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美
[摘要]高中歷史學科不同于一般的教學,人教版歷史教材涉及知識點多、時間跨度大,整個教材就是一本世界百科全書。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著眼于新課改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能促進歷史教學的開展,歷史學科的教師應不斷摸索,可以從多方面著手,將教學創(chuàng)新融入到教學工作之中,有利于歷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所以教師應當深化這一方面的研究,并加以有效運用。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分析研究
創(chuàng)新是推動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動力,廣大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立足實際和已有經驗進行大力度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尋求更加高效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xiàn)教學成效的快速提升。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歷史教師不能拘泥于陳舊的模式,一定要與時俱進,深入研究新課程理念以及提出的相應要求,在教學工作中注重有效創(chuàng)新,使歷史課堂生機勃勃。
一、課前搜集詳細資料,輔助課堂教學有效開展
有效組織教學必須要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使歷史教學工作能夠更加得心應手。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教師必須要廣泛搜集資料,讓歷史課堂變成知識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堂。首先,認真查閱參考書籍,閱讀與歷史教學內容,特別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有針對性地搜集與教學相關的信息,為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關聯(lián)比較密切的資料信息。其次,充分發(fā)揮教學網絡的作用,瀏覽歷史教學網站,瀏覽一些知名學校的網站、知名歷史教師的博客,從歷史教學論壇等網絡空間搜尋與教學工作相關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搜集,能夠獲得和歷史教學相關的大量信息,接下來從繁雜的信息中搜集出與教學關聯(lián)密切的內容,從而有效提高歷史教學的豐富程度。另外,還注重師生互動搜集教學資料,特別是一些和學生學習生活、和他們的家庭以及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教學內容,可以從生活中從社會中尋找到佐證。要求學生共同參與到教學資料的搜集中,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調查研究能力,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有了這樣豐富的資料信息作為基礎,學生能夠有效進行歷史學習研究,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二、課堂組織深入研究,提高教學內容理解效果
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分析教學對象的心理特點、思想特點和學習基礎,通過循循善誘的講解,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些問題,提高他們對歷史學習內容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在這一方面,我重點通過思考題探索的辦法,組織學生進行分小組合作研究,讓歷史學習內容的理解更加扎實有效。首先,在教學載體的設計上,注重提升小組合作的效果,讓學生由獨自學習轉變?yōu)楹献餮芯浚屆恳幻麑W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其次,在教學工作中著重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把教學目標要求濃縮為思考題,引領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合作進行學習。例如在《戊戌變法》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全面領會,專門設計了一組思考題,要求學生不僅了解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而且要分析變法的國內背景、國際背景,變法的主導力量、敵對勢力和兩者的對比。通過這樣全方位、立體化的分析研究,學生對戊戌變法能夠更加全面的理解,既了解了變法內容主導力量、推動者,同時也了解了這一場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對戊戌變法的理解達到了新的深度。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聯(lián)系古今,幫助學生提高辯證思維能力,這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極大的拓展,有效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使歷史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高效。
三、針對難點開展探討,辨析之中實現(xiàn)思維引領
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學生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難點,是直接給學生答案,還是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探討,效果大不相同。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是什么,而且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特別是對于歷史學科而言,引導學生針對難點進行充分的探討,能夠幫助他們掌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他們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充分認識歷史發(fā)展的軌跡,從而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這一方面,我側重于發(fā)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思維碰撞點,從而進行深入引導。例如,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教學中,我抓住“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這兩個關鍵詞,組織學生開展探討,探討中國特色特在哪里,實踐證明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怎樣的巨大成功,說明了什么樣的道理。學生針對這樣的難點進行分析,有些學生認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際上就是變相的資本主義,我組織學生進行探討,探討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根本區(qū)別在哪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的特色,但是其社會主義的主要特征關鍵要素、本質內涵并沒有發(fā)生變化,這是在現(xiàn)有基礎上或是其他國家走過的社會主義道路基礎上,立足實際進行了創(chuàng)新,是對社會主義的全新詮釋和積極探索,是一種成功的發(fā)展模式。運用探討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對思維中的困惑進行準確的分析,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提高他們的政治定力,這樣的難點探索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教材內容,而且對他們形成正確思維理念和人生觀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強化技巧方法滲透,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高中歷史學習容量大、氛圍枯燥,如果不注重方式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很容易陷入耗時費力、效率低下的境地。許多有經驗的歷史教師都在教學中強化技巧方法的滲透,讓學生有效提高歷史學習能力。我在這一方面既埋頭苦干,又認真思考,總結教學中的一些好經驗和好做法,關注各地各學校在歷史教學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將這些方法技巧運用到學生的歷史學習中,指導他們開展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例如,在歷史人物的分析過程中,我指導學生運用立體分析法對人物進行畫像,從他的歷史功績、存在不足兩方面進行辯證分析,避免因角度選得不準而影響歷史人物評價的公正性和全面性。再比如,為了幫助學生準確記憶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知識點,我指導學生用繩索串聯(lián)法進行形象記憶,這一條繩索就是時間,按照時間順序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串聯(lián)到這一根繩索之中,在記憶時形成腦海中的枝狀形象脈絡,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學生記憶的難度明顯降低。在歷史課堂學習或是課后研究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大家針對一個問題、一個難點共同探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然后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進一步的辨析、總結梳理和提煉。這樣的學習方法既可以避免歷史學習的枯燥感,而且使大家的學習智慧得到了有效集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學習要點。通過這些方法技巧的滲透,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五、聚合歷史教學資源,拓展延伸掌握要點
高中歷史教材是發(fā)展的百科全書,既有歷朝歷代的知識,也有近代當代的內容。特別是許多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可以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他們可以從生活中、從社會發(fā)展中尋找到歷史發(fā)展的痕跡。此時教師要充分聚合教學資源,利用各種各樣的活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拓展延伸,更好地輔助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例如,在《全國大動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尋找當年文革留下的痕跡。我曾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省屬農場參觀,農場專門保留了一些區(qū)域,是當年知青下鄉(xiāng)時集中居住的宿舍區(qū),宿舍的墻上還清楚地粉刷著當年文革武斗的口號標語,這一處已經作為帶有紀念價值的場所進行了維護。學生漫步其間,聽取有關人員的介紹,對文革有了更加直觀的感知。再比如,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新變化》教學之后,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與教材描述一致的內容,重點分析我們的經濟發(fā)展有了什么變化,社會生活出現(xiàn)了哪些變化,而這些生活方式方法和生活條件的變化,其背后的推動因素是什么,讓學生對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就,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的快速發(fā)展有更加直觀深刻的印象。從教學拓展的成功實踐看,將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對提高歷史教學的深度廣度有著非常重要而積極的意義。
總之,高中歷史教學只有緊扣創(chuàng)新,對教學方式方法、資源教學空間進行全面的整合利用,整個歷史教學才能夠有效突破過去陳舊模式、陳舊理念所帶來的弊端,讓歷史教學工作更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更加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更加體現(xiàn)能力素質和情感培養(yǎng)的綜合目標,打造更加有效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羅厚財.高中歷史課堂效率提升策略[J].學周刊,2016(05).
[2]黃毅.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快樂閱讀,2016(02).
[3]陳義紅.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導航(上旬),2015(11).
(責任編輯 馮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