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玲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在教育界關于有效教學模式的探討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筆者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多年,對與傳統(tǒng)方式相比更為有效的教學模式也做了粗淺的探索與嘗試,并切身感受到教師的教學觀念及自身的角色轉變和學生的角色轉變是實現課堂有效的關鍵。因為新的英語課程更加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使主動學習和實踐成為可能,知識也掌握的更快更牢靠。同時,學生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為其一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英語 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角色 思考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有效教學模式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才能稱之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呢?就是要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筆者結合十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是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于一體的,該模式所強調的這種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顯然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方面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當然,這種有效教學模式對老師和學生也會有相應的要求,筆者通過自己的一線教學工作實踐,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的轉變。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改要求教師應當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同時還應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學生的學習顧問等眾多角色為一身的集大成者。在英語課教學中,教師如何扮演好這些角色呢?筆者認為:首先,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英語的魅力,用自己的觀點去理解詞匯和句型的習慣用法,并在學習小組內自行設計情境去表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舞臺。其次,教師應適時引導、銜接、點撥、評價、必要時進行畫龍點睛,促使學生完成“學”和“議”的環(huán)節(jié),但不要代替學生思考和表達。這樣的課堂,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既學會了知識,也練就了能力,才能稱之為有效課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轉變,這是實現有效課堂的一個基本前提。
二、學生角色的轉變
學習,不僅是學生的一項基本任務,更是學生的內在需求,是任何人不能也不應該包辦代替的。營造一種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學會學習、并進而形成終生學習的能力,努力追求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當成為我們的共識。如何實現這種轉變呢?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以被動接受為主,其主要任務是“聽、說、讀、寫”等。無論是對詞匯的分析,還是對文章的背誦,其目的都是“記”,是一種被動的學習。在有效課堂中,在教師的“導演”下,學生將自學、探究、發(fā)現、互評、自測,實現“評”和“測”的環(huán)節(jié),完全是一種主動地學習和實踐。這種角色的轉變,重在培養(yǎng)學生后天學習的能力,是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基,教師應力促這種轉變。
三、“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教師的“教”是讓學生課前稍作預習,并且為了應考,在課堂上以滿堂灌的形式教學,把本來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變成通過教師灌輸讓學生牢牢記住,結果課堂被異化為死記硬背的過程。老師總是會想辦法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多傳授知識,導致許多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但為了應考又不得不去學習,進而使學生的心靈發(fā)生扭曲,這是課堂低效、學生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有效的英語教學課堂中,筆者認為,教師的角色變化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和學習形式都將發(fā)生變化。老師變傳統(tǒng)的“教”為“組織、指導、參與”,學生變傳統(tǒng)的“學”為“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學中,通過完成英語導學案,從而解讀教材或通過小組合作來掌握知識,在完成導學案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盡量自己解決問題。其核心是要讓學生形成這樣的意識,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是自己的事,老師只是自己學習的助手。學習過程不再是老師在課堂上把學習內容“教”一遍,而是在老師的參與下,學生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正確展示、正確點評和自我評價。
四、思想觀念的轉變
有些教師會擔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會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和升學率。怎樣使這些教師的擔心變?yōu)榉判哪??如何做才能使課堂真正達到有效,讓課堂充滿樂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有效率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為呢?筆者認為:第一,要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知道學習的目標,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調節(jié)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好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這是實施有效課堂的基礎;第二,努力創(chuàng)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從課前預習開始,到課內探究和課后評價,充分發(fā)揮學習小組成員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習小組的組建,是為實現全體學生有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有效作準備,組建小組時既要關注學習差異,也關注個性特征,讓課堂充滿團隊合作氛圍;第三,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法方法。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fā)現問題,給學生質疑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fā)現問題”,進而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 當今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模式,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細心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輕松、民主、和諧、有效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智慧的靈光在互動中閃爍,真誠尊重學生的發(fā)現,巧妙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進而構建一種和諧的英語課堂。新課標下的有效課堂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要求我們必須順應新形勢下新課改的要求, 不斷更新觀念,努力強化個人素質,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自我表現的機會,多一點品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課堂我快樂”,讓老師、讓學生、讓我們每一個人體驗發(fā)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