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輝權+譚小華
摘 要:合理的構思、巧妙的安排、精妙的設計是課程導入的基本要求,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和妙趣橫生的講解方式也是引入教學內(nèi)容的關鍵,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化學教師如何進行新課引入已成為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導入;實驗
對于剛接觸化學的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積極地參與,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才會大大提高,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而新課導入是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學中,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導入方式。
一、以舊帶新,層層深入
《學記》中提出:“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币簿褪钦f問題應從易到難,由淺入深,難易適度,循序漸進。要啟發(fā)學生利用他們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分析、思考、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逐漸地去獲取新知識。學習新課中,再現(xiàn)學生原有知識內(nèi)容中與新知識相聯(lián)系的有關內(nèi)容,在不斷深入的復習中提出新的問題,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新課的學習中。我在上“物質(zhì)組成的定量表示”這一節(jié)課時,是這樣設計的:課一開始,我提出問題“同學們誰能幫老師稱出一杯水的質(zhì)量?”問題簡單,同學們踴躍舉手回答,接著我又問“同學們能否稱出半杯水的質(zhì)量?”同學們還是呼聲不減,接著我又問“誰能稱出一滴水的質(zhì)量?”同學們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有點為難的樣子,緊接著我再問:“那么誰能稱出一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呢?”這次同學們更是面面相覷,都露出了一種渴望獲得知識的表情。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走上了高潮,接著我又說:“既然我們無法稱出一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那么你們是否有辦法比較出一個水分子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質(zhì)量的大小呢?”這次同學們的反應比較大,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不少同學得出了結(jié)論并說出了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質(zhì)量大的原因,從而由同學們都熟悉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引出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這樣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在逐步深入的問題中,讓學生感受到已有知識不足以解決新問題,從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課堂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二、實驗導入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新課伊始,若能巧妙地安排一個現(xiàn)象新穎、變化明快的實驗,再配以生動的描述,將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認識興趣和激發(fā)起強烈的求知欲。
用趣味實驗導入新課。“興趣是人的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xiàn),是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币源藶槠鯔C,可以把學生的學習向深引入。例如,講“燃燒和緩慢氧化”一節(jié)時,先安排學生看一個“水中生火”的趣味實驗:通過玻璃管將氧氣與浸在熱水中的白磷接觸,結(jié)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燒起來,出現(xiàn)了“水火相容”的奇跡。這種酷似魔術的實驗,讓學生感到不可思議,探究問題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從而為燃燒條件的講解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創(chuàng)設“矛盾”實驗導入新課。教學實踐表明,平淡無奇,無矛盾沖突地導入新課,是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學生的興趣的。在新課導入時,若設計一些“矛盾”實驗,造成認知沖突的情景,構成懸念,即對某一問題學生想急于解決,但用所學過的知識卻又無法解決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講授新課的效果自然也就好。如“分子”一節(jié)的教學,一開始教師不動聲色地在黑板上寫下:“1+1≠2”,此時,學生感到疑惑不解,立即將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出來,并形成認知沖突。
三、故事導入
故事對人們有著特殊的吸引力。而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問,富于想象力,對于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是喜聞樂道。上課開始,可運用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故事、傳說使他們很快安靜下來,還可以造成懸念,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zhuǎn)移到有意注意上來,從而達到新課導入的目的。例如,在講“甲烷”這節(jié)課時,一上課,教師說:“今天先講個故事?!比帏f雀無聲。“1928年夏天,趁軍閥混戰(zhàn),群龍無首的機會,軍閥徐源泉部下的一名軍長,把貪婪的目光盯上了富麗豪華的東陵慈禧墓,想發(fā)筆橫財,開墓后,他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精致的煙盒裝著上等的鴉片,這時一個軍官煙癮大發(fā),摸出火柴就想美美抽幾口,那知剛一點火,墓室就發(fā)生了爆炸,里面的官兵被炸得血肉橫飛。后來經(jīng)調(diào)查才知道,爆炸是一種叫甲烷的氣體引發(fā)的。甲烷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我們這一節(jié)課就來認識它的一些性質(zhì)?!?/p>
四、激趣導入新課法
形象激趣導入法。新課導入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借助音頻、三維動畫等,使教學生動形象不再死板,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我們可以把一些深奧的化學概念制作成通俗易懂的課件,供學生從電腦上觀看。這樣,就可以將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易懂,使學生更易領會,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激趣質(zhì)疑導入法。學習的過程也就是解決一個一個疑難問題的過程,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常常能夠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及探求的欲望,使學生進入一種非常想解決難題的狀態(tài)。
激趣懸念導入法。導入新課時,可以“巧設懸念”。看起來和本節(jié)課內(nèi)容沒有關系,實際上聯(lián)系很密切。某些有特色的問題,不僅可以很快地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fā),還能讓他們的情緒迅速高漲,進而進入渴望求知的狀態(tài),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和用途》這節(jié)課的一開始,我講了下面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個奇怪的山洞,人走進這個山洞安然無恙,而狗走進洞里則一命嗚呼。因此,當?shù)鼐用窬头Q之為“屠狗洞”,迷信的人還說洞里有一種叫做“屠狗”的妖怪。以此作為懸念,使學生一開始就興趣盎然,沉浸在樂學的氣氛中。
注重教學導入的藝術性,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和條件,采用符合學生實際,又富有感染力的藝術教學導入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達到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天亮.化學新課程的導入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09(24).
[2]李遠蓉.化學教學藝術論[M].廣西: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