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李淑華
【摘要】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有無數(shù)的教育家(包括教育理論家、教育實踐家等),他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向世人展示他們對教育的理解。其中,對話(或語錄)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表達方式,運用這種表達方式的著作就是“語錄體”著作。文章以《論語》和《理想國》為例,闡述“語錄體”著作的特點及其對當代的啟示。
【關(guān)鍵詞】“語錄體”著作;《論語》;《理想國》;當代啟示
【作者單位】宋敏,河北金融學院;李淑華,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一個完整的歷史研究過程,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即研究與表述。前者包括確定研究課題、收集整理資料、形成思想認識等;后者包括編寫史著,展示研究成果等。兩個環(huán)節(jié)相互依存,研究是表述的前提,表述是研究的結(jié)果與體現(xiàn)。若無研究,無法編寫史著或?qū)懖怀龊玫氖分?;若無表述,研究成果無以體現(xiàn)或體現(xiàn)得不完整 [1]??梢?,教育家的研究成果以什么樣的方式表現(xiàn)是很重要的。
當今教育界學術(shù)文章多以議論文為主,以專著為“大一統(tǒng)”。然而,教育思想的表達是否僅限于寫成論文或者論著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人類文明史上有無數(shù)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們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現(xiàn)的,比如“語錄體”著作、教育小說、教育專著、教育隨筆、教育日志、信札、傳統(tǒng)家訓等。其中,“語錄體”著作因其語言樸實生動、簡明易懂受到人們廣泛認可,中外教育史上也留下了很多“語錄體”著作。
一、“語錄體”著作的特點
1. 語言樸實生動、簡明易懂
要分析“語錄體”著作的特點,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對話。在“我—你”關(guān)系中,“你”告謂“我”,“我”對“你”的告謂做出應(yīng)答,這就是對話 [2]。對話這種表達方式的最大特點是“對話人生的基本運動是轉(zhuǎn)向他人”[2]。其特點是語言簡約質(zhì)樸、生動形象、平實易懂;語句簡短流暢、通俗明了、詼諧機智;語句有肯定句也有反問句;在談話中有一問一答式、一問多答式,還有多人談?wù)撌?;語氣有同輩之間的平等對話,也有師生或上下級之間的訊問。總之,“思想不是按其在頭腦中存在的方式去表達,而以對話的方式去表達”[2]。
從人類歷史發(fā)展來看,早期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喜歡用樸實生動、簡明易懂的對話(或語錄)來闡述他們的教育思想,呈現(xiàn)他們的研究成果,表達他們對教育的理解。越是學問高深、知識淵博的學者,其表述學問的語言往往越平實,因為他們已經(jīng)將知識融會貫通。這些學者反應(yīng)敏捷、思路清晰,能輕易地把高深的思想轉(zhuǎn)化成口語化、大眾化的語言。將這些語言記錄下來,并以平實、生動的對話方式撰寫的作品,就是“語錄體”著作,很多“語錄體”著作是教育史上的瑰寶。
2. 教育哲理蘊藏在樸實的對話中
閱讀一部“語錄體”著作,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平實的對話或是激烈的辯論中,很多教育問題被討論,很多教育規(guī)律被探尋,很多教育真諦被揭示,很多關(guān)于教育的理念被闡發(fā)?!罢Z錄體”著作留給后人的是先哲的智慧,這些智慧幫助我們完善今天的教育體系。相比現(xiàn)在很多晦澀難懂的教育論著,這些“語錄體”著作更易于理解。教育話題涉及千家萬戶,大眾離不開教育,教育也離不開大眾,因此,每個人都可以談教育。于是,大學里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教育科研課題,每年有大量的教育著作出版,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教育論著有多少呢?又有多少教育論著可以與《論語》相媲美呢?
