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英語應用文寫作,作為基礎性、日常實用性的技能,是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然而,由于應用文文體的特殊性,再加上英語寫作對跨文化、跨語言知識的雙重要求,使得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應用文寫作在文體格式、詞匯、句法、語篇等方面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尤為明顯。本文旨在系統(tǒng)、客觀地分析非英語專業(yè)高職學生在英語應用文寫作中,因母語負遷移作用產生的錯誤及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負遷移;高職學生;英語應用文寫作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語言學家Odlin提出語言遷移的定義:目標語言和其他已經(jīng)習得語言之間的異同對目標語言的學習產生的影響。Odlin認為語言遷移包括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和第二語言對母語的借鑒,因而語言遷移又稱為母語遷移?!罢w移”指母語與目標語的相似之處容易為學習者所掌握;“負遷移”指母語與目標語的不同之處對第二語言學習構成干擾。
目前,對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應用文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研究,就其錯誤類型、錯誤原因都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未討論學生寫作中的格式錯誤;且有的研究缺乏實例支撐。若要解決母語負遷移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應多從語言輸入的角度著手,但忽略了語言輸出中學習者“自我過濾”的作用,本文擬在這幾個方面進一步探討。
一、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量化分析
本研究通過對非英語專業(yè)(北京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護理專業(yè)三年制高職一年級學生)38名一年級學生的兩次英語應用文寫作進行批改,并依據(jù)英語語法、語篇和文體格式規(guī)則對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表一
錯誤類型 名詞 動詞 形容詞 介詞 代詞 冠詞 大小寫標點 格式 語篇 其他
占比 6.8% 34.8% 0.7% 7.2% 14.0% 1.8% 2.2% 12.5% 13.3% 6.8%
二、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質性分析
1.詞匯錯誤
(1)動詞錯誤。中英文詞匯在表達動作的時態(tài)、語態(tài)上,方式截然不同:①英語動詞通過詞尾的變化來體現(xiàn)時態(tài)的變化;②英語動詞的被動語態(tài)通過“be動詞+過去分詞”來表達。而中文動詞則不通過動詞自身變化來表達時態(tài)和語態(tài)。因兩種語言下動詞使用的巨大差異使學生的語言輸出受母語負遷移影響,動詞錯誤在總量中占比最高。
時態(tài)錯誤:Three employees who join our department last week also need computers.(應為:joined)
語態(tài)錯誤:Because all the computers and printers has used for five years.(應為have been used)
(2)代詞錯誤。英語中的代詞有八類代詞。而中文只有人稱、疑問和指示三種代詞,且中英文代詞在性、數(shù)、格上都有不同。代詞的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學生犯錯,學生的作業(yè)也證實了這一點:
物主代詞錯誤:Thank you for you help.(you應該是your)
關系代詞錯誤:They usually have some problems, (缺which)very influences our work.
不定代詞和代詞單復數(shù)的錯誤:And there are always some wrong with its, which influences our work.(some應該改為something;its應該改為them)
(3)名詞和形容詞錯誤。此類錯誤多由學生在單詞拼寫、詞義理解錯誤等產生,不屬于母語負遷移的范疇。
(4)冠詞錯誤。英文中的不定冠詞和定冠詞與中文的“每一、這、一個”等含義并非完全等值,所以是學生常犯的錯誤。例:冠詞錯誤:You can inform me if you have idea.(應該為:an idea)
2.句法錯誤
中文注重意合而英文講究形合,“形合(hypotaxis)和意合(Parataxis)是語言表現(xiàn)法。形合是指借助語言形式手段實現(xiàn)詞語或句子的連接;意合是指不借助語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詞語或句子所含意義的邏輯聯(lián)系來實現(xiàn)它們之間的連接”。因為中文行文的自由性,使得學生習慣用自由的中文思維來表達英文,這違反英文作為有邏輯的顯性形式標記語言的要求,產生錯誤:
(1)句子結構混亂。be動詞和實義動詞常常放在一個句子中。中文中“是”和實義動詞可連用,英文中不可以。如 “Be+實義動詞”錯誤:They are run so slowly that they influence our work.(應去掉are)
(2)主謂不一致。中文中的謂語不隨主語的單復數(shù)發(fā)生詞形變化,而英文不是。
謂語與主語數(shù)的不一致:They always has troubles and this influence our work all the time.(has應換成have;influence應換成influences)
