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良
雖然各級學校普遍重視升旗活動的開展,但許多學校的升旗活動出現(xiàn)程序固定化、組織形式化、講話“老掉牙”、管理隨意化等問題,周周如此、年年如此,在這種套路化模式的升旗活動組織下,許多師生甚至出現(xiàn)以各種理由回避參加升旗活動來表示“抗議”,可見,缺乏有效設計和精心管理的升旗活動毋庸置疑會使其教育力量“被迫貶值”。如何發(fā)揮升旗活動最大的教育力量呢?
一、要經(jīng)常開展國旗常識教育
五星紅旗永遠是中國形象和民族尊嚴的神圣象征,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尊敬國旗,愛戴國旗,更要懂得國旗的相關常識。雖不至于讓學生全文背誦國旗法的二十條,但也應讓學生初步掌握國旗的顏色、組成部分、象征意義、國旗升降儀式、違反國旗法規(guī)定的錯誤行為等基本常識。尤其是要讓學生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在五星紅旗的指引下的奮斗歷程,這對于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五星紅旗的熱情尤其重要。學校每學年要開展一次國旗常識教育活動,如開展國旗法學習、常識問卷、繪制國旗、主題演講、歌舞等活動,尤其是要利用好近幾十年我國發(fā)展進程中的各個階段光輝史料,如觀看香港、澳門回歸時升國旗奏國歌以及運動健兒獲奧運會金牌時的奏國歌升國旗的場景。通過各種形式的系統(tǒng)教育,使學生時刻感知國旗的神圣意義,增強對國旗的尊敬之情,讓學生感覺到國旗就飄在眼前、揚在心中。
二、要做好國歌專題教育活動
國歌中缊藏著重要的思想內(nèi)涵與偉大的民族精神。學唱、傳唱國歌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xiàn)。五星紅旗伴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許多學生做到了面向國旗肅立致敬,但卻始終“雙唇緊閉”,不愿將國歌唱出來。盡管學校倡議升國旗時要唱國歌,可是一到升旗時便出現(xiàn)“開頭不錯、中間聲弱、尾段靜默”的尷尬場面。為了能讓學生加強對國歌的認知、對國家的認同,從中感悟國歌的真諦和力量,學校要認真做好國歌專題教育活動,把唱國歌列為學生德育的重要項目,對奏唱《國歌》的重大意義及學唱《國歌》的活動進程做出精心安排和統(tǒng)一要求,師生必須全員參與。特設國歌課堂,介紹國歌的來歷,了解歌詞的意義,分析國歌的旋律,組織學生多次學唱、個人演唱、合唱,學校領導、全體教師要帶頭學唱,堅持開展升旗儀式中“唱國歌”活動,做到人人會唱,并能唱熟、唱準、唱好國歌。在嚴肅認真的氛圍熏陶下,剔除師生“不好意思唱國歌”的心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國歌的魅力,都愿爭著用唱國歌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
三、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升旗活動管理
有的學校在進行升旗活動時并未做到“嚴肅認真、一視同仁”的要求,對學生有明令要求,有檢查獎懲;而對教師隊伍的參加情況卻缺少管理。如學生已列隊完畢,教師隊伍尚陸陸續(xù)續(xù);學生全員集合,教師卻尚欠三分之一;學生排成排、列成列,教師隊列卻隨意走動、難以整齊;學生方陣服飾統(tǒng)一,教師隊伍五顏六色;學生隊伍鴉雀無聲,教師陣營說笑不已……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升旗活動結束時,許多學校為了體現(xiàn)對教師的尊重,讓教師先行,本來就不太整齊的隊伍一下子零散開來,各自回“營”,可謂是“無善始、難善終”。教師尚且如此,學生該作何想法?時間一長,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對學校的要求“降低標準、變相執(zhí)行”的現(xiàn)象。當學生“心不甘、情不愿”參加升旗活動時,升旗活動的教育作用也會“軟弱無力”。
《論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焙捌粕ぷ硬蝗缱龀鰳幼?,教師的言行表現(xiàn)會對學生成長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若想提高升旗活動的教育效果,學校必須重視教師隊伍的升旗活動管理,要建立并認真執(zhí)行教師升旗制度,對升旗活動的時間、簽到、站隊、儀表、紀律等方面應有明確規(guī)定,進行量化考核,納入年終評審項目。建議教師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用規(guī)范的要求來審視自己的言行,注重發(fā)揮示范作用,先于學生到場列隊,和學生一樣有秩序退場,力求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是規(guī)范的,我們用整齊、嘹亮的國歌聲帶動學生,用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注重樹立榜樣形象,積極發(fā)揮示范作用。當一支有著良好表率作用的教師隊伍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必定會參照教師的做法去規(guī)范自己的升旗言行,在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和熏陶中,教育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四、要嘗試護旗手、升旗手輪流制
