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娟,潘 哲,肖雪紅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陜西 寶雞 721000)
?
基于網絡游戲模式的《儀器分析》網絡課程建設
鄧亞娟,潘 哲,肖雪紅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陜西 寶雞 721000)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課程已經成為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模式。作者通過分析當今網絡課程存在的問題,結合網絡游戲的角色機制和激勵機制,從網游技術、角色管理、情境任務、結果評價、交流反饋等方面對《儀器分析》網絡課程進行開發(fā),提出基于網絡游戲模式的儀器分析網絡課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提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技能型人才。
網絡游戲;網絡課程;評價體系;儀器分析;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以及通訊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傳統的高職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生產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信息化與數字化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其中網絡課程是數字化學習的重要形式[1]。
所謂網絡課程是指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內容及教學活動的總和[2]。目前網絡課程大多以視頻的形式存在,由視頻制作者共享到網絡上,學習者自發(fā)的尋找學習資源、組織學習活動。實踐證明網絡課程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①網絡資源豐富,情境真實,可以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②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條件,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③交互性強,使用便捷,能夠及時的反饋存在的問題。雖然網絡課程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諸多優(yōu)勢,但還是存在著如下問題:①目前網絡課程基本以文本和視頻的形式存在,重視具體內容的講解,缺乏知識的連貫性與系統性;②各種網絡課程資料并未實現共享,資源雜亂無章,尋找合適的資源費時費力;③我國的網絡課程的開發(fā)緊緊停留于理論研究,對于具體課程的開發(fā)嚴重不足;④大多數研究對于網絡課程的評價體系一筆帶過,均采取與傳統教學模式無差別的評價方式,完全發(fā)揮不了網絡課程的優(yōu)勢所在。學生在使用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明顯存在目標不明確、興趣不足等問題,對于網絡課程的熱情遠遠低于預期。與此同時,網絡游戲正以飛快的速度發(fā)展,學生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占據了課余的大部分時間。教育者研究發(fā)現網絡游戲是在一個虛擬仿真情境下,通過完成一個個任務漸進性地完成總的任務目標,在及時反饋和獎勵機制的激勵下,進行持續(xù)性的任務活動,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3]。
因此基于游戲模式的網絡課程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關注?;谟螒蚰J降木W絡課程是指將網絡游戲中激發(fā)游戲者興趣的角色機制和激勵機制應用到網絡課程的開發(fā)中,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將網絡游戲的模式應用到《儀器分析》課程的開發(fā)中,解決目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儀器分析》是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儀、電化學工作站、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儀、質譜儀等大型分析儀器的原理及應用。由于該課程涉及到的儀器原理復雜、設備昂貴,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展示、操作,這就造成了教學過程單調、枯燥,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基于游戲模式的網絡課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2.1 將網游技術引入網絡課程
網絡游戲以其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聲音而著稱,給游戲玩家一種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目前現存的一些網絡課程界面設置簡單呆板,給人枯燥乏味的感覺,并不能使“玩家”產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計算機技術發(fā)達的今天,有效的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網絡課程的開發(fā)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必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角色管理機制
每位學生在網絡課程的界面中不再是固有學生1、學生2等稱呼。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建立相應的角色信息,一旦學習任務開始,對應的學習時間、積分、榮譽都會體現在角色中。
2.3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設置合理的驅動任務
學生登錄學習界面,熟悉該課程的學習目標,界面操作方式及評分標準。以高職儀器分析課程為例,按照知識結構將教材劃分為九章內容并設計相應的情景模式,如表1所示,第一章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應用姜大源教授的工作過程理論,將抽象的知識內容融于具體的實驗過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為了完成以上實驗內容,學生必須按照提示學習關卡1的內容“準備工作”微視頻,之后依次完成相應的理論考試及操作考試??荚囃ㄟ^之后,系統自動解鎖關卡2“溶液配制”的學習內容。
表1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任務關卡
2.4 儀器分析網絡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
(1)建立新的考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通過理論習題的練習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單一,達不到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谟螒蚰J降膬x器分析網絡課程通過設定具體的工作任務,一步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既是學習的過程,又是考核的過程。不僅能夠體現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應用。理論考題設計為題庫形式,每次考核系統隨機抽取題目,能夠真正檢驗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實踐技能利用仿真操作達到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目的。
(2)創(chuàng)新評價結果
當學習者在完成測驗時,系統會對其做出相應的反饋,如給出正確的答案或者提供相應的思路或者線索,激發(fā)學習者繼續(xù)嘗試的熱情。在反饋機制的激勵下,學習者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如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做出相應的調整措施,進入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狀態(tài)中。比如考核結果按照成績劃分為ABCD四個級別,如果考核成績低于60分則系統顯示不通過,不能解鎖下一關卡,需要重復本節(jié)學習;如果考核成績大于60分,則按照成績劃分等級,以星型直觀的標識出來,激發(fā)學生取得高分,并能解鎖下一關卡繼續(xù)學習進度。系統還會將學生在每一節(jié)取得的考核成績進行排名,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同時在進行該門課程學習的同學之間的差距,激發(fā)起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力。
2.5 反饋交流
在網絡化學習過程中,系統能夠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觀看視頻的時間及次數、參與考核的時間及次數、考核成績等級、積分多少以及排名。每個學習關卡按照每節(jié)課考核成績等級、學習次數、學習時長等要素以一定的比例換算成積分進行排名,在網絡課程主界面公示,以此來顯示學生在本班中的學習程度。系統按積分排名給予一定的虛擬獎勵,比如授予榮譽勛章,鼓勵學生對低分通過的關卡進行反復練習,獲得更多的積分和獎勵,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也可通過這些數據能夠直觀的看出學生哪些知識掌握的較好,哪些還沒有完全掌握,從而采取相應的補充措施。另外,系統中可設置貼吧等在線交流模塊,以供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同時鼓勵學習進度較快的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達到共同學習的效果。
表2 儀器分析網絡課程評價體系
近些年基于網游模式的網絡課程已經取得一部分成果,網絡視頻、動畫等資源逐步進入了高校課堂中,但是依然存在著資源零散、質量不高等問題,離我們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網絡課程的開發(fā)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需要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豐富的教學資源、專業(yè)的計算機技術進行整合,才能開發(fā)出完善、合理的網絡課程?;谟螒蚰J降木W絡課程終將借
助其巨大的優(yōu)勢成為教學的主要資源,實現利用互聯網技術隨時隨地學習的目標。
[1]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發(fā)教育研究,2013,19(1):65-73.
[2] 李葆萍,李秀蘭.網絡課程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資源建設思考,2004,214:65-68.
[3] 王穎.基于游戲化學習理念的體驗式網絡課程設計.軟件導刊,2013,12(8):162-164.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for Instrumental Analysis Based on Network Game Theory
DENGYa-juan,PANZhe,XIAOXue-ho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Shaanxi Baoji 721000,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course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teaching mode.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network course based on the network game theory was put forward and constructed for the role mechanism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network technology, the role of management situation, tasks, results evalu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course.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network course based on network game theory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and cultivate talents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network game; network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aching reform
陜西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高職化工專業(yè)微課教學研究與實踐》(NO.SZJZD2015007)
鄧亞娟(1986-),女,陜西寶雞,碩士,研究方向:化工教學研究
O657.3
A
1001-9677(2016)022-0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