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騰飛
(青島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青島 266061)
英漢問候語之間的差異
吳騰飛
(青島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青島 266061)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享有禮儀之邦之稱;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英語國家,形成的禮儀與我們大相徑庭。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禮儀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問候語作為禮儀活動的開始,歡樂愉快的開場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失禮的問候語會讓雙方感到尷尬。因而,在合適的場合下使用合適的問候語,則會事半功倍。
問候語;問候稱謂;禮貌
問候語,又叫見面語或招呼語。用語簡單,用來表示對別人的尊重,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重要交際口語。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中,問候語(greetings)的解釋是:something polite or friendly that you say or do when you meet someone。可見,在不同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前提下,其問候語在英漢兩種語言環(huán)境下扮演的角色是一樣的。
人們見面時,首先要稱呼對方。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導致人們在稱呼時,各有特點。
在中國,人們稱呼千變萬化。下級對上級,不可直呼姓名,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姓加職位,即使是在私下,也這樣,如錢總,如果是某一領域比較權威的,則可稱呼如張老;上級對下級可直呼姓名或前面加小字如小張等;朋友之間,可直接稱呼姓名、小名或綽號等,如稱張三。但特別要注意的一點老李以及張老中的老在漢語中沒有任何不敬的含義,在中國,人越老表示能力越強,深得社會尊重與重視。
以英國為例。在英國,人們稱呼別人基本上以別人的姓氏為基礎,加上Mr.、Miss或者Mrs.等稱呼;或直接加工作性質等。
在英美文化中,他們國家的老正好與我們的意識相反,即人越老越對社會沒有貢獻,越覺得自身價值越低,所以英美人對待老也是很忌諱的,切記不可稱呼別人Old Dawson等,這是不禮貌的。
對親戚的稱呼,中國會根據不同的血緣關系,分定不同的稱呼,如相同輩分的表哥、堂哥等,但在英語語言文化中,對應的單詞就只有一個cousin,如果需要確定進一步的關系,則要依賴于一定的語境或者上下文。類似的還有叔叔、伯父等,只用一個uncle就足以??梢姡H戚的稱呼上,中國分類要比國外細致很多。
交際時,我們通常會打招呼進而會有一小段話寒暄,其內容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也不盡相同,因此主要內容成了問候語的主要差異。
我國自古就是農業(yè)大國,《漢書·酈食其傳》講民以食為天,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民的主要談話主題。與人打招呼通常用吃飯了么等,來開啟一段談話,這些問候語只是象征性的寒暄,不是要得到真正的答案,從而達到交際功能。
在我國,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往往會涉及到晚輩的隱私,通常會涉及到一些個人的事情。由于我國五千年來的歷史,從古至今我們都是在強調大局、集體等,我們崇尚的是集體主義,所以這些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與我國不同,英美國家在進行談論時,似乎有很多自己的禁忌。宗教和政治在西方是很嚴肅的問題,在這些方面發(fā)表言論要非常謹慎,稍有疏忽就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與麻煩。同樣,一些比較隱私的話題,也會引起被對方的反感與厭惡。這些禁忌在西方都是避而不談。
英國屬于島國,其天氣往往是變化無常,所以英國人最常見的問候就是天氣,人們見面打招呼、應酬一般也都是從先談論天氣開始,而且都是帶有反問性質,已達到呼喚對方,引起共鳴;在回答時,也大多數(shù)是響應對方。
語言不同,思維習慣固然也各異,也會表現(xiàn)出不盡相同的行為舉止和語言習慣。
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形成了獨特的禮貌準則??鬃釉凇墩撜Z》中多次談到禮,如恭近于禮,遠恥辱也,或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等,禮是我國古代五常之一;現(xiàn)代顧曰國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中闡述了中國漢語文化的五大禮貌準則,禮在我國從古至今一直是備受推崇的。
在我國,如果成為大家的焦點或受到褒獎,往往會不自然。這時,不自然就是心里衡量標準在起作用,這個標準即:貶己尊人(顧曰國五大禮貌準則之一)。這種準則已經成為社會人際交往中禮貌原則的衡量標準,以達到突出別人,尊重別人的禮貌效果。
假設張三和李四沒有約好,但張三突然造訪,以下是他們之間發(fā)生的對話。
李四:歡迎張先生到寒舍,您的到來真是蓬蓽生輝阿!
張三:李先生客氣啦,這次拜訪是有事相求。
李四:張先生里面請,沒什么好招待的,還請不要見怪。
張三:哪里!哪里!是我這個不速之客!
四句話里,張三和李四分別用了貶己尊人的原則。李四用的詞語都是對自己的貶低;張三的話語中,拜訪比較正式,是明顯在提高別人的地位,所以從這平常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貶己尊人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思維當中,其目的是為了凸顯在交際中體現(xiàn)對別人的尊敬,體現(xiàn)禮。
禮貌是一種接人待物的態(tài)度,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英國語言學家Leech在探討了禮貌現(xiàn)象和合作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禮貌準則,包含六個方面,其中贊揚準則就是其中之一。贊揚準則是盡量縮小批評,增大對他人的贊揚。因此,我們看到外國朋友經常贊揚別人。他們往往會注意到細節(jié)的東西,即使只是一點點改變。
假設John看到好朋友Lucy戴了一個好看的戒指。
John:Hi,Lucy,What a nice ring!
Lucy:Oh,thank you.My mom gave it to me.
John:Yeah,I like it.It’s beautiful.
在這三句對話中,John毫不掩飾對Lucy戒指的喜愛之情。他們展現(xiàn)張揚個性,熱情大方的特點,甚至可以在大街上贊美一位漂亮的異性。
本文主要通過對問候稱謂、問候內容以及禮貌這三個方面的比較與分析,闡述了中英兩種語言背景下,問候語的不同與各自的特點。了解問候語的不同,有助于克服文化障礙,尊重不同語言中問候語的文化與風俗習慣,正確選擇符合對方文化的問候語方式,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1] 程紅波.對漢英問候語的幾點看法[J].海外英語,2011.
[2] 鄧雯.從中西問候語看文化差異[J].校園英語/語言文化.
[3] 劉焱.英漢問候語差異及原因探討[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
[4] 張偉.淺析英漢問候語差異[J].科學之友,2009.
吳騰飛(1990.11-),男,漢族,山東濟寧人,在讀研究生,青島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專業(yè)。
G710
A
1672-5832(2016)07-0258-01