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祥金+張焱焱+羅凡
[摘要]在高校教學改革的要求下,課堂實踐的比例大大提高,相應產生的電子類實踐報告單和作業(yè)也越來越多,給教師的批改及成績的登記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文章提出一種利用Excel來實現快速、高效地管理電子文檔和登記分數的方法。
[關鍵詞]教學改革;管理電子文檔;Excel;登記分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1.171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的深入,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的改革力度也是越來越大。很多高校,尤其是高等職業(yè)院校,減少了理論課的比例,加大了實踐課的課時,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是更加突出。此外,考核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將原來的期末考試占80%或更多的成績比例,修改為過程性考核,比如筆者所在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系,即將考核方式分為三部分:課堂表現成績20%+實踐過程成績40%+期末上機測試40%。實踐過程成績從批改電子版的實踐報告單得來,期末上機測試也是以提交電子版的操作結果作為考核依據,如果將需要批改的所有電子版文件統(tǒng)稱為電子文檔,每一門課程,以一個班級30人計,都會產生幾百個電子文檔。批改時,教師會執(zhí)行下面的過程:打開文檔-批改-登記成績-關閉。同時,還需要記錄哪些文檔已經批改過了,哪些還沒有批改,這些操作嚴重影響了教師批改的效率。針對這些問題,現存較多的系統(tǒng)來實現電子文檔的管理,包含電子文檔的收發(fā)、批改、共享等功能[1-3],但是由于這些系統(tǒng)普遍復雜度較高、部署煩瑣、使用不方便,導致利用率不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利用Excel公式,實現了輕便、快速、高效管理電子文檔的方法。
1 方法介紹
本方法的總體思路是利用Excel中的公式,實現對電子文檔的管理。當教師點擊相應的文檔鏈接時,自動打開對應的電子文件。教師根據學生文檔的內容來批改并將最終的成績登記到分數統(tǒng)計表中。當教師批改完所有的文檔后,系統(tǒng)自動生成平時成績和總成績文檔。
1.1 準備工作
首先將學生提交上來的電子文檔所在路徑的列表保存到Excel表中。此工作由下面的命令完成:
dir /s /b /a:-d > list.txt
該命令將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檔的絕對路徑重定向到list.txt文件中。執(zhí)行完后,打開list.txt文件,將其中的除list.txt文件外的所有內容復制,準備粘貼到后續(xù)的表格相應的記錄中。
1.2 表格設計及具體的公式
首先設計Excel工作簿,每一次實驗生成一個工作表。在每一個工作表(記為實驗成績表)中,添加“學號”(A列)、“姓名”(B列)、“文件名”(C列)、“URL”(D列)、“成績”(E列)五個字段。其中“文件名”字段是1.1節(jié)中準備工作所生成的電子文檔文件名,并使用替換的方法去掉了各文件名路徑中相同的部分。例如:“D:\實驗報告\No1\stu42216\54117103周強.docx”,僅保留“stu42216\54117103周強.docx”部分。
“學號”字段是根據字段C的內容由公式自動生成的,公式內容為:
=MID(C2,FIND(541171,C2),8)
“541171”表示學號的前6位,因為本學院的學生學號均是由這6位開頭的,由此來識別學號。本列字段是最后統(tǒng)計成績使用的關鍵字,必須保證其正確性。
“姓名”字段同樣是根據字段C的內容由公式自動生成,公式內容為:
=MID(C2,FIND(541171,C2)+8,FIND(".doc",C2)-FIND(541171,C2)-8)
公式中“541171”同樣是學號的前6位,“.doc”是文檔的擴展名或擴展名的一部分。“姓名”字段僅作為參考,不作為關鍵字使用,因為如果學生提交的文檔名不規(guī)范時,此公式得到的姓名字段是不完整或不準確的。
“URL”字段是用來打開文檔的,具體公式為:
=HYPERLINK(".\No1\"&C2,"OPEN")
使用HYPERLINK函數來打開第一個參數所指定的文檔名,并給本字段內容填寫為“OPEN”,形成超鏈接。當教師點擊“OPEN”超鏈接時,系統(tǒng)自動打開指定的電子文檔。
“成績”字段即為教師批改完電子文檔后用來記錄成績的。
當在期末需要統(tǒng)計各次電子文檔的成績時,制作另一個統(tǒng)計表(成績統(tǒng)計表,簡稱為成績表)來自動將每一次電子文檔的成績謄寫在相應位置。
在成績表中,學號和姓名字段均是從學生的點名冊中復制過來的,必須保證學號列的正確,否則將導致謄寫成績操作失敗。實驗成績列由公式實現:
=IF(ISNA(VLOOKUP($A3,No1!$A$2:$E$26,5,0)),0,VLOOKUP($A3,No1!$A$2:$E$26,5,0)),使用VLOOKUP函數根據學號的內容查找實驗成績表中的學號字段,如果找到了返回它的“成績”值。使用ISNA函數判斷如果沒有找到相應的“成績”,填寫“0”值。
在“總合計”字段使用SUM函數將該生的平時成績進行求和匯總。
當對平時成績完成統(tǒng)計并完成了期末考試成績的統(tǒng)計后,需要生成總的成績登記表(記為總成績表),用于向教務處上報成績。
在總成績表中,“學號”字段同成績表中的學號?!捌綍r成績”字段為從成績表中的平時成績查找得來,同樣使用VLOOKUP函數實現,具體為:
=IF(ISNA(VLOOKUP($A3,平時成績!$A$3:$Q$25,17,0)),0,VLOOKUP($A3,平時成績!$A$3:$Q$25,17,0))
同時,還需要統(tǒng)計學生成績的分布情況,根據分數段區(qū)間進行劃分,“區(qū)間”字段和“劃分點”字段均是手工輸入的,“人數”字段由函數FREQUENCY統(tǒng)計得來:
{=FREQUENCY(F3∶F26,J5∶J13)},這里的{}表明這是一個組合,選中人數區(qū)域后,同時按下Ctrl+Shift+Enter鍵實現的。具體的使用方法可以參考百度經驗。[4]
1.3 生成上報文檔
當完成上述的操作后,即得到了上報文檔所需要的各組數據,包括“成績登記表”“平時成績登記表”“試卷分析”。打開相應的上報文檔,復制相應的數據到上報文檔中即可。
2 應 用
本方法目前已經應用于筆者所在學院的計算機專業(yè)課的教學過程中,每一次實踐均收集60份(兩個班級)電子作業(yè),共收集十次實踐,電子文檔總數達到了600多件。使用本方法后,每一次批改均通過Excel統(tǒng)計表來打開電子文檔,方便快捷。目前該方法已經使用了兩個學期,大大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得到了教研室同事的一致好評。
3 結 論
通過Excel的相關工具函數實現對電子作業(yè)和實驗文檔的統(tǒng)一批改,既減少了文檔管理的工作量,又降低了成績登記出錯的概率,使得教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證,本方法是一種快速、高效登記電子作業(yè)成績的方法。但是目前該方法還不能自動將Excel中的成績輸出到Word上報文檔中,后續(xù)將研究利用VBA編程來解決該問題。
參考文獻:
[1]孫陸鵬,呂廷勤.基于Web的電子作業(yè)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10(19):52-55.
[2]陳少暉.實驗報告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廣州:中山大學,2014.
[3]蘇巨國.作業(yè)提交和批復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昆明:云南大學,2013.
[4]Excel中frequency函數怎么用[EB/OL].[2016-08-07].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 c35dbcb0ea4a4d8916fcbc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