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華
地理課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門科學,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培育著我們建設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地理知識給我們揭示了地球上的許多奧秘,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激勵學生愛科學的情操。也是我們生活的向導。
由于初中升高中地理分值較少,所以許多學生還有領導都把地理學科看成是副科。剛上初一的學生也就普遍認為地理學科是副科,甚至認為教地理的老師也是次等教師。針對學生的這種思想,我認為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引導他們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打心眼里愛上這一科,地理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地進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沒有興趣,也就沒有發(fā)現和發(fā)明?!睈鄣仙蛺垡蛩固箯男《紝茖W感興趣,所以長大后都成了科學家。學習興趣在學習活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達到預期目的。沒有興趣,學生就會有產生苦學、厭學、棄學的可能,教師也就完不成教學任務。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讓學生知道地理學科的學習內容和意義
剛上初一的學生雖然在小學已經學習過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并不陌生,但是對于為什么要學習地理及學習內容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們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首先讓學生觀看課本前頁的彩色圖片和彩色地圖冊,讓他們看到各色各樣的地理事物,自然景觀和人類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再舉例說明:“日月星辰為什么每天都東升西落?為什么冬天冷,夏天熱?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原,有的地方是平原?為什么有的地方人少,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經濟發(fā)達,有的地方經濟落后?等等。要想懂得這些地理內容和人地關系,就要好好學習地理知識, 這樣就能在感性方面增加學生的興趣。
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有一股恒心和毅力,這個力量來源于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目的和動機是以需要為基礎的,過去只用升學來誘發(fā)學習目的和動機,這是很片面的。要對學生說:無論干哪一行,都離不開地理知識,在我國古代人們就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知識的廣博。那么我們現代人更應把它重視起來,將來經商的時候才能知道哪里出產什么,有利于商業(yè)活動。只有了解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掌握人類活動和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將來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地發(fā)展,自然界才能不給人們帶來災難?!?/p>
三、運用恰當的教法
地理學科也是一門科學,地理教師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叫法。
首先,教師在講新課時,應該用教學掛圖,把它掛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思維閱讀課本上的文字,邊看書上圖,再對照前邊教師的大掛圖對比著學習,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來記憶,這樣很直觀,很有空間想象力和地理事物的真實性。
其次,在講完新課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草圖變相出題型,讓學生把知識學活,如果畫圖的水平不高、不太像也沒關系,只要能把關鍵的地理事物和名稱表現出來就行。
再次,教師要多閱讀課外書籍,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講解知識,會拓展知識面,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懂得理論知識的科學性。不要死記硬背地理知識,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獲取知識的能力。如問學生:“為什么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不是熱帶雨林氣候,而在它的同緯度的大陸岸卻是雨林氣候?”這樣的問題不是光靠背就能解決的問題,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所以地理科也是理性知識,有很多學生都認為地理是屬于死記硬背的,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總之,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我們地理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