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招生模式的改革,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多元化越趨明顯,研究《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及實施方案,有利于課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課程更加的符合多元化、多層次高職學生的知識需求。
【關鍵詞】生源結構 多元化 化工原理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3-0064-01
引言
隨著高職院校的招生模式的深入改革[1],我院出現(xiàn)了普招生、單招生和三職生這樣一個多樣化生源的生源結構。經(jīng)過近幾年的調研和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結構復雜多樣,他們的層次差異明顯和理論基礎知識參差不齊,自律能力差等[2]。這給《化工原理》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很多問題,加大了教學難度。針對這些情況,結合《化工原理》課程的特點和在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的地位[3],需要創(chuàng)新《化工原理》課程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加強《化工原理》教學方法的探索,培養(yǎng)合格的化工人才。
本文結合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生源結構變化以來的教學體會,就高職生源多元化背景下的《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和實施進行闡述。
1.生源結構特點
近幾年,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生源結構不斷發(fā)生變化,總體來看,呈現(xiàn)出普招學生比例逐年下降的趨勢。他們單純、獨立,期望自己能在大學的時光里有所收獲學得一技之長,可是,他們的學習成功的體會較少,學習的能力有限,從而導致他們不愿意學習。這幾年的學生又都是90后,他們熱情,性格外向獨立,動手能力較強,喜歡做中學[4]。
傳統(tǒng)的《化工原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理論的推演,強調知識的邏輯性,這種教學方法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很受用,但是目前的高職在校生基礎較差,學得有些吃力,更是感覺課程很枯燥,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結果,學生在上課期間玩手機,睡覺等不良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2.針對生源多元化情況下《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施
2.1 從源頭出發(fā),制定多層次的課程標準
學生生源結構多元化,但教師仍然用同一套手段和標準來完成教學,顯然不能很好的滿足各個層次的需求。在多元化生源結構的情況下,根據(jù)學生的層次差異,制定梯級課程標準[5],使之更加適應不同層次的需求。
2.2 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做中學,學中做
《化工原理》課程教學前、中、后都要充分利用實訓設備,在理論教學前可以讓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參觀認識實習,對所要學的內容先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想要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訓對所學內容進行講解,也可以制作教學模具帶到教室,一邊講理論,一邊展示。教學后,帶學生進入實訓基地做實驗,學習操作方法,驗證理論,體會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通過教學前、中、后的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始終堅持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2.3 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改革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tǒng)課堂專教知識,輕課堂氛圍的營造這樣的課堂情況,探索改革教學方法,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過程[6]?!痘ぴ怼返恼n堂上,可以從生活、生產中提煉案例,從案例出發(fā),通過老師對案例的表述或者借助媒體技術展示,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jù)案例場景和問題自我建構知識內容。然后老師再給予點評,讓學生對自我建構的知識進行驗證和加深理解。比如講解伯努利方程時,可以給學生展示水自發(fā)的從高處向低處流,農民用抽水機抽水澆灌莊稼等場景,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體會外加工,位置關系等,最后得出結論位能可以轉化為動能,機械外加工也可以轉化成位能等。通過這樣的體悟,學生對流體流動過程中能力的轉化和能量守恒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2.4 豐富評價體系,過程考核,分層評價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課程教學改革的同時,評價系統(tǒng)也應該相應的改革,按照同一套標準要求所有的學生顯然不盡合理,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課程教學標準不一樣,相應的評價體系也該不一樣,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案、考核內容和手段,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側重于鼓勵他們進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在因材施教的同時要有因材評價,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突出特長教育。
小結
總之,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多元化情況下,作為一名教師需要轉變思維,改革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尋求一個教學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黃志輝,陳洪梅. 高職院校多元化生源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 教育與職業(yè),2006,12:10-12
[2]劉潔.生源結構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班級管理方法與模式探討[J].班級管理, 2014,11:170
[3]李敏,陳火平,陳喜蓉.拋錨式教學在化工原理課程設計中的應用[J].網(wǎng)絡出版時間:2016-06-29.網(wǎng)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289.TF.20160629.1457.002.html.
[4]陶霞, 代俊艷. 高職生源結構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12:67-71
[5]周輝, 鐘凱. 高校生源多元化評價改革芻議[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 2013,12(3):248-250
[6]溫彭年,賈國英. 建構主義理論與教學改革[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2(5):17-22
[7]劉姣姣.化工原理教學方法的探索[J]. 科技展望,2015(05)
[8]宮莉萍,劉佰猛.高職《化工原理》課程改革新探[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3)
[9]王振芳,陸維瑋,任曉紅,張長橋.化工原理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幾點經(jīng)驗和體會[J].化工高等教育,2006(01)
作者簡介:
唐靖(1985-),男,甘肅蘭州人,助教,研究方向: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