驗和反思,不但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也能順利完成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任務和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蔚青.在思想品德課中嘗試體驗教育[J].小教研究,2014,1.
[2] 馮麗萍,中職德育課體驗式教學探討[J].辦公自動化,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