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華
摘 要:漢字是語文的基本單位,識字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的一大重點,為小學生進一步學習理解更深層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教師開展識字教學時,應當注意教學方式方法,一味的說教以及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你已然不再適應新時代所需人才培養(yǎng),應當立足學生基本掌握識字技巧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的開展識字教學。本文就當前眼下小學識字教學現(xiàn)狀展開探究,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技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技巧與方法
識字教學作為小學語文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環(huán)節(jié),同樣也是開展語文教學的重要人物,提升識字教學質(zhì)量,科學改革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途徑對于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學生只有很好的掌握認識了單個漢字,才能夠進一步的掌握理解語文詞語,進而更好的學習理解句段篇。因此,識字教學是開展語文教學的基礎保障,教師應當真正意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從而鼓勵引導學生重視識字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以及改善語文學習成效。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fā)識字的興趣
多媒體賦予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艷麗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習內(nèi)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兒童的認識與教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他們能愉快地探索知識的奧秘?!皩W之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發(fā)了興趣,也就為學習開了一個好頭。例如在教學《小小的船》這一課,一開始,在屏幕上展示動態(tài)畫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駛。這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與同學閑聊或玩耍中轉(zhuǎn)移到課堂上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接著引入課題后,馬上展開課題畫面:藍藍的夜空中,有著閃閃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彎彎的月亮上,猶如坐在小船上劃著槳。在畫面切換的同時,配以背景音樂:童聲朗讀《小小的船》。在這過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畫面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一畫面產(chǎn)生好奇心,進而開始探測下面將學習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聲朗誦課文,使學生注意到課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彎等,部分學生會主動開始跟著朗讀,這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這些生字的興趣,使他們盡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學生識字能力的生成
學生的識字能力包括對主動發(fā)現(xiàn)漢字的能力、主動理解漢字并應用漢字的能力,還包括應用已有的知識“猜字”的能力。教師要想在識字教學中促進學生識字能力的生成,必須從漢字應用的基礎入手,使識字、用字成為學生日常生活行為的一部分,要做到這一點,就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接近生活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識字。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過年的情境,請學生通過識圖填字進行識字學習。首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過年的視頻,包括母親贈送孩子羽絨服、父親贈送孩子飛機模型,一家三口到奶奶家包餃子,提燈籠、放七彩煙花的過程。每個學生都獲得這樣一張卡片:過年了,媽媽給我買了新( ),爸爸送給我( ),我們一起到奶奶家包( )。晚上我提著( ),和爺爺一起去放( )煙花??赐暌曨l后,學生需要將空格填好。有的學生填的不是“七彩”煙花,而是“彩色”煙花,但是“彩”字仍然被用到了。這樣的識字學習能夠使學生將“識字任務”轉(zhuǎn)化成“表達能力”,使學生的識字能力得以發(fā)展。
三、識字教學要遵循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
識字教學的對象是學齡初期的兒童,他們只有6―7歲。心理學研究證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的具體的有趣的東西,記憶力比較強,但易記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樣是通過與他們的心理特征相適應的內(nèi)容和方法而獲得知識,產(chǎn)生興趣的。
我們教學生識字,切不可忽略這一普遍的規(guī)律性的特點。識字教學要從內(nèi)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為兒童接受新知識提供方便。比如,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教學難點要分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使兒童喜聞樂見,易于接受,易于記憶。如漢語拼音,是一個個毫無意義可言的表音符號。死記硬背固然也能讓兒童掌握,但耗時多精神壓力大,不可取。教材的編者為此在不斷地加以改進,為漢語拼音字母設計出了越來越便于教學的圖像。
識字教材內(nèi)容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字形要由簡單到復雜,要配上色彩鮮艷的圖畫,兒童就樂意學。漢字中幾十、上百的獨體字,字形簡單,又有獨立的意義,便于用圖形表達字義,有不少獨體字還是以后學合體字的組成部分,看圖識字便應運而生,經(jīng)久不衰。低年級的課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要有點故事性、趣味性,讀起來瑯瑯上口,再配上插圖,圖文并茂,就能吸引兒童。
教材內(nèi)容符合兒童認識規(guī)律,只是提供了學習的條件。教材要靠教師去貫徹實施。如果教學中不遵循兒童認識規(guī)律,仍然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兒童學習積極性。強化了漢字音形義的聯(lián)系,符合兒童愛動、好奇,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師應當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識字技巧,給予學生施展的機會和空間,充分挖掘發(fā)現(xiàn)學生潛能,拓展提升學生發(fā)散思維意識以及應用實踐能力。教師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并不是單純地把生字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真正意識的作為教學主體的進行開展學習,讓學生真正感受作為課堂主人的滋味,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徐貞.古代識字教學與小學語文新課程識字教學對比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2009(3).
[2]易愛香.小學識字寫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