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丹
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qū)馬投澗鎮(zhèn)柏大中心小學
?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朗讀興趣
李向丹
河南省安陽市龍安區(qū)馬投澗鎮(zhèn)柏大中心小學
朗讀是語言訓練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我們提倡語文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正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語文教學自身的基本規(guī)律。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就如何揚“興趣”之帆,讓“朗讀教學”乘風遠航,談幾點思考。
農村小學;朗讀興趣;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大綱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憋@然,在教學中注重朗讀培養(yǎng),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特別是對農村學生,由于語言方面的障礙,受地方言原有習慣的口語發(fā)音規(guī)則與標準普通話存在著脫節(jié)現象,大部分學生的朗讀水平低下。那么,應該如何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朗讀興趣呢?下面就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語文課本配套磁帶上的朗讀,準確、規(guī)范、聲情并茂,與之配套的情境音樂渲染出課文的美好意境,既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為學習課文奠定感情基礎,又帶給了學生美的享受。因此聽錄音磁帶的示范性朗讀,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朗讀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朗讀的無窮魅力。在農村受一些條件的限制,或者根據一些課文的特點,需要教師進行藝術性的范讀。教師藝術性的范讀使學生感到親切,更能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趣。所以教師平時要練好朗讀基本功,在教學中要多做示范性朗讀。例如學習課文《燕子》時,教師可以在悠揚輕快的音樂聲中,用輕柔,標準的普通話朗讀,讓學生看著圖畫感受到機靈活潑的小燕子來到了,使生機勃勃的春天更加光彩奪目。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再不失時機的請學生朗讀,就從側面激發(fā)了學生朗讀表現的欲望,對朗讀產生了極大興趣。老師在范讀中用自身的情感區(qū)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和老師一起對朗讀產生共鳴,這種感染作用有時是播放錄音無法代替的。范讀也要把握好教學的時機,最常用的是在揭示課題之后,范讀全文,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有時也可在學生理解重點句段的基礎上范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并有效的指導學生讀出真情實感。示范性朗讀也可在學生對課文出現困惑時??傊?,教師的范讀要靈活運用。
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學生一旦對朗讀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了孩子們都想讀,都會讀,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表演進行評議。分角色朗讀對于孩子來說很難,但是孩子很喜歡的,如果是扮演了文章中的人物,角色是很有促進和幫助的。如:《自己去吧》這篇課文是童話故事,文中第一自然段講的是小鴨和鴨媽媽精彩的對話,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時,小鴨的話要用小孩子的語氣讀出肯求、商量的口氣,而鴨媽媽的話要讀出親切、和諧、鼓勵的語氣。開始,我?guī)哮唻寢尩念^飾扮演鴨媽媽,給學生以示范,學生帶上小鴨的頭飾扮演小鴨,然后互評。接著,又交換,又互評。最后,聽見學生已經讀得差不多了。這時,我又退到讀旁白的部分。指名兩位學生上臺帶上頭飾扮演,這樣給學生充分鍛煉的機會,使學生們讀得有趣、投入、有感情,從而激發(fā)了朗讀的興趣。
任何能力的養(yǎng)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朗讀也不例外。新課程標準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則清楚地規(guī)定了朗讀教學的層次性和程序性。沒有“正確”,不可能有“流利”,沒有“流利”也不可能“有感情”。因此在朗讀中,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和指導,激發(fā)朗讀興趣,培養(yǎng)朗讀習慣,提高朗讀能力。(1)教會學生讀準重音。通過訓練,讓學生逐步懂得,能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詞,要讀重音。另外,為了增強表達的效果,一些表示強烈的興奮或悲傷的地方,可采用重音輕讀的方法。(2)教會學生掌握朗讀的速度。要通過訓練讓學生知道,表示歡快、激動、高興、憤怒的詞句,一般讀得要稍快一些,表示悲憤、憂郁、抒情的重點句段,讀的速度要慢一些。在整篇課文朗讀中,要有快有慢,富于變化(3)教會學生把握語調。語調是語音、語速、語氣的綜合反映,是一篇課文的感情基調。通過訓練,在實際的朗讀中讓學生逐步體會到表示歡快的、贊美的、喜愛的、美好的情感的課文要讀得高昂激動、響亮明快;表達悲壯的、凄涼的情感的課文要讀得深沉舒緩。一般的文章,都以寧靜、輕松、恬淡的語調為主。朗讀技巧的掌握要循序漸進,講究方法。
有的教師在訓練學生朗讀能力時,一味的讓學生自讀,讀前無要求,讀后無評價,這樣就達不到讀中學,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目的,學生的朗讀能力也不會得到提高。因此,教師對于學生朗讀情況一定要堅持評價,無論是個人讀,還是全班讀,都應進行具體指導,對于讀得好的地方,要給予肯定,對于沒有讀到們的地方給予指正,并進一步加強練習。在評價時,可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形式進行。使學生明確哪些地方沒有讀好,為什么沒讀到位。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認真傾聽他人讀書的好習慣,對于朗讀的評價能力得以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訓練。
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捕捉朗讀機會,采用多種形式,重視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
[1]夏美奇.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A].新世界中國教育發(fā)展論壇(第三卷)[C].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