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美云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略論
萬美云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000)
有思想的歷史課堂應該是求是、求真、求實的課堂。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需要在有思想老師的領導下,打造有思想的課堂,培養(yǎng)有思想的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思考的過程中獲取真知,同時得到感情上的升華。該文主要從什么是有思想的歷史課堂,怎樣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構(gòu)建;歷史課堂;有思想的老師;有思想的學生
一節(jié) 好的歷史課,僅要求學生了解該課的內(nèi)容已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 、去感受,使學生在獲得真知、悟得其理的同時達到情感的共鳴。而要達到該目的,則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去追問、去引導,去構(gòu)建一個有思想的課堂。
有思想的歷史課堂,是有靈魂、有價值的課堂。
2015年9月24日,在深圳市教科院的大力支持下,福田區(qū)教研中心歷史教研員張紅霞老師舉辦了“從理念到實踐——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的主題研討活動,該研討活動既有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的教學探索,也有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的理論分析。
齊健教授在該研討活動中就曾提出要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即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實踐:以史料為基點,建學生思考的‘腳手架’;理論:以追問為契機,做學生思考的‘助產(chǎn)婆’”。他還曾拋出兩個問題:歷史何以需要不懈地“追問”?歷史教學過程中何以“追問”?通過齊教授的觀點與問題,我們不難看出他主要是從史料教學與課堂上對學生的不斷追問兩種方式來構(gòu)建有思想的的歷史課堂的。
所以,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細化在歷史課堂中,也就是讓“史料教學”為我們歷史課堂服務。即在歷史課上,教師通過正確的、合適的史料使用,在引導、帶領學生分析史料的過程中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真知,在領會的過程中悟得真理,在感受的過程中獲得情感價值上的升華。同時,在選擇、運用史料的同時,要注意對史料的消化,用貼近學生的語言、貼切生活的故事,讓深入其中的思想浮出海面、成為學生成長的養(yǎng)料,使它真正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2.1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做一個有思想的歷史老師。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歷史教師是教學課堂中學生歷史知識的傳授者,只有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才能構(gòu)建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培養(yǎng)出會思考的學生。
那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呢?
首先,要做一個有理想的歷史教師。現(xiàn)在的社會物欲橫流,處處充滿了銅臭與誘惑。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特別是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堅守陣地,做一名真正的知識分子,踏踏實實做學術(shù),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專心地把學生的歷史教好。而不能為了金錢、物質(zhì)、名譽等放任學術(shù)、“不務正業(yè)”,穿梭行走于各個行業(yè),在私利的驅(qū)使下在每個行業(yè)打醬油。這樣不僅在學術(shù)上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更擔當不好教書育人的責任,終將害人害己。
其次,要做一個重閱讀的歷史教師。要想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想來并無捷徑可走,只能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讀書!讀書!再讀書!”確實是這樣,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先讓自己扎根于從古到今人類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中,接下來你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才能在實踐中真正的教好你的學生。就像用鋼筆寫字一樣,你只有先吸滿墨水,接下來才能用它去創(chuàng)造,要是沒有墨水,你連字都寫不出來,更別說創(chuàng)造了。“閱讀是教師思想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歷史教師需要孜孜不倦地閱讀,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才能厚實人文底蘊,才能提升精神品質(zhì),才能供給學生源源不斷的“活水”。”在日常生活中,歷史教師應當有計劃、有目標的去閱讀,借閱讀來使自己的教學更豐滿、更有意義,在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獲取自信,最終找到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再次,要做一個會思考的歷史教師。笛卡爾曾經(jīng)說過:“我思故我在”,確實,思想是人類的靈魂所在,是一個人生命的精髓?!敖處熥鳛槿祟愳`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思想的先行者,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離不開教育教學思想。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對教育教學有認識、有獨特見解并能自成體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會思考的教師?!痹谖覀兊臍v史教學生中,歷史教師應當積極去思考,課前、課中、課后勤于去反思,以在思考中不斷進步,在反思中不斷成長。有了會思考的歷史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會思考的學生,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在教師課堂的引導塑造中,在教師課后作業(yè)要求中,都能慢慢地滋生出思考的種子,并在往后的不斷學習中茁壯成長,打造出會思考的學生。
綜上述可見,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需要有思想的歷史教師,因為這不僅是教師職業(yè)上的要求,也是教師生活上的需求。
2.2 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需要會思考的學生。
教學的完成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缺一不可。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有了有思想的歷史教師后,還需要會思考的學生,只有兩者融洽結(jié)合,才能完成最終的目標。
我們知道,教師只是學生的“助推器”,而非“終結(jié)者”。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需要教師積極、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會思考的學生。
那要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會思考的學生呢?
