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惠
搭梯子 成通道
——“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中教學目標細化的研究
●鄭惠
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就是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既定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指導下,根據(jù)學校的性質、特點和條件,充分利用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提供的美術課程資源,在學校內部開展?jié)M足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實踐研究。校本化實施的效度如何,關鍵取決于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明確。
《課標》中的總目標、學習領域目標和年段目標相對來說比較概括、抽象。為此,課題組結合《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課題研究,開展了教學目標“四級細化”的研究工作。我們將國家美術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定為一級目標,將“領域目標”定為二級目標,將“學段目標”定為三級目標,將具體到某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四級目標,并逐級細化,形成目標細目表(表一)。
表一 國家美術課程校本化實施教學目標細化表
《課標》既是美術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開展教學的依據(jù),又是美術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墩n標》對美術課程總目標做了如下表述:“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fā)創(chuàng)意,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改善環(huán)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苯處煹囊磺薪虒W行為都是在這個總目標的統(tǒng)領下展開的,因此,解讀美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梳理二級、三級、四級目標的基礎。
《課標》“分目標”的內容是從“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設定的。如:《課標》中有關“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分目標設定了三條。其中,第一條要求“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chuàng)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fā)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睂τ谶@些分目標,教師要認真學習,深入體悟,這樣在具體教學中,才能根據(jù)學習領域的特質和要求進行變通。
《課標》是按照四個學段來劃分階段目標的,第一學段以游戲、參與、感受和體驗為主,第二、三、四學段在學習要求上有遞進關系。我們以“欣賞·評述”為例進行具體分析(表二)。
表二 不同學段“分析·評述”要求對比表
不難看出,雖然階段目標是研制組根據(jù)四個年段不同年齡學生的身心特征確立的,并力求體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課程原則,但并沒有按九個年級制訂標準,這就為學校的教材編寫者細分年級、學期要求以適應具體對象,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課程留下了調整空間。另一方面,這樣設計也在提醒美術教師,雖然《課標》允許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個性化的發(fā)揮和調整,但階段目標是綱,所有的調整都要緊緊圍繞“綱”展開。
以上三級目標的梳理,最終都要回歸到課堂教學中,落實到課時目標上來。由于國家美術課程的目標是按照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表述的,因此美術課堂教學的課時目標也可以圍繞“三維”擬訂與表述。
下面以枝江一中徐少艷老師執(zhí)教湘教版高中美術《攝影攝像·留住身邊的精彩瞬間》前對教學目標的兩次梳理為例,談談教師在教學目標維度和表述方式上的變化與進步,以及擬訂目標時要注意的問題(表三)。
表三 教師修訂課時目標對照表
通過這份對照表,我們可以得出三點結論:
第一,目標的陳述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新課程標準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教學目標”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目標表述的應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非教師要做什么。
第二,重視“過程與方法”目標。審美教育體現(xiàn)為“潤物細無聲”的潛效應。從這個意義來說,美術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墩n標》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積極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并提供了觀察、體驗、分析、比較、聯(lián)想、鑒別、判斷、構思、描繪、塑造、設計和制作等具體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過分注重知識傳授及技術訓練的問題,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的指導。從上表可以看出,教師在第一稿中過分強調了“知識、能力”目標,忽略了“過程與方法”目標,而第二稿中就反映出教師對教學方法清晰具體的思考。
第三,學習程度的表述要貼切。學習程度的表述與教學效果評價息息相關。如:知識技能的程度表述為“了解”“理解”還是“學會”,就需要教師結合三級目標認真分析,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確定恰當?shù)脑~語。第一稿中“陶冶性情,增長知識,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這個情感目標顯得大而空洞,第二稿中“學習用審美的眼光看待生活,捕捉、記錄身邊的精彩瞬間,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對生活的認識”就比較貼切。
總之,我們力圖通過四級目標的梳理,將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細化,從而幫助教師在國家美術課程的理想目標和每一節(jié)課的目標之間搭建起梯子,使教學有根,讓課堂有效。
(作者單位:宜昌市伍家崗區(qū)教育教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