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
(廣東省社科院國際經(jīng)濟所,廣州510610)
異化與勞動異化再探
李永明
(廣東省社科院國際經(jīng)濟所,廣州510610)
異化,是指人的行為違背其目的的狀態(tài)。人類目的是個人性的,個人性的人生目的應(yīng)當合乎自然法則。異化起因于人的有限性,異化形式可分為:自異化(個人自己的有限性導(dǎo)致的異化)和他異化(由于外界的原因、他人的有限性導(dǎo)致的異化)。前者需靠個人修為克服,后者需要公共治理機制去防止。公共治理機制本身,也是他異化的主要來源。勞動,是人生命活動基本形式,也是異化表現(xiàn)的主要領(lǐng)域。異化勞動,也分為勞動的自異化和勞動的他異化。同理,勞動的他異化需靠良好的公共治理機制去防止,但公共治理機制又是勞動異化的(潛在的)主要來源。
異化;自異化;勞動異化
異化,是人的行為或狀態(tài)與其目的的不一致。人是一種有目的性的生命,其生命存在,生命運動,是要朝向那個目的的,這種狀態(tài)是一種自由狀態(tài)。因此,異化可視為自由的反面,是對自由的妨害。
人的目的,是屬于個人性的,每個人自己是自己的人生目的的決定者、決策者、評判者、風險承擔者。在人的目的上,不可以有統(tǒng)一模式、限定,不可以被他人操控、左右。操控、左右他人本身就是妨害人的自由,就是異化。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目的,或者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相沖突怎么辦?比如有人說他的人生目的就是消滅某些人,或者通過消滅某些人的手段來達到滿足他自己的“快樂”的目的,如此來說,殺人是合乎他的目的性的,是合理、正當?shù)?,而不殺人,則與其目的不一致,是異化。顯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如果人的目的沒有限定,任由各人定義、擇取,很可能你所謂的“自由”恰好是我所謂的“異化”,異化問題的討論便毫無意義。因此,在討論異化之前,我們還得討論一些前提:即目的不都是正當?shù)?,它有合理性的范圍、邊界?/p>
目的的合理性問題,屬于自然法的范疇。自然法,是一系列的不證自明、眾所認同、習之成俗的規(guī)則、公理、常識,也是人類社會的道德、秩序根基。比如不能傷害生命,尤其不能殺人,不能奴役人,不能偷盜,不能說謊,不可奸淫等。美國《獨立宣言》所宣示的(“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nèi)舾刹豢蓜儕Z的權(quán)利,其中包括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也正是這種不證自明、不可動搖的人類自然法。人的目的、手段必須被置于這些自然法之下,受自然法的約束,才是正當?shù)?,若違背這些公理、常識,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前述對異化的定義中,“個人目的”必須合乎自然法,或者可以這么說,違背自然法,就是違背普適的個人目的,也就是異化。
異化,起源于人的有限性,這有限性可分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人自己的有限性;另一種是外界(他人、社會)的“有限性”。前者導(dǎo)致的異化,筆者稱之為“自異化”,后者導(dǎo)致的異化稱之為“他異化”。
現(xiàn)實中,這兩種異化可能互為交織,難解難分。有人說奴役人的人,自己也在被奴役著。前半句說的就是他異化——有人被奴役導(dǎo)致個人狀態(tài)或行為偏離自己的目的,后半句則指自異化——奴役者受自身有限性制約而受某種力量的轄制、左右,導(dǎo)致自己的狀態(tài)和行為偏離自己的目的。奴役者與被奴役者都屬于“異化”的人,不自由的人。
(一)自異化
人其實是活在黑暗、無知之中,每個人都在尋找光明、出路、目標、意義和價值。人往往對自己目的目標不認知、錯誤認知,以及使用錯誤的手段、工具,自我作踐、跟自己過不去、自尋煩惱、自食其果,甚至自掘墳?zāi)?,自己的行為、狀態(tài)跟自己的真正的、當有的目的相偏離。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異化不可避免,甚至是常態(tài)現(xiàn)象,人原本就活在自異化當中。人的生命成熟過程,是不斷戰(zhàn)勝自異化的過程。
人的有限性、及其導(dǎo)致的自異化的起源,在進化論的解釋中,直接把它當成一個既定事實,認為人源自低級生命,本來就不完美,通過長時間進化,才變成人,要等待更漫長的時間去“修成正果”、至臻完美。進化論的這種解釋是牽強的,因為異化本身表明人原初的狀態(tài)曾是完美、自由的,只是由于后天的變異,而失去原初的美好,從而發(fā)生了異化。防止、去除異化,就是回到那美善的本初狀態(tài)?!爱惢钡谋玖x,跟基督教的教義頗為契合。基督教認為最初人類是完美的,異化、自異化是源自人類始祖的犯罪墮落從而被造物主神遺棄、懲罰,需要通過恢復(fù)跟神的和好關(guān)系,才能克服異化,并恢復(fù)人本初的樣式。人的自異化,需靠個人的修為(主要是探求真理)去克服。
(二)他異化
人的有限性必導(dǎo)致自異化,也必導(dǎo)致他異化。暴力、脅迫、誘騙、蒙蔽……,還有源于制度、傳統(tǒng)、習俗、文化等導(dǎo)致的轄制、不自由。