首先,在課堂中,歷史教師應當善于追問和提問。一方面,歷史就是通過不斷的追問所獲的知識,歷史只有不懈走向更深入的追問,才有可能更真切地發(fā)現(xiàn)歷史的真相并形成更深刻的認識,進而洞察歷史的真諦。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以學生的問題為契機,通過對那些看似完美的“回答”不斷進行追問,并想方設法地去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使學生在學到知識、感受到樂趣的同時情感上也獲得相應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中還需要善于提問、精于提問。不過,要提出有分量、有深度的問題則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它需要教師對學生有深度的了解、對教材有深度的研究,此外,還需教師認真?zhèn)浜谜n,課前課后認真反思并形成自己的見解與觀點,以便在往后的教學中不斷改善。
其次,在歷史課堂中,歷史教師應當積極運用史料去進行教學。在“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的主題研討活動中,齊健教授從歷史教育的高度表達了看法:“我們始終不能忘記中學歷史教育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最為重要的是公民教育,培養(yǎng)有素養(yǎng)的公民才是其宗旨所在;在大教育觀的冷靜旁觀下,我們尤其要警惕“史料教學”走向史學專業(yè)教育的極端;“論從史出”既指史料也指史觀,教師能夠利用史料引起學生對課堂原生態(tài)的追問和質(zhì)疑是對“史料教學”價值的最好詮釋,批判性歷史思維最好能貫穿史料分析的始終。”④史料作為歷史教學的一部分,具有其自身的價值和魅力所在,我們在進行“史料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論從史出,而不是史從論處。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選用正確的、合適的的史料去引導學生分析,在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提問,以在不懈地追問中讓學生習得知識,悟得真理,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再次,教師還應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問”、學會思考,并鼓勵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去質(zhì)疑?,F(xiàn)在的課堂中,學生們學習的并不是學“問”,而是在學“答”,他們只是在努力學習如何去把別人思考出來的答案更完整、更完美的呈現(xiàn)出來,而不是在學習別人的優(yōu)勝之處后去思考得出屬于自己的東西,可以說這是現(xiàn)在教學的可悲之處。實際上,要想習得真正的學問,則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去思考、大膽去質(zhì)疑。去思考我們一直按部就班的教法,去質(zhì)疑我們一直墨守成規(guī)的教條,以使得在這樣一個不斷思考、質(zhì)疑的過程中逐漸成長、慢慢強大,也只有這樣,當代青年才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不是止于藍。
綜上所述,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既是對歷史教學的一大挑戰(zhàn),也是讓歷史教學“更上一層樓”的巨大機遇。這是當今歷史教學的需要,也是歷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
[1]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編輯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J].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5(11),2016[03].
[2] 中學歷史教學編輯部.中學歷史教學[J].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3).
[3] 齊健.走進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場[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
[4] 尤煒.引領:做有思想的教師[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
[5] 吳俊偉.給教師的建議[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10).
[6] 郭其俊.一流教師教什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10).
注解:
① 龐志偉、朱曉章:《“構(gòu)建有思想的歷史課堂”主題研討活動概覽》,選自《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年11月第11期,(封三)。
②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編輯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年第03期,第40頁。
③ 吳俊偉:《給教師的建議》,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05頁。
萬美云,女,漢,云南曲靖富源,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歷史)。
G633
A
1672-5832(2016)03-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