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嬌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教育學生變成了教愚學生
董艷嬌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和人們對教育功能認識的深刻化,教育的種種弊端開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反思。通過研究分析教育是什么、學生的本質(zhì)是什么、如何教育學生等這些作為教育者不得不知的問題,提出了目前我國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教愚學生。
教育;教師;學生
1.1 教育
“教育”定義多種多樣,由于對教育理解的側(cè)重點和所持價值立場與所依循的邏輯規(guī)則的不同,在“教育”這一問題上??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國教育學家奈勒:“廣義上,教育指的是對一個人的身心和性格產(chǎn)生塑造性影響的任何行動或經(jīng)驗。這種意義上的教育是永無終止的,實際上我們是終生從經(jīng)驗中學習的。所有各種的經(jīng)驗——從讀書到出國旅行,從我們所認識的人的觀點到我們在食堂排隊買飯時偶然耳聞的一些議論——都是有教育意義的?!雹?/p>
《教育學》(王道俊、王漢瀾主編)認為:“廣義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zhì)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或是無組織的,系統(tǒng)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是一種由學校等教育機構(gòu)實施的專門性、制度性和系統(tǒng)性的教育,即根據(jù)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并通過平等的交往與互動過程,促進受教育者健全發(fā)展的活動。②
1.2 學生
學生是在各級各類學?;蚱渌逃龣C構(gòu)中學習的人。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又是成果的體現(xiàn)者。教育的價值是從學生身上來體現(xiàn)的。③學生觀是指教育者對學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著教育行為,決定著教育者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方式。切勿把學生視為被動的客體,是教育者管轄的對象,是裝知識的容器;學生其實是積極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正在成長著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教育者應正確把握理想的學生觀的內(nèi)涵,并有效的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明確教育的價值取向。
學校是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各類人才的地方。教師與學生是學校教育活動中兩個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要素。教師是“學校中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yè)人員”。④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育人。而真正的教育注重的應該是人的終生發(fā)展,這決定了,教育者的主要責任,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提供服務和幫助。
2.1 學生學什么
作為一名教育者,這個問題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弄明白。學生到學校里來,重要的不是學多少知識,也不是學多少技能,關(guān)鍵是要“學會自己學習”“學會對自己負責”“學會獨立思考”。杭州一小學的校長梁廣烈說:人的一生可以用三個字概括——玩、學、干。小學生應當以玩為主,在玩中學,在玩中體驗成功;中學生雖然以學為主,但仍需玩,以玩帶學,以玩促學。玩是貫穿人一生的。如今哪個成人只工作不需要玩的,哪個成人不愛玩的。
2.2 教師教什么
學生“為什么學”“怎樣學”這兩個問題是教師教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學什么”的前提。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為什么學”“怎樣學”從而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為自己而學。
“為什么學”。讀小學時,老師經(jīng)常講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是周恩來總理小時候的事。一次上課,老師問小朋友你們?yōu)槭裁醋x書?周恩來總理舉手起立回答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毋庸置疑是教育我們:為國家而學。我們又經(jīng)常聽到:某某,你代表我們班去參加什么比賽,一定要努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現(xiàn)有的水平,爭取取得好名次,為班集體爭光。這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我們:為集體而學。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讀書目的(有人為了國家富強,有人為了好工作高收入,有人為了……)。然而,不管學生們?yōu)榱耸裁炊x書,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他讀書的機會,應該幫助他學。
“怎樣學”。有這樣一說法:“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作為教師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要比學生的知識多,這是常人都知道的常識。但是,世界上的水何止一桶二桶千萬桶,是整個大海啊。如果學生永遠只能從你手中接水,他的水能超過你的桶嗎?所以,這一說法是片面的,不科學的。與其教給學生一杯水,不如交給學生自己打水的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海中自由地打水?!笆谥~不如授之以漁”也是這樣的道理。
3.1 弄虛作假的教育
記得大學實習的一所幼兒園,當時正在申請一級一類幼兒園,為了迎接那天的檢查,這所幼兒園每天都在進行著重復的教學。為檢查評比做準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為了上好一堂檢查所需的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們都在花費許多時間去準備,一遍又一遍,就如戲劇的彩排,這種方式,與其說對教學有利,還不如說是在毀滅教學。表演似的,教給學生的沒有別的,只有四個字:弄虛作假!
3.2 “洗腦”教育
“洗腦”就是洗去頭腦中存在的個人意識、個人人格、個人尊嚴、個人信仰、個人精神……從小就被教師、家長告知,只有學‘乖’‘聽話’,才會被他們所喜愛。在學校里,成績好的,經(jīng)常接受老師表揚的,大多都是所謂‘乖’‘聽話’的孩子。一個不‘乖’、不‘聽話’的孩子,老師們總是皺眉頭,搖著頭嘆氣說:“這孩子,不聽老師話,沒進步!”所謂‘聽話’‘乖’,就是服從,甚至于屈從,實質(zhì)就是要人放棄自我的立場和觀點?!浴犜挕慕逃?,其實是一中“奴化”教育。一“奴化”的人,其心靈必定是扭曲的,就如溫室里的盆景一樣,得不到自由地自然的發(fā)展,是不可能成長為一個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公民的。我們的教育,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做著消滅自我、取消自我、絞殺自我,在與個性作著殊死的搏斗,欲把個性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扼殺在搖籃中!
注釋:
① [美]奈勒.教育哲學導論.陳友松.當代西方教育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26.
② 扈中平.現(xiàn)代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③ 羅明東,褚遠輝,顧永清,張平梅,李天鳳.教育學——當代教育一般性問題概論[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156.
④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00.
[1] 盧曉中.新編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美]奈勒.教育哲學導論.陳友松.當代西方教育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
董艷嬌(1991-),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教育碩士,云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yè),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G623
A
1672-5832(2016)05-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