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英
摘 要:好的教學設計有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具有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數學練習,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選擇、學有所用和學有余地,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關鍵詞: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開放性
數學練習既是師生溝通感情、交流信息的有效載體,又是學生鞏固“雙基”、發(fā)展思維的必要手段。練習設計質量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的高低。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數學練習,以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那么,如何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好吃又有營養(yǎng)”的小學數學練習呢?
一、設計趣味性練習,讓學生學有興趣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 無異于一種苦役, 沒有興趣的地方, 就沒有智慧和靈感?!睌祵W是理性的,也是有趣的。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生主動進行練習的源泉。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經驗,設計形式新穎、靈活多樣、生動活潑、不拘一格和生動有趣的數學練習,讓學生從心底里產生強烈的練習欲望,進而主動參與練習,在快樂練習中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
例如,學習了“9的乘法口訣”后,介紹“手指記憶法”背誦9的乘法,并讓學生課后動手動嘴,進行強化;學習了“3的倍數”后,要求學生課末以小組為單位,玩“搶21”的游戲,并在游戲中思考如何才能獲勝;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可以設計“下課”游戲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學號,按老師的要求(如學號是最小合數、既是偶數又是合數、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等)依次離開教室,看誰反應快……
這樣的練習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以其獨特的形式吸引人,以其豐實的內容留住人,以其內在的魅力迷住人,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結束新課學習,既激發(fā)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練習視野。
二、設計層次性練習,讓學生學有選擇
練習設計除了要注重形式新穎、生動有趣外,還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和逐步提升的原則,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和提升。同時,層次性練習有利于避免“一刀切”,既讓各層次學生在練習中挑戰(zhàn)自我,獲得成功,又減輕了學生的練習壓力,保護了他們練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法簡便計算”后,可設計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①基礎性練習:6.4×52+6.4×48,(1.25+2.5)×8;②綜合性練習:2.3×
99+2.3,4.2×10.1;③拓展性練習:2.6×
5.6 + 2.6×5.4-2.6,3.4×5.2+0.34×48。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后,可以設計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①一塊長方形的菜地,長5米,寬4米,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②一個正方形的花壇,周長是2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③學校要用20米的籬笆圍成長和寬都是整數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花壇,有幾種不同的圍法?怎樣圍花壇里面種的花最多……
這種“自助餐”式的層次性練習具有一定的彈性,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自主選擇,有利于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練習設計理念,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練習成功的快樂。
三、設計實踐性練習,讓學生學有所用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練習不能僅停留在書寫層面上, 更要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 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因此,練習設計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一些與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實踐性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數學練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例如,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可布置一個課外實踐性練習,讓學生做一個小小設計師:給自家的房子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父母親提供一份裝修建議嗎?建議主要包括:①量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計算每間房間的面積是多少;②根據家庭生活條件和個人愛好,選擇需要的材料,算出需要花多少錢;③如果在客廳或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共需要多少平方米大理石?再如,學完“確定位置”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畫出校園各個活動場所的方位圖。熟悉的校園環(huán)境居然成了數學練習的重要內容,學生倍感親切,促使其主動積極去完成任務。
這樣的實踐性練習,讓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給他們以更廣闊的學習數學的空間,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練習的積極性,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觀察、交流和思考等。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而且發(fā)展了他們的數學思維。
四、設計開放性練習,讓學生學有余地
開放性練習是指題目條件多余需選擇,或條件不足要補充,或具有多種解題策略,或答案不唯一的題型。開放性練習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 能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精心設計開放性問題, 從而實現“人人參與有價值的練習,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練習,不同的人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練習目的。
開放性練習主要有:
(1)條件開放。如“平均數應用題”:花生糖每千克13元,水果糖每千克7.6元,奶糖每千克16 元,酥糖每千克11元。任選3種糖各5千克配成什錦糖,什錦糖每千克多少元?再如,( )+( )=12,( )-( )=9,
( )×( )=24,( )÷( )=7。
(2)方法開放。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路徑進行解答。如比較5/8和3/7的大小, 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得出多種比較方法:①化成小數比;②畫線段圖比;③化成同分子分數比;④化成同分母分數比;⑤與 “1 ”進行比較;⑥交叉相乘比。
(3)結論開放。這類題能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如一本故事書有180頁,小明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4,第二天看了全書的2/5,第三天看了多少頁?這里沒有講明他第三天看完,所以第三天看的頁數可以是0~63頁。
這種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索的平臺,促進學生發(fā)掘潛能、展示自我、弘揚個性,使人人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又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總之,設計“好吃又有營養(yǎng)”的小學數學練習,需要教師潛心研讀課程標準,精心挖掘教材內容,用心設計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等多種形式的練習,讓練習內容豐富起來,真正使學生在練習中獲得主動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傅建英.緊扣“六性”設計練習[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12):90—91.
[3]衡翠萍.小學數學練習設計要體現“四性”[J].江西教育,2011,(1):28—29.
[4]陳 力.怎樣根據學習流程有效設計小學數學練習[J].教學與管理,2014,(6):41—43.
(作者單位:福建省上杭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