對于他異化,靠每個人的個人修為去克服、抵抗是不夠的,還必須依靠一套保護自由(尤指消極自由,即不受強制、干涉的自由)、防止異化的良好的社會公共治理秩序的建立。那就是建立一個維護自然法的法治秩序,規(guī)范人的行為,保障人的自由??朔惢倪^程,也是社會公共治理不斷完善的過程。
公共治理的基本職能是防止他異化,保障自由,但是,公共治理機制本身,即政府,無論是專制的,還是民主式的,可能成為最嚴重、覆蓋面最廣的他異化之源。專制的政府,它單方面給社會、人民定規(guī),在程序上已經(jīng)違背自由原則,違背自然法,毫無疑問它本身就是他異化。專制政府往往聲稱所強制推行的政策跟多數(shù)人的人生目的一致,但由于其程序上的異化形式,是難以自辯,難以洗脫其異化的名號的。而對于民主政府,也即多數(shù)人推舉并立約而形成的政府,首先它不可能獲得全票支持,對于那屬于少數(shù)的反對者,這個政府就是一個異化;其次,民主政府成立后,它的施政是由一群有限的人設(shè)計、操作,難以不折不扣地履行競選時的承諾,因而也會在支持它的人群中產(chǎn)生異化。作為以防止異化、保障自由為職志的公共治理體系(政府),需要防止它自身成為異化(壓制自由)的策源地,故此它的設(shè)計、建構(gòu)、運作對人類影響至大,必須群策群力妥善謀之。
勞動,無論采取寬泛定義還是狹義定義,它都是人類生命活動的重要形式。它與人的自由、異化關(guān)系緊密。勞動,一般理解為手段,而不是目的。馬克思曾經(jīng)將勞動表述為未來理想社會中人的“第一需要”,儼然是一種生活目的。這種將勞動視為快樂之源、人類目的的理解是不切實際的。勞動可能通往人的目的,通往自由,也可能成為異化,偏離人的方向。
勞動概念有不同的解釋。最寬泛的解釋,接近于行為概念,對勞動的考察、研究,幾乎等于行為學,勞動異化也可等同于異化(行為異化)。奧地利學派泰斗米塞斯就將他的經(jīng)濟學著作名之為“人類行為”。這里,筆者使用一個狹義的定義,即勞動是人為了獲取生存發(fā)展資料或獲取價值而付出的生命消耗。這種生命的消耗,也可以有很多種形式,正如人們有很多職業(yè)、謀生形式。
為了獲取生存資料而付出生命消耗,如果跟人生目的相一致,那就是自由(勞動);相反,就是異化(勞動)。有些人很幸運,其職業(yè)、謀生方式,跟他的人生目的是一致的,其工作、勞動就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自由狀態(tài)。他可以持續(xù)工作、勞動很長時間。外人看來是“工作狂”,其實他自己樂在其中。
但有一種長時間工作、勞動狀態(tài),是出于人某種錯誤觀念,如賺大錢、賺夠錢,下半生可以玩逸,或者為了爭強好勝,為了虛榮心,而過分投入,導(dǎo)致失去不該失去的人生機會成本(情感、家庭關(guān)系、身心健康等),甚至導(dǎo)致過勞死,從而偏離其人生目的。這就是異化,勞動的自異化。
勞動的自異化要靠個人修為克服,屬于私人事務(wù),毋庸他人置喙。
勞動的他異化,即違背當事人意志的強制勞動。一般來說,契約勞動(或稱“交易勞動”)不屬于強制勞動,不屬于勞動的他異化。因為契約,是立約者自由意志的表達。雇傭勞動,一般屬于契約勞動,因而不是異化勞動。
勞動的他異化屬于公共事務(wù),需靠公共治理機制去克服。但也必須指出,最大面積的勞動異化,可能發(fā)生在公共治理領(lǐng)域,或跟公共治理體系相關(guān)聯(lián)的領(lǐng)域。因為公共治理機制、政府行為(如稅收、財政分配、公共事業(yè)管理、公共投資、宏觀調(diào)控政策、市場干預(yù)政策等)涉及人群廣,影響深重,比如它不可避免會引起公共權(quán)力的尋租行為,搭便車行為,它對各行各業(yè)的私人經(jīng)營都有程度不同的影響。某些國家一度施行公有制計劃經(jīng)濟的管理體制,既產(chǎn)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政府(公共機構(gòu)),又產(chǎn)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最為嚴重的勞動他異化,最后導(dǎo)致經(jīng)濟、社會的全面崩潰。
[1](德)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德)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3]米塞斯.社會主義:經(jīng)濟與社會學的分析[M].王建民,等,譯.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2008.
[4]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致命的自負[M].馮克利,等,譯.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2000.
[5]大衛(wèi)·鮑茲.古典自由主義——入門讀本[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金永紅]
A81
A
1005-913X(2016)10-0024-02
2016-07-25
李永明(1965-),男,江西蓮花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理論經(jīng)濟學、國際經(jīng)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