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霞
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課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文明行為習慣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學校和教師重智力發(fā)展輕德育思想的普遍存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質(zhì)量不高。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作為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學效率,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實施。
關(guān)鍵詞:思想品德;教學方法;教學質(zhì)量
新課程對小學思想品德課教育總目標的規(guī)定是:培養(yǎng)有良好品德的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但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際情況是:教師用說教的形式告訴學生要尊敬師長,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要珍惜生命,要誠實,要養(yǎng)成各種好習慣等,這令學生感到厭煩,他們無法體會到這些道理到底在生活中有怎樣的用處,為什么要聽這些道理,也就是說,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滿意,也無法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祖國培養(yǎng)文明小使者和高素質(zhì)人才。
一、故事講解法
小學生對聽故事情有獨鐘,尤其是有趣的故事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教學中可以將抽象的道德觀念寄寓到具體形象的故事中,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也能夠感悟到其中的道理,從而受到啟發(fā)和教育。這就是故事講解法的優(yōu)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依靠教材里的故事,還應(yīng)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講述身邊的故事,這樣更有說服力,也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育學生要孝敬父母時,我講了子路借米的故事,學生都深受感染,接著我問學生誰知道父母的生日,自己是怎樣為父母過生日的,學生都陷入沉思。這種沉思是有意義的,能夠讓學生進行反省和進步。
此外,教師在利用故事這一形式進行教學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不能脫離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任務(wù),并且要注意從學生的特點和認識水平出發(fā)。一定不能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光注意故事的趣味性卻忽視了教學目標。
二、情景設(shè)計法
情景設(shè)計法是根據(jù)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提出來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特定的環(huán)境中仿佛和其中的人物對話,感受當時的氛圍,從而受到情緒感染,引起情感共鳴。通過這種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形式,學生能夠加深對道德觀念的理解。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情景法也越來越多地被采用。教師在設(shè)計情景時可以用畫面再現(xiàn)、音樂渲染、實物演示、生活顯示、語言描述等方式,堅持從教學需要和師生特點出發(f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情理交融的效果。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換個角度想一想”這篇內(nèi)容時,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組情景:琪×和豆×下課后邀請麗×踢毽子,可是麗×直接拒絕了,她說:“踢毽子這么低級的游戲我才不玩!”琪×和豆×十分生氣地走了,以后也不想找麗×玩了。我讓三個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對話,然后將她們的角色互換,再表演。這樣,學生通過真實的換位,認識到了自己平時不禮貌的行為,從而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禮儀交往教育。
三、民主討論法
民主討論法是小學思想品德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辯證能力,同時也是學生課堂主體的體現(xiàn)。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圍繞學習主題進行討論,并在討論中形成自己較全面的看法。在討論中,教師要讓學生各抒己見,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也可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發(fā)展。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來自社會的愛”這一單元時,我讓學生展開了這樣的討論:在社會中,哪些人為我們的生活奉獻著?他們?yōu)槟闾峁┝四男┥畋憷蛘呓o了你哪些精神鼓勵?你感受到他們的愛了嗎?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并引導學生從周圍的人開始想,結(jié)合衣食住行等方面思考。
四、模范榜樣法
在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人物或英雄模范的典型示范作用,分析他們身上具有哪些高尚品質(zhì),有怎樣的人格魅力,并找到他們具有這些品質(zhì)的原因。在分析中,道德觀念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變得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覺得英雄人物可親可敬,才會相信自己也可以學習他們做到優(yōu)秀。由此可見,典型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是十分強的,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學生從孫中山吃墨水的典型事例中認識到了學習的時候要專心;從邱少云的事例中認識到了要遵守紀律。當然事例也不是隨便選出來的,也要符合當堂課的教育目的,和教學主題貼切。
總而言之,小學思想品德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任務(wù),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林麗娟.“體驗式”教學法用于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的意義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6(3).
[2]吳月.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3(35).
[3]韓中琴.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