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
摘要:對于中學教育教學來說,教授學習內容固然重要,但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此,在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完善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在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時,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學習的時候既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情緒,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優(yōu)化教學過程,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生個性發(fā)展 全面發(fā)展 教學質量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就目前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多數時候都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被動地接受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淡薄,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也就是學習動機較功利,同時學生一遇到數學課就有些驚慌失措,懼怕數學,存在一定的學習障礙和恐懼心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式單一,方法陳舊簡單,多數時候都是教師先講授理論知識,然后通過經典案例的講解,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原理,緊接著就是讓學生多加練習,開展“題海戰(zhàn)術”。但是在茫茫題海中,學生有時候依然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口,做不到觸類旁通。數學課堂枯燥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較淡薄,教師的講授也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使得數學課堂死氣沉沉,師生過度關注分數和看重分數,導致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成為解題的工具和機械。面對存在的問題,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維,優(yōu)化教學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
二、高中數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的方法
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理念,一切教育教學的目標都必須落實在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上,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模式,都要立足實際,精心設計,從知識和心理兩個方面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新形勢下,高中數學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采取一些策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
(一)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大大方方地為人處世。
在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中,以往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聆聽,即使學生有聽不懂的,也不敢過多地咨詢老師,而老師也不太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關注的只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學,自然也就失去了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究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了解學情,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師生互動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增強。因此,面對形勢的變化,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參與教學,讓他們在課堂中主動思考、敢于表達,培養(yǎng)他們大大方方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才能展示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塑造他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數學教師在課中課下都要主動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心理,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展和能力提高的主要陣地。數學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需要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進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新形勢下,面對學情、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及教學目標發(fā)展的變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優(yōu)化教學過程,綜合各類教育教學因素,精心準備教學設計,以此提高師生互動的質量,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進而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優(yōu)化數學課程設計,讓學生學會探究與思考。
數學課程的教學不是讓學生記憶住什么數學定理,也不是讓他們通過題海戰(zhàn)術讓他們在考試的時候遇到考試原題。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通過學習的數學定理和公理、數學規(guī)律等,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正確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數學學習不是死記硬背的過程,更不能一味搞題海戰(zhàn)術,教師應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學習思考,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等等。對于數學課程的教學來說,在教學內容上要突出重點,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上要突出實用性和實踐性。數學課程的知識講授是以數學探究為基礎的,并且在一線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數學探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感受到所學數學知識的有用性。在開展數學探究的過程中,方法要依據教學內容而定,可以是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可以是師生協(xié)作探究,也可以是教師設疑、學生思考等。在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要了解學情,學生能自覺學習和自我解決的問題就放手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在課堂教學的時候,給學生留下教學空白,設置懸疑,讓學生學會探究與思考,學會總結與反思,讓他們學會學習。
(三)倡導個性發(fā)展,讓學生學以致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數學課程在中學課程設置中的重要性有所凸顯,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重視。當前的教育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也不是一味讓學生學習課程內容,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實踐體驗,彰顯自身個性,學會自覺學習和主動學習,習得相應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針對學科間的學習來說,做到兼顧全面基礎,統(tǒng)籌協(xié)調,在重視文化課學習的時候,關注學生對素質拓展科目的學習。學習目的貴在學以致用,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多思考多探究多反思,讓學生動起來,并且讓學生不斷總結,構建知識體系,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學會思考,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僅有數學知識,還有其他內容,比如德育教育、美學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只要能接收到某一方面的知識就可能促進自身的發(fā)展,提升情感、品質、知識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