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善華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語文作為其他課程教學的基礎,對小學生今后更深一步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及應用一方面是小學語文教學手段更見豐富,另一方面對它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具有顯著的影響意義,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普及應用,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工作經驗,對現階段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供今后參考使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41-01
1.淺析當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處于發(fā)展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這一時期的教育教學對保障小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又有了新的要求,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其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F階段,我國大部分小學都配置了信息技術教學設備,但是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應用為主,以"教師講,學生聽"作為日常小學語文主要的教學形式,而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即"死記硬背",也就是說小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被動式"的接受教師的講課內容,這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甚至造成一部分學生"反感"語文課程,而這也會在無形中增加小學語文教學難度。
1.2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經過一定的調查分析發(fā)現,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依賴性過強,例如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內容全部都做成PPT,且直接照念,過程中與學神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比較少,導致無法掌握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情況。這樣情況的出現不僅會影響語文教學效果,同時也會使一部分學生養(yǎng)成"懶惰"的學習習慣,進而影響其思維能力的提高。
2.探究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水平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信息技術的應用既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了一種趨勢,同時也是當下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以上存在的問題對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應當加大對這些問題的重視力度,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
2.1轉變教學觀念,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語文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其涉及到的知識比較廣,而小學生的閱歷較少,完全依賴語文教師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很難保障教學知識的全面性,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從"被動式"狀態(tài)中"解救"出來,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的"主體"。例如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制作語文教學課件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教材重點和難點的分析,通過利用多種方式來進一步豐富教學過程,如利用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教學輔助手段來使晦澀難懂的語文知識更加的形象化和立體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能力還比較差,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表現的還比較吃力,因此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當保證情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就可以接觸到,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另一方面對提高整個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語文教師在進行《蜻蜓和螞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搜集大量的圖片和視頻等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或者是圖片來進一步了解螞蟻和蜻蜓,以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對這堂課程的學習印象。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還應當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以"互動式"教學的模式來展開教學活動,以增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為今后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基礎。
3.結論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教育教學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議一,它的應用一方面可以調動小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小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正確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宗赟.小學語文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課程資源的實踐與問題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