古今中外,在浩如煙海的教育著作中,“語錄體”著作不少,它們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正如華東師范大學金忠明教授在《衡山夜話》序言中所說:“談話類的文章也好,著作也好,在久遠的歷史中是經(jīng)??吹降?,我想舉兩本教育類的經(jīng)典著作為例,一是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是中國孔子的《論語》,這樣一種談話的方式可能比較容易使大家對教育產(chǎn)生一些生動的思想?!盵3]除了這兩部著作,孔子的后繼者孟軻和其弟子萬章等編著的《孟子》也是“語錄體”著作,記錄孟子游說各國諸侯以及他與當時的學者爭論學術(shù)問題的事跡,這部著作展現(xiàn)了孟子的教育活動和教育主張,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百家爭鳴的盛況,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與教育意義。此外,較有名的“語錄體”著作還有《中說》(即《文中子》),這是隋代杰出教育家王通和他弟子的問答記錄,由王通的弟子編纂。其沿用《論語》的表達方式,以對話表達了王通的思想。這些著作對人類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會一直影響我們今后的教育發(fā)展。
二、“語錄體”著作的代表作——《論語》和《理想國》
1.我國最早的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論語》是中華民族教育史上寶貴的精神財富,也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語錄體”著作??鬃拥乃枷雽W說和他的事跡,由他的弟子們記錄下來,匯編成一本書,名為《論語》,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最重要的資料[4]?!墩撜Z》的內(nèi)容包括孔子談話、答弟子問以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從《論語》的對話中,我們可以領(lǐng)略孔子“扣兩端”的談話藝術(shù)?!墩撜Z》的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zhàn)國之交,全書共有二十篇,以孔子的言行為主,夾雜了其弟子的言行,是無系統(tǒng)的語錄體和紀事體作品。全書共搜集內(nèi)容509條,其中,關(guān)于教育的內(nèi)容有371條(包含關(guān)于孔子教育言行的內(nèi)容333條)[5]。《論語》是一部優(yōu)秀的古代思想典籍,它記載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基本面貌,從中我們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觀、社會道德理想,以及他們在教育、藝術(shù)等方面的主張。值得一提的是,《論語》具有鮮明的“語錄體”特色,孔子這位偉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通過師生對話、弟子之間的對話來展現(xiàn)的。
《論語》通篇以對話方式展開,借助通俗易懂的對話,生動地向世人展示了大教育家孔子創(chuàng)建的儒家倫理道德規(guī)范及其教育思想。比如《論語》第一篇《學而篇第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談及學習。孔子是教育家,以學治學,他一生的追求就是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學習著并快樂著,始終開心地學習。又如在《述而篇第七》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稱好學入了迷,達到了“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而”。此外,孔子認為做老師,就要盡自己的社會職責,應(yīng)重視自身的學習和修養(yǎng),掌握廣博的知識,具有高尚的品德,這是教人的前提。同時,教師要保持一種“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積極態(tài)度,不斷進步,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的字字句句顯示,孔子熱愛教育事業(yè),敏而好學,以身作則,愛護學生,教學相長,是一位以德服人的偉大教育家,是中國歷史上教育者的光輝典范。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這部閃爍著孔子教育思想的偉大作品不僅是中國最早的“語錄體”著作,也是中國杰出的“語錄體”典籍。在世界權(quán)威機構(gòu)評定的影響世界歷史100 部名著的排行榜中,《論語》排在第11 位。因此,民間有“半部《論語》治天下,半部《論語》學做人”的說法[6]。
2. 西方國家“語錄體”著作的杰出代表——《理想國》
《理想國》是西方國家“語錄體”著作的杰出代表,它的作者是古希臘哲學家和教育家柏拉圖?!独硐雵烦蓵诎乩瓐D壯年時期,約30萬字,原書不分章節(jié),到中世紀初被分為10卷。柏拉圖在書中以其師蘇格拉底和格勞孔(Glaucus)、阿得曼托斯(Adeimantus)等人的對話表述了自己的哲學、政治和教育思想,討論了政治體制、婚姻、優(yōu)生、節(jié)育、宗教、道德、文藝、教育等各種問題[7]。柏拉圖在書中以已故的老師為代言人,讓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一起參與談話,這是一種特殊的表述方式[8]。在這些人充滿智慧的談話中,柏拉圖構(gòu)想了一個理想的國家,在這個國家里,統(tǒng)治者是集政治權(quán)力和哲學思想于一身的哲學王。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以對話方式闡述了他重視教育的主張。