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
社會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不必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是,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心理壓力卻在不斷增大,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參與體育運動可以將運動者的注意力轉移到運動上來,通過運動來放松精神。中學生正處在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適量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中學生的身體發(fā)育,同時能夠對心理健康成長起到提升作用。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同體育教學合理地結合在一起,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的心理品質和身體品質共同發(fā)展,讓學生健康成長。
一、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自我意識
中學生正處在發(fā)育期,自我價值觀和自我意識開始形成,這個階段的中學生心理變化較大,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隨著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性格差異也越來越明顯。雖然比較敏感,但是他們身心還沒有發(fā)育完全,價值觀也還沒有完全形成,認識一些事物時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們或多或少地都會遇到一些困惑,解決不好就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所以,中學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一個從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時期,從小學的依賴到中學的逐漸獨立,從思想幼稚到心理逐漸成熟,這是一個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如果得不到正確的疏導,就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中學生的心理還不太成熟,不懂得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波動,更談不上用正確的方法來釋放心理壓力。這個時期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能讓學生在運動中和周圍的同齡人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形成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學會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二、發(fā)揮體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不同的運動項目有著不同的特點和作用,能夠滿足不同的場合和人群的需要。例如:籃球運動包括了跑、跳等多種運動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協(xié)調性。同時,籃球作為一項團隊運動,非常講究團隊的配合和協(xié)作,籃球運動可以釋放參與者的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增強與人的交流意愿,提升參與者的自信心,建立一種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團隊關系。
跑步也是比較常見的運動項目,在中學體育里,1500米和3000米的慢跑是最常見的長跑形式,長跑運動能夠幫助運動者增強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機能,增強肺活量,增強抵抗力。同時,長跑運動還能增強參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不輕言放棄的精神。50米和100米之類的短跑運動,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而4×100米這種團隊競技運動,每個人的表現(xiàn)都會影響到團隊的最后成績,這樣的活動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讓學生在相互鼓勵和相互學習中健康成長。
三、體育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事項
作為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保證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時要主動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同時,應當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意識,規(guī)避運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在開始運動之前,要做好熱身,充分的熱身能夠幫助學生活動筋骨、關節(jié),防止受傷。
中學生的課業(yè)壓力比較大,有些學生不太喜歡在課上做運動,集體熱身之后,很多學生就會離開運動場,回教室學習或者和同學坐在一起閑聊。這樣的體育課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更起不到排解消極情緒的作用。面對繁重的課業(yè)任務,畢業(yè)班的學生往往會犧牲體育課來進行文化課的學習,這樣一來,學生的心理壓力就很難得到有效釋放,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作為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去參與體育鍛煉,放松心情,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去。
綜上所述,在中學體育的教學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體育運動的重點在于每個人的參與,在參與鍛煉的過程中意志力、判斷力都能得到提升,在有團隊協(xié)作要求的運動中,他們學會了相互溝通,增強了自身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還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并采取保障措施,讓學生在安全的體育運動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江都區(qū)樊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