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玉
議論文寫作教學低效原因探微
張 玉
議論文寫作教學,一直以來都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實際教學中,議論文寫作教學卻十分低效。本文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探討低效的原因,為今后提升教學效果提供一些借鑒。
議論文寫作 教學 低效 原因
議論文寫作教學,一直以來都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11年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表達與交流”這一板塊關于“表達”部分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钡趯嶋H教學中,作為最能體現(xiàn)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議論文寫作教學卻十分低效。不管是出于高考應試的需要,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的需要,都迫使我們必須全力探究議論文寫作教學低效的原因。
(一)教學指導思想偏離正規(guī)
我們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一直處于低效的狀態(tài),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指導思想偏離正確方向。面對高考升學的壓力,教師高舉應試主義大旗,煞費苦心地用指導寫作技巧來期盼學生作文收獲高分,但實際上卻滑向另一個極端:學生寫作興趣、熱情衰退,文章假話空話套話連篇,模式統(tǒng)一,呆板乏味。少了思考,多了膚淺,少了個性,多了平庸。作文是思維的物化過程。新標提倡“在表達實踐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議論文寫作更是學生思維方式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直接體現(xiàn)。但在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注重議論文寫作技巧的指導,忽略了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同時,由于學生年齡、人生閱歷、知識積累等方面的限制,對要求議論的事件可能存在錯誤的認識,傳統(tǒng)模式中缺乏寫作后的修改,不僅會影響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的提高,更會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二)注重模版輕視個性寫作
受功利主義影響,議論文寫作似乎成了一種新的獨特的“文體”,有了自己的“行規(guī)”、“招式”和“套路”,被日益模版化、公式化。近年來,許多老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制造出多種應試之作的模版框架。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理解掌握議論模版范文的寫作特點,然后學生通過大量的模仿練習,熟悉范文的語言文字與思路框架特點,達到掌握議論文寫法的目的。只注重模版統(tǒng)一,而不考慮引導學生個性寫作的訓練方法,對于某種模式的熟練掌握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條件一變化,它就會令學生無所適從,最終將學生帶到機械套作的“死胡同”,使得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沒有一絲靈氣,毫無生機。
(三)評價、評講方式不科學
一是在議論文的批改中,一些老師死摳住標準不放,標準過于統(tǒng)一,呆板,對一些冒尖文或是論點激進的作文則常常是一棍子打死。寫作教學歷來都極重“規(guī)矩法度”,然而在日常的教學中,卻又是最沒有“規(guī)矩法度”。教師往往大筆一揮就判定了學生此次作文的成敗。殊不知,作文,尤其是議論文是學生思想與表達綜合的體現(xiàn),這種缺乏與學生互動探討的評價往往扼殺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面對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也不利于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解決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二是作文評講方式不科學。有兩種常見的作文評講對議論文寫作教學產生不良影響:其一,認真對待每次的講評,從審題立意到構思選材再到語言書面格式等全方位地進行講評,殊不知,這種主次不分、不能有效針對問題進行評講的做法反而讓學生一無所;其二,教師缺乏對講評的必要的準備,講評時蜻蜓點水點一點,沒有總結和系統(tǒng)的梳理,不痛不癢,也沒有講評重點,沒有組織學生再次修改,這種講評對學生的作文毫無幫助。
(四)教師本身寫作功底差,缺乏對生活的思考
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的必備修養(yǎng)?,F(xiàn)在的許多語文教師怠于寫作,很少老師有寫作的習慣。教師本身欠缺寫作能力,一拿紙筆也是思路枯塞,筆下羞澀。如果缺乏對作文題目的主題提煉、構思、表達方面的感受,那么在實際中教學中就會脫離學生寫作實際,對學生的指導也是“空中樓閣”。這樣,教師只會紙上談兵,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只能止步不前。
(一)畏難情緒嚴重
議論文的寫作對思想和表達的要求很高。幾次寫作下來,分數(shù)不理想,學生們的寫作畏難情緒蔓延。甚至出現(xiàn)了教師一上議論文寫作課,學生就唉聲嘆氣;為了完成任務,學生要么冥思苦想“擠”出幾段,要么東拼西湊完成字數(shù)的現(xiàn)象。這種毫無趣和動力可言、被動地寫作,疲于應付,怎能寫好議論文?
(二)缺少必要的知識素材儲備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高中生要寫好議論文,肯定要從生活中找。然而,在21世紀強大信息社會的大背景下,高中生在網(wǎng)上瀏覽世界代替了在真實生活中的思考感悟,幾乎不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用的素材。同時學生很少有看課外書的習慣,自然就很少從書中獲得必要的寫作素材。即使有看課外書的習慣,一切與教材無關的書籍都被稱為“閑書”,被打壓得毫無生存空間;學生在學校就更別談了,在強大的升學壓力下,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干脆成了一種擺設,學生壓根沒有課外讀書、讀報的時間與習慣,整天各種作業(yè)都做不完,無暇去看。
在當前的語境下,談及議論文寫作教學的確是一種沉重的話題。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化,需要的是一種有效的議論文寫作教學。面對重構綠色、充滿活力的議論文寫作教學生態(tài),我們任重道遠,更責無旁貸!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山中學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