許多學校的護旗手、升旗手都是在全校學生中選拔、訓練出來的,一經(jīng)任命,便成了“固定演員”,以后的升旗活動均由他們“全程承包”,其他學生便無緣參與其中。再好的活動如果不能讓學生親身參與,就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融入感、神圣感、自豪感。學校要嘗試護旗手、升旗手嘗試輪流制,拓寬參與面,讓升旗儀式不總是固定的表演,而讓它成為大家都有機會學習、體驗、展示的舞臺。學校要將選拔護旗手、升旗手活動作為一項體育教學的必修課程,提升全校學生的參與熱情??勺寣W生反復觀賞天安門護旗手的升旗過程,讓學生理解作為一名護旗手或升旗手的光榮意義,掌握作為一名護旗手或升旗手的各項要求。在此基礎上再嘗試進行護旗手、升旗手的班級輪流制,校隊表演制,年組輪流制等多種形式。護旗手、升旗手不分男女之別,不必非得講求高矮胖瘦一致,只要吃得“訓練苦”,受檢達到標準,就有機會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風貌。
五、要對國旗下演講活動做精細化管理
國旗下演講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形式,只要演講者的語言內(nèi)容贏得聽眾的心理認同,便能引發(fā)聽者的關注和思考,并對演講內(nèi)容進行探究、領悟,達到預期的受教育的目的。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演講者只是單純地完成學校的指令,演講無激情,用心聽的學生不多,能聽清楚的學生不多,聽了有所感悟的同學更是不多。學校要對國旗下演講活動做精細化管理,如輪到哪班負責演講任務時,便事先在該班進行小型演講比賽,通過民主選舉推選演講者;演講者的演講技巧需要事前初級培訓,盡量擺脫讀稿形式,倡議脫稿演講,也可鼓勵在演講時加入動作演示、道具協(xié)助、歌舞助興、情景表演等元素,調(diào)動起學生的感覺和思維器官,喚起學生對演講內(nèi)容的興趣和情感;演講內(nèi)容必須原創(chuàng),不建議總進行“月主題系列教育”的模式,如學雷鋒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環(huán)保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話題來束縛演講題材,建議從校園的平凡細節(jié)講起,建議從師生日常生活、學習談起,在身邊選取事例,推薦身邊的典型,把群眾的視線轉向現(xiàn)實人生,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日常生活,以具體的方式進行溝通交往,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社會人生,這樣才能提升起德育的真正作用。
國旗下演講也可以突破“一名演講者”的固定模式,可雙人表演、多人參與?!皣煜卵葜v”也可發(fā)展為“國旗下表演”,把那些學生辛苦創(chuàng)作的正能量節(jié)目以演講、朗誦、小品、合唱、舞蹈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給全校師生。
六、要把軍訓成果作為升旗儀式中的常態(tài)檢閱
許多學校在新生入學時總要進行為期一周或兩周的軍訓,可是一旦軍訓結束,未來兩三年的時間內(nèi)便不再進行軍訓成果檢閱,學生的“士兵意識”也會隨著時間的磨耗而淡忘。學校要把軍訓成果檢閱加入升旗儀式的前部,讓學生以方陣形式先在操場進行一圈隊列表演,齊步、正步、跑操、喊班風口號,也可加入拍照、錄像、打分等評比機制給予鼓勵,這樣一來,能延續(xù)和鞏固學生集中軍訓的教育效果,激發(fā)起全體同學的服從意識、紀律觀念、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以飽滿的熱情和規(guī)范的禮儀參與升旗儀式。我們還可以邀請當?shù)噩F(xiàn)役軍人參加學校的升旗活動,讓師生親眼觀摩軍人標準的動作、颯爽的軍姿、威武的軍容,以別開生面的新鮮感提高同學們參加升旗儀式的積極性。
總之,我們不必固守升旗活動的套路、模式和形式,我們嘗試創(chuàng)新開展升旗活動是為了讓升旗活動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升旗活動與其他校園文體活動一樣,需要組織者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去研究,要把升旗活動當成一門重要課程來精心備課、實施。希望通過群策群力,使我們的教育工作在常規(guī)中不斷得到改革,讓我們的教育措施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讓我們的各種德育實踐活動發(fā)揮出越來越重要的教育作用。
(作者單位:吉林輝南縣輝南鎮(zhèn)永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