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科普閱讀;科學素養(yǎng);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54-0058-01
【作者簡介】王薦,無錫市第一女子中學(江蘇無錫,214002)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有學者呼吁加強科普閱讀(《中國教育報》2015年11月2日《什么也不能替代科普閱讀》、11月16日《推動學生閱讀,理科老師也有責任》),筆者深有同感。的確,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師的事,也是理科教師的事。其實在理科教師中也有許多書友,他們不僅自己讀書,也帶領學生在開展科學閱讀,共同在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探索著。筆者把帶領學生科普閱讀的做法介紹如下,希望有更多的理科教師共同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辦法,來推動學生的科普閱讀。
1.開展課本延伸閱讀。
高中生物學教材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現(xiàn)代生物學知識體系,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多知識章節(jié)只是呈現(xiàn)知識本身,而生物學知識的創(chuàng)立過程難以呈現(xiàn),包括科學家獨特的科學方法、科研藝術、理性智慧、心路歷程等都難以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此情境下,教師可以將專業(yè)雜志、大學教科書上有關內(nèi)容復印給學生閱讀,使他們?nèi)媪私庵R的來龍去脈,使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理解科學本質、理解科學知識本身承載的人文內(nèi)涵。例如,每年諾貝爾獎頒布以后,雜志上都會有相關文章給予介紹,我們及時有選擇地復印給學生,組織閱讀交流,像《生物學通報》上的《癌癥研究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呼吸鏈的發(fā)現(xiàn)與揭示過程》等文章都深受學生歡迎。
2.開展專題知識閱讀。
高中生物學知識涉及多門生物學分支學科,要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就要讓學生接觸不同學科的方法論、學科思想。例如針對生物學中的眾多發(fā)明與技術,我就組織學生開展網(wǎng)絡閱讀學習,要求學生通過網(wǎng)絡閱讀,搜索和歸納課本中涉及的生物學技術,像PCR技術、透析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等,學生都通過網(wǎng)絡閱讀加深了對知識理解。又如,由于現(xiàn)在教材實行一綱多本,同一章節(jié)不同版本有不同說法,我就將其他版本的相同章節(jié)復印給學生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甄別概括能力。例如,生態(tài)工程原理人教版說有5個原理,蘇教版是4個原理,中圖版是7個原理,學生通過對比閱讀,概括出:整體、協(xié)調、循環(huán)、再生的四個原則和好記易懂的7個原理。在高三一輪復習前,為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學科思想,我在班級群里向學生推送了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和林德宏的《科學思想史》部分章節(jié)的電子書稿,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科思想有了整體的把握,對生物學科傳遞的穩(wěn)態(tài)、運動、結構與功能適應、遺傳與進化等思想觀點有了深刻的認同感。
3.開展科學人文閱讀。
我在工作室里展示了我收集的眾多科學閱讀材料和科普書籍,里面最多的是科學家傳記和專著,有摩爾根的《基因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沃森的《雙螺旋》、帕特里斯·德布雷的《巴斯德傳》、瑪格納的《生命科學史》、盧瑞亞的《老虎機與破試管》、丹皮爾的《科學史》、梅森的《自然科學史》、雷·斯潘根貝格的《科學的旅程》、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等。像沃森的《雙螺旋》,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詳細介紹了DNA雙螺旋這個驚人發(fā)現(xiàn)的全過程,描述了科學發(fā)現(xiàn)的一般過程與思路,癡迷于科學世界的青少年,會從中得到啟發(fā)、有所獲益;《巴斯德傳》則讓學生領略到這位微生物學之父的高尚人格和高超的科學思維。學生在課后最喜歡到我這里來借書看,我后來干脆將書移至教室一角,設立班級圖書角,供學生自由借閱。推薦學生閱讀科學人文書籍,雖然無關考試,但是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學生在讀書筆記中表現(xiàn)出的科學素養(yǎng)和優(yōu)美文筆使我堅定了推行科普閱讀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