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撫州市實驗學校 江西 撫州 344000)
當代視覺文化視野下的美術鑒賞教學研究
王 玲
(撫州市實驗學校 江西 撫州 344000)
在視覺文化的盛行下,傳統(tǒng)的信息傳遞方式逐漸走向衰落,文字信息已經形象符號化,被取而代之的是熒屏、電視、網絡等現(xiàn)代媒體。在學校課堂中,學生也要去讀各種符號信息,中學美術鑒賞是一門學習形象符號語言的最好學科,美術鑒賞不同于美術欣賞,既要注重美術作品的審美性,也要注重其文化性,一旦理論性大于娛樂性,會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淡化。其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沒有有效的運用視覺資源,沒有教他們怎么去讀懂這些資源,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素養(yǎng)的重要性。
視覺文化;視覺素養(yǎng);視覺資源;美術鑒賞
伴隨讀圖時代的到來,新的視覺文化以圖像、網絡、媒體等傳播方式迅速席卷全球。電視、熒屏、電影和影視劇里大量的視覺形象也不斷的沖擊著我們的視野。
視覺已經發(fā)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習慣更直觀的影像讀圖方式。正如美國紐約大學石溪分校藝術副教授尼古拉斯·米爾佐夫在《視覺文化導論》中所說,在視像屏幕的時代,觀看視點顯得至關重要。不同的視覺媒體應該把視覺的后現(xiàn)代全球化當作日常生活來加以闡釋。
當代視覺文化視野下的中學美術鑒賞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其資源應傾向于視覺圖像與語言文字并存。視覺與文化是不可分開而論的,早期的圖騰文明正是透過圖形圖案式的視覺形態(tài)傳播了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社會經濟以及宗教信仰,圖像必然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語言符號。時至今日,圖像已經轉變成多種形態(tài),包括:繪畫中的靜止圖像、影視傳媒中的動態(tài)圖像、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實圖像與虛擬圖像,他們無時無刻都在以視覺為載體的方式傳播著文化。美術教育的發(fā)展脫離不了視覺文化的主導,隨著現(xiàn)代科技迅猛發(fā)展,世界已進入了“視覺文化”的時代,這對美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美術鑒賞已不再單一的強調通過欣賞作品來培養(yǎng)審美情操這個簡單的層面,而是關注學生的視覺經驗和視知覺的發(fā)展,旨在解決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解讀能力。
中學美術鑒賞課有著顯著的視覺特征,在培養(yǎng)學生視覺素養(yǎng)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威爾曼認為“視覺素養(yǎng)是閱讀并理解所看到的信息的能力以及產生能被看到并被理解的材料的能力?!苯處熢诮虒W研究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學生的視覺素養(yǎng),筆者設計了撫州市實驗學校學生視覺素養(yǎng)現(xiàn)狀調查問卷,并具體分析了學生的讀圖心理和視覺認知力。事實上,學生對視覺形象的敏銳度取決于他對美術鑒賞的學習和視覺經驗的積累。而現(xiàn)實中的視覺藝術形式是多元化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讀圖心理和視覺習慣經驗去選擇有價值的視覺資源,卻不能只是為了視覺而視覺,這就要求教師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影像和圖像資料,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將它們轉變成一種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在課件 PPT 的制作中去合理的引入這些資源,并學會利用視覺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讓學生去扮演人物角色,體會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思想。
視覺文化在 中學美術教學中的發(fā)展 現(xiàn)狀
教育中的視覺文化是“以視覺媒體展現(xiàn)的教育信息,這種信息與傳統(tǒng)的文字教材各有其質的規(guī)定性?!辈还苁悄囊婚T課程,它的影像教程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常見的影像資源是教學 CD,里面主要是教學 PPT。當然,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備課寫教案的同時,也會要求教師制作 PPT 課件。目前,視覺文化課程主要是面對高校本科生的,盡管教育部革新了課程標準,增設了新的課程模塊,除了傳統(tǒng)的繪畫,還有美術鑒賞、設計、工藝、攝影、電腦美術等,并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甚至強調了視覺藝術的重要性,但視覺文化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發(fā)展速度任然是很緩慢的,開設相應的美術課程模塊,就需要相應的教學設施。目前,美術教育發(fā)展較好的城市主要是沿海城市和一線城市,他們開設的教學模塊更全面。比如深圳中學開設了版畫教學模塊,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做了陶藝教學實踐課程研究。而中部地區(qū)的學校主要開設了美術鑒賞和設計兩門課程,其原因并不完全是教學環(huán)境和設施不完善。就我所在的學校而言,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并不太理想,學校的重心是停留在美術高考這一塊的,對學生繪畫技能的學習遠遠大于美術鑒賞能力和審美情操的培養(yǎng)。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有三個方面:(1)老教師對傳統(tǒng)教學的過分執(zhí)著,不能及時適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他們的認知領域里,傳統(tǒng)的文字信息傳播方式就是最好的教學方式,一支粉筆就能在黑板上呈現(xiàn)知識的海洋??墒撬麄儾磺宄W生要什么,不清楚學生的讀圖心理往往大于對篇幅文字信息的興趣。(2)部分教師被多媒體綁架了,知識流于形式,忽略了視覺資源的文化性。這一問題是與第一種情況對立的極端,這些教師固然是抓住了學生的讀圖心理,卻在圖像素材的把控和選擇上出了差錯。也就是說為了課堂的生動形象,選擇了與本課無關緊要的或者多余的圖像資源來支撐課堂。學生可能不關心你教了什么,而是僅僅覺得這節(jié)課很有趣。如果你問他學到了什么,我想他會無言以對。其實教師自己就應該反思教學設計中的圖像的啟發(fā)性和影像教學的合理性。(3)總的來講,大多數(shù)教師不知道如何有效運用視覺文化資源。教師要勤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視覺文化,也要從歷史經典文化中提煉出好的資源融入自己的教學。關鍵是如何去用這些資源,這也是本論文要探討的教學方法。
結合當代視覺文化和美術鑒賞相關理論的研究,筆者以《新的實驗》為課題,展開鑒賞教學實踐。在課程教材分析中提煉教材的深意,選擇有代表性的并符合教學目標的內容和素材,制定確切可行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合理的安排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導入部分的視覺性設計需要反復的斟酌,考慮時效性和趣味性。
教學中的圖像引導,考驗的是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認知,最重要的是通過圖像的直觀理解和教師的引導教學,讓學生學會對作品進行美術鑒賞的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圖像的引導,語言文字的表達也同等重要,這必然能觸動學生對作品的深刻理解。
總之,當今的美術教育不是只教技能的繪畫學,它更偏向于視覺識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甚至家庭都有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識讀能力。山區(qū)縣城中學的學生沒有發(fā)達城市的學生那么有優(yōu)勢,他們沒有機會看到當代藝術展覽,不清楚藝術發(fā)展的新動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加強自身的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想盡一切盡可能的方法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美術鑒賞的環(huán)境。
王玲(1987-),女,漢族,江西人,中學二級,研究生,撫州市實驗學校,美術教學。
G64
A
1672-5832(2016)12-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