(3)句子成分詞性錯誤。值得注意的是英文中有一部分詞匯詞義相同但卻分屬不同詞類,如正式:formality—名詞,formal—形容詞,formalize—動詞,從構詞法上而言它們是派生法構成。中文因派生構成的詞匯遠遠低于英語,因此,學生容易分不清同一個詞義下的動詞、名詞、形容詞和副詞形態(tài)之間的區(qū)別。
動詞與名詞形式錯誤:Cooperate with you is our pleasure.(Cooperate是動詞形式,不能做英文句子主語,應是名詞形式:Cooperation)
(4)句子不完整。句子成分缺省錯誤:It costs the company to. (應改為:It costs the company $100 to buy them.中文句子松散,常出現(xiàn)片段式語言,這在英文中是不符合語法的。)
因句法錯誤常和詞匯錯誤互相重合,因而沒有單獨在表格中列出。但從上述分析可知,正是中英文在句法的差異,造成母語負遷移,才會產生以上句法錯誤。
3.語篇錯誤
英語是以形合為主的語言,而漢語則以意合為主的語言,因此在語篇銜接手段上截然不同。當用中文的銜接手段去完成上下文的銜接時,就會出現(xiàn)語言負遷移的現(xiàn)象。
指代錯誤:The existing computer and printer have been used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It always breaks down and that affect our work.(不應該用單數(shù)it指代前面的復數(shù)computer and printer)
關聯(lián)詞錯誤:It influences our work. Therefore,we have three new employees who also need computer.(therefore表因果,而本句應該是表遞進)
4.文體格式錯誤
英語應用文寫作大都涉及書信格式,如求職信、推薦信、感謝信等。中英文書信格式有所區(qū)別:(1)中文信稱呼后用冒號,而英文信稱呼后用逗號;(2)英文的落款一般是信尾客套語+逗號(可居左也可居右);而中文一般將結尾的祝語居左且無逗號,署名居右。學生的格式錯誤多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1)英文稱呼后加冒號;(2)英文信尾客套語書寫錯誤。由此可知:學生(1)和(2)的錯誤正是受到母語負遷移影響。在書信格式這個方面,母語負遷移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刻,在實踐中,教師多次“正強化”后才將錯誤率降低。
5.語言交際錯誤
除了語法錯誤,學生在使用語言過程中,也會違反英語語言交際的禮貌原則,如:Im Sam wang, I require to buy some computers and printers. (作為員工寫給經(jīng)理的信件,不應該使用require這樣帶命令口氣的詞語)
三、應對策略
1.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教學
學生的主要錯誤體現(xiàn)在詞匯和句法方面,這凸顯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語法詞匯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因此需要通過擴充詞匯、多做練習來夯實基礎知識。
2.不斷正強化“英漢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需要讓學生學習到英文表達,也需要強調“英漢差異”。以英文應用文體的書信格式為例,只有通過幾次作業(yè)的對比后才能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英漢差異”,并按英文的格式和語法要求書寫。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查”“自我糾錯”機制
高職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判斷和自我反思能力,因而比低年級學生更具備“自我語言過濾”的能力。在英文寫作練習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自我糾錯、互相糾錯的練習,在下一次寫作過程中,它們就會不斷運用該機制,對自己的語言進行語法過濾和修改,從而提高語言水平。
4.加強對語篇和語言交際原則知識的講解
針對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應在教學中適當加入語篇和語言交際原則的知識,增強其寫作中的社會交際意識,使寫作能達到交際目的。
英語寫作是英語學習者語言綜合能力和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是高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難點。因而受多種因素特別是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學生在應用文寫作中錯誤頻出,教師需要通過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減少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文寫作技巧和水平。
參考文獻:
[1]Terence Odlin.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Lianrui Yang & Delu Zhang. Research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2007.
[3]唐承賢.差錯分析綜述[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2).
[4]孫秀娟,英漢翻譯中的形合與意合[J].濱州學院學報,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