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萌
【摘 要】 文章對近十年來國內外學者關于美國邁克爾·阿普爾課程理論的研究進行梳理,認為研究主要集中在課程觀、教育思想和理論價值三個方面,今后應進一步加強將其理論具體運用到中國教育課程環(huán)境的研究。
【關鍵詞】 阿普爾;課程理論;研究綜述
阿普爾是一位具有國際性批判教育研究的大師級人物,他對教育政治的批判,對權力文化的解讀,對教育改革的診斷,對民主教育的推崇,都具有獨到的價值思想?!兑庾R形態(tài)與課程》、《教育與權力》及《教師與文本》是阿普爾教育思想極其重要的三部曲,他在書里面提出的教育問題及教育思想對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對于阿普爾課程理論的研究,國內已經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關于阿普爾課程理論的研究
通過相關文獻的查找和現(xiàn)有資料的整理后發(fā)現(xiàn),學者們關于阿普爾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章,相對于阿普爾的其他各類研究而言,它是屬于研究和探討較多的一類。在這一類研究中,按研究主題分類包括對課程改革觀的研究、對課程文化觀的分析、對課程知識觀的考證等方面的研究。例如,南京師范大學的葛春教授在其《阿普爾的課程改革思想述評》(2006年)中,通過研究和深入探討,他認為,阿普爾所倡導的公正的、民主的課程改革,能夠經得起道德性和歷史性的反思和批判。在文章的最后,葛春認為,阿普爾的課程理論中關于課程改革的思想過于強調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性,政治性目的比較明顯,但他追求社會公正、投身教育實踐、堅持教育民主的學術品質對我們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北京師范大學的王成龍教授在《阿普爾批判課程觀及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2012年)一文中,從課程改革角度談論了課程與官方知識、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充分了解到課程背后的霸權統(tǒng)治,將學校知識運用到社會環(huán)境中,打破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薄膜,使學校教育和社會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關于阿普爾教育理論的研究:王占魁的《阿普爾批判教育研究的批判邏輯》(2012年),提到了阿普爾的教育理論的來源和分析方法。他認為教育來源于他的家庭背景和早期的學習經歷。阿普爾對美國移民、黑人和女性的關懷體現(xiàn)在對教育的人文情懷上,他通過對影響教育發(fā)展的諸多因素的分析,以最大程度實現(xiàn)教育公平為目的,并且由于他擅長運用哲學分析法,嚴謹?shù)?、科學的分析了現(xiàn)階段全球經濟、政治發(fā)展和各國意識形態(tài)對本國的課程設置的影響。他們對阿普爾《意識形態(tài)與課程》、《教育與權力》、《被壓迫者的聲音》以及《官方知識》等作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很透徹地分析了阿普爾的課程觀和教育觀點,認為阿普爾的課程理論具有系統(tǒng)性、政治性、民主性、批判性。
二、關于阿普爾教育思想的研究
宋慶華在碩士論文《邁克爾·W·阿普爾學校觀述評》(2010年)中,只是就學校觀這一方面對阿普爾的教育思想進行了梳理,同時也探討了學校與政治、經濟、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描述了在這些不同的關系當中,通過對阿普爾教育思想的研究,她認為,學校充當了多重身份和政治利益角色。同時,我們對課程理論和課程實踐的關注,基本上都還集中在工具理性的層面,在這個過程中,統(tǒng)治階級和政權在不斷更迭,但是,課程的本質和教育的本質是不變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一直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世紀斯賓塞提出“什么知識最有價值”,這一劃時代的問題從此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核心課程,并且成為制定課程的一個重要根據(jù)。這種對教育的深刻認識促進了教育改革,使社會大多數(shù)人真正得到教育公正。
近日,張萬紅教授等人在《官方知識與權力的關系新論——基于阿普爾的批判教育思想》(2016年)中,從官方知識和權利之間的辯證關系入手,指出“在我國的教育傳統(tǒng)和實踐中,如何處理意識形態(tài)與課程知識之間的關系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難題”。[1]這就說明,權利和官方知識對教育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他們對權力與官方知識關系問題的這種研究,對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具有某些啟示和借鑒意義。此外,阿普爾的教育思想具有強烈的批判性是他教育思想較為顯著的特點,深入挖掘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某些啟示意義。
三、關于阿普爾課程理論價值的研究
龔孟偉、陳曉端在其《試析阿普爾批判教育思想的價值追求與理論局限》(2008年)中以阿普爾批判教育思想的價值追求為線索,進一步對阿普爾教育思想進行深入研究。在這篇文章中,他們期初探討了霸權—意識形態(tài)再生產理論這件的關系,同時也贊同阿普爾的觀點認為,霸權就是通過這種不平等的關系來維持社會秩序。他們認為阿普爾的教育思想逐漸產生了轉向,是因為阿普爾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教育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工具。阿普爾指出“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的穩(wěn)定部分地有賴于我們大腦深處對于統(tǒng)治現(xiàn)存社會秩序的原則和常規(guī)的內化”[2]這是又一次強調了意識形態(tài)再生產理論的重要性。文章中間部分,這兩位學者還認為阿普爾的教育思想中蘊含著對追求主體解放、秉承教育民主、強調社會公正等理念。但是,他們也指出阿普爾的教育思想也存在著較強的意識形態(tài)性的理論局限和不足。
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很多研究者分析了阿普爾的課程觀點、學校觀點以及批判式的教育觀點對于學校教育的進步作用,但是很少提到如何將他的理論具體運用到中國的教育課程環(huán)境中。阿普爾的教育理論因其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所以很難分類。通過對意識形態(tài)化的課程理論觀點的學習,加強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力度和投入力度勢在必行,提高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力,有利于促進中華悠久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有利于用正確的觀點看待西方文化,有利于增強中西方的社會、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并且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供指導作用。筆者在知網、百度、Google和威斯康辛大學官方網站搜索了與阿普爾相關聯(lián)的資料,查閱了阿普爾的著作,以及翻閱了國內外學者對阿普爾教授的教育理論的期刊文獻和與課程理論相關的資料,力圖全面地、正確地分析和理解所要研究的問題。通過文獻研究法,筆者了解了有關課程設置理論的歷史和現(xiàn)狀 ,并且確定研究課題和形成關于課程以及課程設置理論的一般印象,有助于學習和觀察其他學者對課程理論的觀察研究,在分析資料和閱讀的著作過程中,對其他研究者的觀點進行了分類和比較,進而更廣泛地了解學校的課程設置。
【注 釋】
[1] 張萬紅,馮 琦,周治國.官方知識與權力的關系新論——基于阿普爾的批判教育思想[J].教育評論.2016(5).
[2] (美)邁克爾·阿普爾著,黃忠敬譯.意識形態(tài)與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3.
【作者簡介】
周 萌(1990-)女,寧夏銀川人,碩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