他認為:“良好的教育和培養(yǎng)造就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再接受良好的教育,產(chǎn)生比前代更好的體質(zhì),這有利于別的目的,也有利于人種的進步,像其他動物一樣?!盵9]他指出榜樣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你沒有注意到從小到老一生在連續(xù)模仿,最后模仿成為習慣,習慣成為第二天性,一舉一動、言談思想都受到其影響嗎?”[9]他提倡兒童的早期教育和身心和諧發(fā)展,強調(diào)環(huán)境對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影響:“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jié)奏與和諧滲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jié)果就會相反。再者,一個受過適當教育的兒童,對于人工作品或自然的缺點也最敏感,因而對丑惡的東西會非常反感,對優(yōu)美的東西會非常贊賞,感受其鼓舞,并從中汲取營養(yǎng),使自己的心靈成長得既美且善?!盵9]他指出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實質(zhì)是品格完美,認為教育應(yīng)該由國家管理,由國家規(guī)定統(tǒng)一學制,由國家對教育內(nèi)容進行嚴格控制,進而從根本上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使教育成為維護國家政治穩(wěn)定的有力支撐。
這部“語錄體”著作很好地表現(xiàn)了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書中辯論式的對話,恰如其分地把柏拉圖關(guān)于教育的理念闡述出來。比如“思想的首次嘗試和檢驗除了與它外在相似的形式,還有另一種形式。如果任何人都很熟悉這一點,柏拉圖亦然”[2]。這也是這部“語錄體”著作歷經(jīng)時間磨礪仍然熠熠生輝的原因所在。
三、“語錄體”著作對當代的啟示
1. 以淺顯易懂的對話彰顯著者的思想
以淺顯易懂的對話清楚地表達著者的思想,這是著者的智慧。在當今社會,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人們渴望“對話”,因此,“語錄體”著作也多了起來。比如華東師范大學的金忠明教授和同事在《衡山夜話》后,推出了它的姊妹篇《東海夜話》。在《東海夜話》的序言中,金教授指出:“‘對話正漸漸成為我們時代的生活常態(tài),學術(shù)論文的商榷、電視臺的時事論壇、居民小區(qū)的管理協(xié)議、人大立法的市民聽政……乃至多種樣式的學術(shù)‘茶館和藝術(shù)‘三人轉(zhuǎn)在各類媒體上喧騰起伏,映襯了當代社會民主意識空前的覺醒和理性精神的逐步顯現(xiàn)——毋庸諱言,其間也夾雜著若干浮躁、輕率和莽撞。古代哲人孔子的‘扣兩端,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shù),當代智士哈貝馬斯的交往對話理論模式,弗萊雷的平等對話教育模式,交相輝映,且日漸滲入學校和社會的底層。從‘邏輯與歷史的統(tǒng)一到‘邏輯與對話的整合,凸顯對話精神、對話途徑下真理的相對性、個人性,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盵3]
2.通過多種方式表達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必須借助語言文字來表達,否則,人們對教育歷史的認識就永遠處于思想形態(tài)[1]。教育思想通過文字作品來表達,但不一定是晦澀深奧的教育專著,也可以是簡單易懂的“語錄體”著作,《論語》和《理想國》就是最好的例證。
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和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從事學術(shù)研究和策劃的黃萬盛先生曾經(jīng)就“西方當代思想家對啟蒙理念的理論反省和批判”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對構(gòu)建現(xiàn)代性社會究竟具有怎樣的意義”展開對話,該對話內(nèi)容發(fā)表于2005年《世界哲學》第4期的《啟蒙的反思——杜維明、黃萬盛對話錄》,引起了廣泛討論。正如威廉·亨伯特在其論著《論雙數(shù)》(1827年)中所說的:“在思想的一種能力和另一種能力之間,除了言語之外別無其他的中介?!辟M爾巴哈將亨伯特的觀點簡化為一句格言:“真正的辯證法不是孤獨的思想者與他自己的對白,而是‘我與‘你之間的對話。”[2]因此,我們面對當今出版界教育論著“大一統(tǒng)”的現(xiàn)狀,不妨呼吁出版社潛力運作,多出版如《論語》《理想國》這樣的“語錄體”著作。
參考文獻
[1]杜成憲,鄧明言. 教育史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德]馬丁·布伯. 人與人[M]. 張健,韋海英,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
[3]金忠明等. 衡山夜話[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孫垂青. 中國教育史[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5]毛禮銳,沈灌群. 中國教育通史(第一卷)[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
[6]寒羽. 品讀《論語》[J]. 同學少年. 2006(1).
[7]顧明遠. 教育大辭典(第11卷)[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8]潘一禾. 從《理想國》看柏拉圖的理想教育觀[J]. 浙江學刊,1996(6).
[9][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 [M]. 郭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